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昆曲《牡丹亭》音乐研究

作 者: 李砚
导 师: 钱国桢
学 校: 天津音乐学院
专 业: 音乐学
关键词: 昆曲 牡丹亭 主腔 变化形态 青春版
分类号: J643.5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633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昆曲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它有着独特渊厚的美学传统和独具神韵的东方风格,使其数百年来历经沧桑而始终对于人们具有永恒的魅力。《牡丹亭》上承“西厢”,下启“红楼”,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一座巍巍高峰。其瑰丽的爱情传奇,以雅典唯美的昆曲来演绎,相得益彰,四百多年来不绝于舞台。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2004年,由台湾著名学者白先勇先生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全国范围内的上演,更带给这门古老的艺术以青春的喜悦和生命。本论文以昆曲《牡丹亭》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音乐分析和音乐本体的研究。全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是对昆曲形成发展史的回顾;第二章是《牡丹亭》的艺术分析,是全文的重点,首先是对汤显祖的生平简介以及对其《牡丹亭》创作理念的分析,然后从剧情、人物形象概述、主要矛盾分析入手,并选取了《游园》、《惊梦》、《拾画·叫画》三出成套唱腔,对其进行音乐本体的分析和研究,得出南昆风格戏曲唱腔的特点;第三章是对青春版《牡丹亭》艺术成就及影响的总结,希望能够对昆曲的保存和发展有一定的助益。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论  7-8
第一章 昆曲的历史  8-17
  第一节 昆曲的源起与形成  8-11
  第二节 昆曲的兴盛  11-14
  第三节 昆曲的衰落与重振  14-17
第二章 《牡丹亭》艺术分析  17-48
  第一节 汤显祖生平  17-18
  第二节 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创作理念  18-20
  第三节 《牡丹亭》剧情  20-23
  第四节 《牡丹亭》人物形象概述及主要矛盾分析  23-25
  第五节 《牡丹亭》重点唱腔分析  25-48
    2.5.1 昆曲唱腔的结构  26-27
    2.5.2 关于“主腔”  27-28
    2.5.3 唱腔分析  28-48
第三章 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及影响  48-53
  第一节 青春版《牡丹亭》的艺术成就  48-51
  第二节 青春版《牡丹亭》的影响  51-53
结论  53-56
致谢  56-57
参考文献  57-61
附录  61-93
个人简历  93

相似论文

  1. 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的戏曲舞台艺术形象之比较研究,J805
  2. 论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对传统昆曲的革新与发展,J825
  3. 昆曲“游园惊梦”在同名小说中的多重象征含义,I207.42
  4. 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H059
  5. 明代昆曲文本与刊刻研究,I207.3
  6. 留一曲情深不绝绕梁音,J215
  7. 视角和声音转变对文本情感建构的影响,I046
  8. 从功能对等角度分析杨宪益和戴乃迭《长生殿》英译本,I046
  9. “同光十三绝”研究,J821
  10. 当代昆曲传播的媒介图景研究,J825
  11. 叶堂与《纳书楹曲谱》探究,J609.2
  12. 《牡丹亭》戏曲语言的修辞艺术,I207.3
  13. 中国戏曲的跨文化传播,J826
  14. 论昆曲的浪漫主义审美艺术特色,J825
  15. 传统昆剧院团的新时代生存与发展,J825
  16. 传统的变迁,J825
  17. 论韦努蒂的翻译思想,H059
  18. 《牡丹亭》助词研究,H141
  19. 以舞台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及其过程,H059
  20. 唐英戏曲研究,I207.3
  21. 沈宠绥曲学研究,J616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中国音乐作品 > 戏剧音乐、配乐音乐曲谱 > 地方剧音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