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及投喂策略对异育银鲫的影响

作 者: 王崇
导 师: 雷武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专 业: 动物学
关键词: 豆粕 鱼粉 异育银鲫 生长 投喂策略 补偿生长
分类号: S96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6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研究了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异育银鲫的影响以及通过采用不同的投喂策略是否能够改善异育银鲫对豆粕饲料的利用。本文包括三个16周的生长实验,实验饲料配方相同,分别用豆粕蛋白替代饲料中鱼粉蛋白的0(对照,D1)、20%(D2)、80%(D3)和100%(D4)。实验一探讨了不同水平的豆粕替代对异育银鲫的影响。实验二和三分别采用不同的投喂策略,改善异育银鲫对饲料中豆粕的利用。实验二包括两个阶段,实验的前8周考察饲料中不同水平的豆粕对异育银鲫生长的影响;后8周采用交替投喂的策略:先投喂对照饲料一周,再投喂实验饲料一周,连续交替4次。实验三也包括两个阶段,0-8周检验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异育银鲫生长的影响;在9-16周,各处理组均投喂对照组饲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实验一的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升高,摄食率(FR)显著升高,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蛋白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显著降低(P < 0.05);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升高,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则显著降低(P < 0.05);2)血清葡萄糖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着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升高,而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P < 0.05),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逐渐升高(P < 0.05)。3)饲料中不同含量的豆粕对异育银鲫的肝脏和肠道结构的影响不大。4)实验二结果表明,0-8周随着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升高,摄食率显著升高(P < 0.05),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蛋白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均显著降低(P < 0.05)。第9-16周改变投喂策略后,D2、D3和D4鱼的终末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第9-12周,D2的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 < 0.05);第13-16周的各处理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 > 0.05),D4要显著的高于D2和D3(P < 0.05),表明改变投喂策略后D3和D4的鱼表现出部分补偿生长。饲料转化效率、蛋白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随着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升高而显著降低(P < 0.05)。9-12周摄食率D4 >D3 >D1 >D2 (P < 0.05),13-16周摄食率D4 >D3 >D1 >D2, D1和D2差异不显著(P > 0.05),但是与D4、D3之间差异显著(P < 0.05)。5)采用交替投喂策略后,对照组血清的葡萄糖的含量要低于其他处理组(P >0.05),显著低于D2;随着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升高,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升高,而胆固醇的含量显著降低(P < 0.05);血清的溶菌酶显著降低(P < 0.05),D4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 < 0.05)。6)实验三结果表明,0-8周随着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升高,摄食率显著升高,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蛋白沉积率和能量沉积率均显著显著降低(P < 0.05)。第9-16周各处理组均投喂对照组的饲料后,D3和D4表现出部分补偿生长,D2发生完全补偿生长;随着原来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升高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均显著升高(P < 0.05);第9-12周D4的饲料转化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第13-16周D4的饲料转化效率与对照无差异(P > 0.05);蛋白和能量沉积率在改变投喂策略后均得到改善,在实验结束时各处理组与对照组无差异(P > 0.05)。7)随着第一阶段(0-8周)饲料中豆粕含量的升高,实验结束时各处理组的血清葡萄糖呈现升高的趋势,但无差异(P > 0.05);血清甘油三酯的含量显著的升高(P < 0.05),各处理组的胆固醇含量无差异(P > 0.05),溶菌酶的活性呈现降低的趋势(P < 0.05),超氧化物岐化酶的活性无差异。

