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孝泉—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研究

作 者: 李敏
导 师: 孟万斌;田景春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地质学
关键词: 孝泉—新场地区 须家河组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1年
下 载: 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论文应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油气地质理论,详细研究区内须四段砂岩的岩石学特征、沉积微相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和成岩作用特征,并分析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关系,探讨沉积环境、砂岩的物质组成、储层孔隙结构以及各种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及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储层沉积相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须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湖泊一三角洲相、中亚段发育湖泊相、下亚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储层岩石学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四段砂岩岩石类型较为单一,以富含岩屑、结构成熟度较高的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碎屑颗粒组分在上、下亚段含量较接近,构成以富岩屑、贫长石为特征,填隙物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和粘土矿物。砂岩颗粒分选较好—中等,磨圆度中等—较差,以次棱角状为主,多为颗粒支撑,硬质颗粒间多为点接触,软质颗粒之间为线—凹凸接触。储层物性较差,总体以低孔渗储层为主,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但局部有相对优质储层发育。上亚段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平面上研究区东北及中部地区储层物性较好。孔隙度与渗透率呈正相关性,上亚段孔渗关系明显好于下亚段。储层以孔隙型储层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铸模孔,其中原生孔与粒间溶孔组合类型物性较好。毛管压力曲线形状复杂,孔喉分布呈多峰状,孔喉分选差—中等,储层的储集性能较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随孔隙度、渗透率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孔隙结构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孔隙半径和喉道大小及分布上;孔隙度主要由孔隙半径的大小和数量控制,渗透率主要由占少部分的最大喉道控制,喉道半径大,渗流通道宽,喉道数量多,渗流通道多。孔喉比越大,说明单个孔隙被多个大喉道控制,渗透率高;孔喉比小,单个孔隙被少数小喉道控制,孔隙间连通性差,渗透率低。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成岩演化程度高,经历了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A、B期,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储层成岩作用复杂,经历压实、胶结、溶蚀和破裂等成岩作用。通过对储层沉积作用及成岩作用的研究得出影响储层物性的因素,储层沉积作用从宏观上控制了储层的分布,相对优质储层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平原主河道及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微相。分选性好—中等、杂基含量低的中粒砂岩储层物性较好。成岩作用对改变储层物性起到关键作用,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是导致该段储层孔隙损失的主要破坏性成岩作用。方解石胶结物含量大,充占较多孔隙空间,以孔隙衬垫形式产出的伊利石对保护原生孔隙起到一定的作用。溶蚀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是促进储层发育的主要建设性成岩作用。微裂缝在一定条件下改善孔隙的连通性。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0
第1章 引言  10-16
  1.1 选题依据  10-11
    1.1.1 研究区范围和研究层位  10
    1.1.2 选题依据  10-11
  1.2 研究现状  11-13
    1.2.1 储层沉积学研究现状  11-12
    1.2.2 储层孔隙结构研究现状  12
    1.2.3 研究区储层勘探及研究现状  12-13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  13-14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4-15
  1.5 完成工作量  15-16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16-26
  2.1 区域构造特征  16-17
  2.2 地层特征  17-19
  2.3 沉积相特征  19-26
    2.3.1 研究区沉积相类型及其特征  19-24
    2.3.2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24-26
第3章 储层特征  26-52
  3.1 储层岩石学特征  26-31
    3.1.1 岩石类型  26-27
    3.1.2 岩石结构特征  27-29
    3.1.3 碎屑组分特征  29-30
    3.1.4 填隙物特征  30-31
  3.2 储层孔隙及结构特征  31-38
    3.2.1 孔隙类型及其特征  31-34
    3.2.2 主要孔隙类型组合特征及分布  34
    3.2.3 孔隙结构特征  34-38
  3.3 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特征  38-42
    3.3.1 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分布特征  38-41
    3.3.2 孔隙度和渗透率关系  41-42
  3.4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与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性分析  42-46
  3.5 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46-52
    3.5.1 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  46-49
    3.5.2 成岩阶段划分  49-52
第4章 影响储层发育的因素  52-60
  4.1 沉积微相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  52-54
  4.2 碎屑成分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  54-55
  4.3 岩石结构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  55-56
  4.4 孔隙结构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  56
  4.5 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影响  56-60
    4.5.1 压实作用的影响  56-57
    4.5.2 胶结作用的影响  57-59
    4.5.3 溶蚀作用的影响  59
    4.5.4 破裂作用的影响  59-60
结论  60-62
致谢  62-63
参考文献  63-66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66-67
图版  67-73
图版说明  73-75

相似论文

  1.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 罗27井区长6油藏精细描述与地质建模,P618.13
  3. 安塞地区延长组长101储层特征及有利目标优选,P618.13
  4. 川西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五段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P618.13
  5. 安塞油田G区块长10油层组储层微观特征研究,P618.13
  6.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各类储层单砂体特征研究,P618.13
  7. 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与性能变化规律研究,U414
  8. 改性ACF吸附NO及同时吸附NO/SO_2的试验研究,X701
  9. 混煤燃烧过程中孔隙结构和官能团变化研究,TK16
  10. 大庆长垣西部葡萄花油层核磁共振测井解释方法研究,P631.84
  11. 塔里木盆地二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P618.13
  12. 乌尔逊凹陷南一段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研究,P618.13
  13. 吉林油田新立新北地区气藏评价研究,P618.13
  14. 鄯善油田储层特征,P618.13
  15. 双城油田扶一组、扶二组沉积特征研究,P618.13
  16. 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震沉积学研究,P618.13
  17.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18. 四川盆地东部五百梯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沉积学特征,P512.2
  19.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下石盒子组盒8段沉积相和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20.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物源区分析及岩相古地理特征,P512.2
  21. 川东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储层特征及分布评价,P618.13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