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法家“法治”理论研究

作 者: 杨琼
导 师: 宋四辈
学 校: 郑州大学
专 业: 法律史
关键词: 法家 “法治”理论 评析
分类号: D90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804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先秦的儒家和法家都是塑造中华法系的主要思想力量。法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特殊历史条件下诞生的,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学术派别。法家“法治”理论及其实践活动对当时及后世均发生重大影响。对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国富强兵的政治运动,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产生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在它的指导下缔造了秦帝国,实现国家统一,而且还与儒家等思想相结合,对长达两千年的中国封建法律制度产生深远影响。“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的治国方略。在建设法治国家的历史条件下,对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理论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本文对法家“法治”理论研究共分三个部分:一、法家及其理论著述。这部分主要研究法家及其理论著述,对法家学派的由来、法家先驱、法家流派和以《商君书》、《韩非子》、《管子》为代表的法家的“法治”理论进行简单叙述。法家是一个学术概念。法家学派出自于汉代的学术总结,主张“变法”和“以法治国”的学术派别。杨鸿烈先生确定法家先驱为:管仲、子产和邓析。法家的流派三种划分方法:第一种时间上的划分:“前期法家”、“中期法家”和“后期法家”。“前期法家”更为关心推行“法治”的实践问题。“中期法家”商鞅从法律起源论、性恶论的角度提出“法治”理论,同时还提出了“壹教”、“壹赏”、“壹刑”“法治”的文化专制主义观,认为只有刑赏并用、刑主赏辅、轻罪重刑才能达到“以刑去刑”、“富国强兵”的目的。后期法家韩非在主张“以法为本”的前提下,在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商鞅重“法”的“法治”理论基础上将“法”“势”“术”统一起来,集法家之大成,提出较为完备、系统的“法治”理论,以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理论。第二种地域上的划分:齐法家与晋法家。第三种理论上的划分:法、势、术三派。商鞅重法、慎到重势、申不害重术。法家著述主要有《商君书》、《韩非子》和《管子》。《商君书》提出了“以法相治”、“缘法而治”、“垂法而治”的法治观。《韩非子》建立了“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完整的“法治”理论体系。《管子》的“法治”理论主要体现在其对法的特征、法的作用、法的制定、法的推行、德教与法并重诸方面的论述中。二、法家“法治”理论的内容。这部分主要研究了法家的“法治”概念、法家“法治”的理论根据、法家“法治”的立法思想、法家“法治”的执法思想、法家的重刑主张、法家“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法治”理论。第一,法家“法治”的语义表述:“以法治国”、“垂法而治”或“缘法而治”、“事断于法”、“以法为本”。第二,法家“法治”理论的根据:“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发展进化的历史观。第三,法家“法治”的立法思想:顺天道、随时变、因民情、循事理、法律起源于“定分止争”、明开塞、量可能。第四,法家的执法思想:主张“壹教”、“壹赏”、“壹刑”“法治”的文化专制主义观;“法”、“信”、“权”相结合的“法治”主要途径;善于运用赏罚的方法。第五,法家的重刑主张:以“好利恶害”的人性论为基础,商鞅、韩非提出了一系列重刑主张;法家重刑主张的动机和目的是“以刑去刑”。第六,韩非“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使法家的“法治”理论系统化。三、法家“法治”理论的评价。第一,法家“法治”理论的实践效果:法家“法治”实践是为特定的时代服务的。第二,法家“法治”理论的实质:“法治”是针对“礼治”所维护的宗法制而提出来的;“法治”是针对“礼治”的重视“德治”、教化而提出来的;“法治”又是针对“礼治”强调“人治”而提出来的;中国先秦法家曾主张“法治”,但其所用原理与儒家之“人治”是暗合的。对法家“法治”理论中的法律起源思想、立法思想、预防犯罪思想等也进行了评价分析。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5
Abstract  5-9
引言  9-11
一、法家及其理论著述  11-15
  (一) 法家  11-14
  (二) 法家著述  14-15
二、法家"法治"理论的基本内容  15-38
  (一) 法家"法治"理论的概念  15-16
  (二) 法家"法治"理论的根据  16-18
  (三) 法家的立法思想  18-26
  (四) 法家的执法思想  26-32
  (五) 法家的重刑主张  32-35
  (六) 法家"以法为本"、"法"、"势"、"术"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35-38
三、法家"法治"理论的评价  38-51
  (一) 历史上对法家"法治"理论的评价  38-40
  (二) 笔者对法家"法治"理论的评价  40-51
参考文献  51-54
后记  54

相似论文

  1. 我国侵权法上的安全保障义务研究,D923
  2. 中国古代法家思想对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D909.2
  3. 从“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看文学翻译竞赛标准,I046
  4. 杨载《诗法家数》之体法论,I207.22
  5. 《水浒传》中人物绰号英译的评析及重译,I207.412
  6. 论我国企业重整法律制度的完善,D922.291.92
  7. 试论天人关系模式下的先秦诸子政治理念,K225
  8. 指定辩护制度研究,D925.2
  9. 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研究,D923.9
  10. 屈原思想内涵述论,I206.2
  11. 金代书法史论,J292.1
  12. 《韩非子》寓言刍论,I207.7
  13. 继承接受与放弃制度研究,D923.5
  14. 先秦法家社会思想研究,K225
  15. 法家的功利价值取向与泰国的兴盛,B226
  16. 郑国法家文化研究,B226
  17. 法家、兵家思想的近缘性与商鞅、韩非思想研究,K231
  18. 儒法思想对公务员救济制度的影响,D630.3
  19. 预告解除权立法评析,D922.5
  20. 《唐律疏议·名例律》儒家法哲学思想研究,D929
  21. 战国法家创新思想与实践研究,B226.5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的理论(法学) > 法学史、法律思想史 > 中国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