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中自生高岭石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作 者: 刘涛
导 师: 黄思静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地质学
关键词: 姬塬地区 长8油层组 自生高岭石 形成机制 影响因素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13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岩中的自生高岭石作为研究对象,以中石油长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与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合作的科研项目《姬塬—华庆地区延长组第8油层组储层粘土矿物研究》为依托,通过对所选取样品的岩石学特征分析,结合岩石薄片的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全岩X衍射定量分析等多种研究手段,探讨了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岩中自生高岭石的含量、赋存方式、分布规律等各种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它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取得了以下的一些相关认识:根据对岩石学特征和岩石薄片镜下的研究分析得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是研究区长8油层组储层砂岩的主要岩石类型,岩石骨架组分中34.71%的长石碎屑含量是一个显著的特征,岩石具有较低的成分成熟度和较高的结构成熟度,碳酸盐矿物是含量最多且分布最广的自生成岩矿物,自生高岭石在含量和分布规律上具有区域性。自生高岭石在砂岩中的平均含量为1.59%,主要分布在姬塬西部区域的长81小层中,其中自生高岭石的平均含量为2.60%;在赋存方式方面,自生高岭石常以充填在残余的原始粒间孔和长石溶孔等次生孔隙中的形式产出,伴随有自生高岭石晶间孔隙的形成。自生高岭石含量、赋存方式、分布规律等各种特征的特殊性是由它的形成机制造成的,由于姬塬西部区域更靠近长7烃源岩沉积中心附近,有机酸的向下运动对临近长8油层组储层砂岩的侵蚀造成了自生高岭石含量和分布在研究区中区域性的差异;有机酸对岩石中长石等不稳定硅酸盐矿物的溶解,是自生高岭石沉淀的主要成因。在孔隙构成方面,以残余粒间孔为主的原生孔隙是储集空间的主要部分,次生孔隙(主要为长石溶孔、岩屑溶孔、晶间孔隙以及粒间溶孔等)也占有着较多的储集空间,其中,姬塬西部长81小层中的次生孔隙和长82小层中的原生孔隙相对于其他区域含量较多;在物性特征方面,储层砂岩的孔隙度平均值为7.29%,渗透率平均值为0.38×10-3μm2,得出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砂岩储层属于低孔隙度特低渗透率致密型储层。自生高岭石一方面在沉淀过程中占据了储集空间,另一方面,自生高岭石晶间孔隙可以扩大部分储集空间,因此需要定量地研究它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它对原生孔隙的发育有不利的影响,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27,但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发育,相关系数为+0.2,总体上自生高岭石对储层孔隙的发育上是保持性的作用;在储层物性方面的影响上,作用不很明显,自生高岭石造成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降低程度是很有限的。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引言  10-15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0-12
  1.3 研究对象和内容  12-13
    1.3.1 研究对象  12
    1.3.2 主要研究内容  12-13
  1.4 研究方法  13-14
  1.5 主要工作量  14-15
第二章 地理位置、地层和沉积相  15-23
  2.1 鄂尔多斯盆地地理位置、大地构造背景和勘探现状  15-16
  2.2 研究区地理位置  16
  2.3 延长组地层简述  16-19
  2.4 研究区沉积相简述  19-22
  2.5 研究井位及分区说明  22-23
第三章 储层岩石学特征  23-33
  3.1 岩石类型  23-25
  3.2 岩石的骨架组分  25-28
  3.3 岩石结构  28-33
    3.3.1 岩石碎屑的粒度  28-29
    3.3.2 岩石碎屑颗粒的分选性与磨圆度  29-30
    3.3.3 填隙物的组成  30-33
第四章 自生高岭石的特征和形成机制  33-43
  4.1 自生高岭石的分布特征  33-35
  4.2 自生高岭石的赋存特征  35-36
  4.3 自生高岭石的形成机制  36-43
    4.3.1 长石等铝硅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  36-38
    4.3.2 研究区长8 油层组砂岩中铝硅酸盐溶解介质的主要来源  38-43
第五章 储层砂岩的孔隙特征和物性特征  43-57
  5.1 砂岩孔隙特征  43-49
    5.1.1 砂岩孔隙构成的总体特征  43-45
    5.1.2 长8 油层组中分小层和分区域的孔隙构成特征  45-48
    5.1.3 长8 油层组中孔隙的组合特征  48-49
  5.2 储层砂岩的物性特征  49-57
    5.2.1 物性的总体特征  49-50
    5.2.2 分区域分小层中物性特征的差异  50-51
    5.2.3 研究区长8 油层组物性的平面分布特征  51-53
    5.2.4 研究区长8 油层组砂岩中孔隙度—渗透率关系  53-57
第六章 自生高岭石对储层发育的影响  57-63
  6.1 胶结物总体上对储层孔隙的影响  57-58
  6.2 自生高岭石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58-60
  6.3 自生高岭石对砂岩孔隙结构的影响  60-61
  6.4 自生高岭石对砂岩孔隙度,渗透率的影响  61-63
结论  63-65
致谢  65-66
参考文献  66-69
图版及相关图版说明  69-77

相似论文

  1. 昆明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初步研究,C924.25
  2. 福建省业余网球教练员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G845
  3. 中国碳排放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X502
  4. 流动人口的户籍迁移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C924.2
  5. 基于问题解决的物理初高中衔接研究,G633.7
  6. 杭州市室内典型VOCs浓度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X51
  7. 合肥地区高校教师对现行绩效评价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研究,G647.2
  8. 赵官煤矿下组煤底板突水预测及防治技术研究,TD745
  9. 我国女孩月经初潮年龄影响因素的循证分析及其近二十年来的变化趋势,R173
  10.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长3油层组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P618.13
  11. 现金持有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F224
  12. 影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因素的调查研究,G633.41
  13. 中国工业金属期货的价格形成机制研究,F426.3;F224
  14. 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教师职业认同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G755.1
  15. 我国电价形成机制及改革策略研究,F426.61
  16. 我国水产加工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F326.5
  17. 成年女性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及自我效能评价分析,R473.74
  18. 聊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危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181.3
  19. 基于UTAUT模型的SNS服务用户接受影响因素分析,G202
  20. 电子制造企业内部知识管理影响因素分析,F426.63
  21. 中学生物教师课堂教学机智观察与分析,G633.91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