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冠状动脉内膜和内弹力膜病变与冠心病猝死关系的研究

作 者: 吴华
导 师: 陈新山
学 校: 华中科技大学
专 业: 法医病理学
关键词: 冠心病猝死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内弹力膜 第二弹力膜 图像分析
分类号: D91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导致猝死(sudden death)的首要病因,即冠心病猝死(sudden coronary death,SCD)。CHD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而AS的组织学基础为内膜病变,其内膜病变在很大程度上又决定于内弹力膜(internal elastic lamina, IEL)的状况。所以,病理学及法医病理学工作者要对CHD及SCD提供确切的病理形态学资料,并进一步从病理形态学角度得出引起致死性心律失常机制的合理解释,就必须对IEL和内膜进行基础的形态学研究。虽然过去对AS、CHD和SCD从多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冠状动脉内膜和IEL的病理变化及其与SCD的关系的研究却很少。有鉴于此,我们运用特殊染色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SCD和对照组病例的冠状动脉内膜和IEL的病理变化及其与SCD的关系进行研究。本课题之病例资料及其心脏标本选自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病理学教研室2001年~2005年尸检案例,共60例。根据死因分为SCD组(30例)与对照组(非猝死者,有明确死因,共30例),其中对照组又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分成两个亚组,即对照组A(有CHD但不是SCD者)和对照组B(无CHD的暴力死者),各15例。本实验研究采用常规病理学方法检查心脏及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在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LAD)近段取材,石蜡包埋,常规制片,H.E.和特殊染色(显示弹性纤维、胶原纤维的双重染色法),显微镜下观察心肌、冠状动脉内膜和IEL的变化;用图像分析技术对特殊染色的内膜和IEL进行形态学定量分析,并用Office软件包(Excel 2003)对所有病例的检查结果分别进行统计学处理,以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实验结果显示,60例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17~83岁,平均47.15岁。其中,SCD组30例,男24例、女6例;年龄30~83岁,平均52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Ⅳ级23例,Ⅲ级7例;检见斑块内出血6例,斑块内见胆固醇结晶19例,见钙盐沉着14例,检见急性心肌梗死1例,心肌间质纤维增多或间质性心肌纤维化11例。对照组30例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7~80岁,平均42.3岁。其中,对照组A共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41~80岁,平均53.27岁;冠状动脉病变Ⅳ级5例,Ⅲ级10例;检见斑块内有胆固醇结晶11例,见钙盐沉着2例,未见急性心肌梗死病变;对照组B共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17~54岁,平均31.33岁;冠状动脉内膜仅轻度增厚。冠状动脉特染:弹性纤维、IEL及第二弹力膜均被染成蓝色,胶原纤维呈红色,背景为淡黄色。各组IEL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以SCD组缺失明显,对照组A次之,对照组B的IEL仅有少量缺失。没有缺失的IEL大多数部位失去原有波浪状和弯曲度而变平直;局部可见第二弹力膜形成。SCD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的第二弹力膜形成比率分别为26.67%和53.33%,其中对照组A的形成比率为46.67%,对照组B为60%。图像分析结果表明:①冠脉内膜厚度:SCD组与对照组病例冠状动脉内膜厚度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SCD组与对照组A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D组与对照组B之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A与对照组B之间的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②冠脉IEL缺损率:SC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SCD组与对照组A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CD组与对照组B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A与对照组B之间的差异亦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③IEL缺损率与内膜厚度的相关性:全部病例的IEL缺损率与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6579,P<0.01)。其中,SCD组内IEL缺损率与内膜厚度无相关性(r=0.0950, P>0.05);对照组病例的IEL缺损率与内膜厚度呈正相关(r=0.8023,P<0.01);而对照组A的IEL缺损率与内膜厚度无相关性(r=0.5123,P>0.05),对照组B的IEL缺损率与内膜厚度亦无相关性(r=0.2217,P>0.05);④IEL病理性缺损情况(缺损度≥20%):SCD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其中,SCD组与对照组A差异在此无统计学意义,SCD组与对照组B、对照组A与对照组B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通过本课题研究认为,SCD和CHD的病变与冠状动脉内膜厚度及IEL缺损有关,且IEL缺损率与内膜增厚程度密切相关;第二弹力膜的形成对预防CHD和SCD有重要意义。

全文目录


第一部分  5-36
  中文摘要  5-8
  英文摘要  8-11
  前言  11-14
  材料与方法  14-17
  实验结果  17-22
  讨论  22-26
  结论  26-27
  参考文献  27-32
  附照及说明  32-36
第二部分综述  36-45
第三部分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及待发表文章  45-46
第四部分致谢  46

相似论文

  1. 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熔滴过渡图像分析系统,TG444
  2. 2型糖尿病患者A-FABP血清水平变化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R587.1
  3. 基于OSGi的领域内框架扩展方法研究及应用,TP311.5
  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评估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研究,R816.1
  5. 人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时血管内膜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胶原及中膜CPT-Ⅰ、GLUT-4的变化,R543.5
  6. 高糖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趋化因子配体16表达和分泌的影响及阿司匹林的干预作用,R587.2
  7. 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与载脂蛋白C3、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研究,R743.33
  8. IL-8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机制及G31P的作用初探,R363
  9. P-选择蛋白对人单核细胞源性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免疫功能成熟的影响,R543.5
  10. Cx-43、caspase-3、MMP-2在人粥样硬化冠状动脉内皮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初步研究,R541.4
  11. E1A激活基因阻遏子蛋白对病理性血管内皮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R363
  12. 高频超声及弹性成像评价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颈动脉硬化及管壁弹性,R445.1
  13. EL antisense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R543.5
  14. 亚洲人白细胞介素6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易感性的Meta分析,R541.4
  15. 依折麦布联合氟伐他汀在冠心病降脂治疗及抗炎症反应中的疗效评价,R541.4
  16. 64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研究,R541.4
  17. 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CD34~+的相关性分析,R541.4
  18. 颈动脉多普勒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R541.4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R563.9
  20.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脂联素、一氧化氮合酶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R743.33
  21. MPO、IL-18和INF-γ在人冠状动脉中的表达及与斑块稳定性的初步研究,R541.4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法医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