全文目录


摘要  6-8
英文摘要  8-11
文中涉及的水产动物名称中英拉对照  11-13
论文中所用缩略语表  13-14
第一章 前言  14-19
  1.1 异育银鲫研究概况  14
  1.2 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  14-15
  1.3 鱼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  15-16
  1.4 豆粕在水产饲料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6-17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7
  1.6 研究内容  17-19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9-39
  2.1 动物蛋白源替代鱼粉蛋白的研究进展  19-20
  2.2 植物蛋白源替代鱼粉蛋白的研究进展  20-26
    2.2.1 植物蛋白源对鱼类生长饲料利用情况的影响  20-21
    2.2.2 对鱼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21
    2.2.3 对鱼肉品质的影响  21-22
    2.2.4 对鱼体生理指标的影响  22-23
    2.2.5 对鱼体免疫力的影响  23-24
    2.2.6 对鱼体肠道组织学的影响  24
    2.2.7 对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24-25
    2.2.8 对氮平衡的影响  25
    2.2.9 对鱼类能量收支的影响  25-26
  2.3 影响鱼类利用植物蛋白源的因素  26-32
    2.3.1 抗营养因子  26-29
    2.3.2 适口性  29
    2.3.3 氨基酸平衡  29-30
    2.3.4 消化率  30
    2.3.5 鱼类的食性  30-31
    2.3.6 发育阶段和鱼体规格  31-32
  2.4 改善途径  32-39
    2.4.1 平衡氨基酸  32
    2.4.2 消除抗营养因子  32-39
      2.4.2.1 加工方式  33-34
      2.4.2.2 添加酶制剂  34
      2.4.2.3 微生物处理法  34
      2.4.2.4 育种  34-39
第三章 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对异育银鲫的影响  39-55
  3.1 前言  39
  3.2 材料与方法  39-43
    3.2.1 养殖系统  39-40
    3.2.2 实验饲料与实验设计  40
    3.2.3 实验鱼与饲养实验  40
    3.2.4 实验取样  40-42
    3.2.5 样品的分析  42
    3.2.6 血清生理指标的测定  42
    3.2.7 组织学测定  42
    3.2.8 数据统计分析  42-43
  3.3 实验结果  43-51
    3.3.1 生长饲料利用  43
    3.3.2 消化率  43
    3.3.3 血液生化指标  43-44
    3.3.4 鱼体生化成分  44
    3.3.5 组织学检测  44-51
  3.4 讨论  51-54
    3.4.1 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异育银鲫生长饲料利用的影响  51-52
    3.4.2 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异育银鲫消化率的影响  52
    3.4.3 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异育银鲫鱼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52-53
    3.4.4 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异育银鲫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53-54
    3.4.5 豆粕替代鱼粉蛋白对异育银鲫肝脏和肠道组织结构的影响  54
  3.5 小结  54-55
第四章 鱼粉饲料和不同豆粕含量的饲料交替投喂对异育银鲫影响的研究  55-66
  4.1 前言  55
  4.2 材料与方法  55-59
    4.2.1 养殖系统  55-56
    4.2.2 实验饲料和实验设计  56-58
    4.2.3 实验鱼与饲养实验  58
    4.2.4 实验取样  58
    4.2.5 样品分析  58-59
    4.2.6 血清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59
    4.2.7 数据统计分析  59
  4.3 实验结果  59-64
    4.3.1 生长和饲料利用  59-60
    4.3.2 血液生理指标  60
    4.3.3 鱼体的生化成分  60-64
  4.4 讨论  64-65
  4.5 小结  65-66
第五章 恢复投喂鱼粉饲料对不同营养史异育银鲫影响的研究  66-78
  5.1 前言  66-67
  5.2 材料与方法  67-70
    5.2.1 养殖系统  67
    5.2.2 实验饲料和实验设计  67
    5.2.3 实验鱼与饲养实验  67-68
    5.2.4 实验取样  68
    5.2.5 样品的分析  68-70
    5.2.6 血清生理指标的测定  70
    5.2.7 数据统计分析  70
  5.3 实验结果  70-76
    5.3.1 生长饲料利用  70-71
    5.3.2 血清生理生化指标  71
    5.3.3 鱼体生化组成  71-76
  5.4 讨论  76-77
  5.5 小结  77-78
结束语  78-80
参考文献  80-102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文章  102-103
致谢  103-104

相似论文

  1. 经典Wnt信号关键基因在人早期牙齿发育中的表达检测,R78
  2. 高位精养模式日本囊对虾生长及浮游生物演替规律,S968.22
  3. 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植物提取物筛选,S482.2
  4. 湛江北部湾深水海域马氏珠母贝四种壳色选育系F5的生长速度、生长模型及其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S968.31
  5. 粳稻穗角性状的遗传分离分析和QTL定位及关联分析,S511.22
  6. 不同处理血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肉仔鸡饲粮中的应用研究,S831.5
  7. “和美酵素”在断奶仔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S828.9
  8. 不同脂肪源对异育银鲫生长、体脂沉积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S963.1
  9. 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不同壳色选育系的建立及其生长发育研究,S968.3
  10. 水稻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播期效应模拟研究,S511
  11. 四川会理烤烟叶片生长发育及物质代谢特性研究,S572
  12. 基于HJ卫星混合像元分解的水稻生长监测技术研究,S511
  13. 不同栽培管理模式冬小麦根系与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关系的研究,S512.11
  1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S512.1
  15. 小麦生产力的基因型与气候效应模拟,S512.1
  16.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菊花切花保鲜效果和生理作用的影响,S682.11
  17. 茶黄素与TGF-β3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增殖和诱导分化地影响,R329
  18. 不同砧木嫁接对番茄产量品质与苗期耐氯化钙的影响,S641.2
  19. 不同化学引发剂对不结球白菜种子引发效果的研究,S634.3
  20. 池沼公鱼雌雄差异及其早期生物学性状研究,S917.4
  21. 可重复使用的骨生长检测盒的动物体内实验,R329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技术 > 水产动物饵料及其营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