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柳城壮族歌师传承研究

作 者: 文江涛
导 师: 覃德清
学 校: 广西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
关键词: 壮族歌师 传承 变迁 柳城
分类号: J60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41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民歌是一种综合性的整体性的乡土民间艺术,同时兼有文学、音乐和表演等多种表现形态,而歌者是民歌活动展演的核心。以往的民歌研究大多把研究的重心放在民歌艺术本身,而较少关注歌者,尤其是具有杰出演唱才华的歌师,这让我们无法整体上透析民歌为何能世代传衍不息的问题。鉴于此,人文学科研究作为人及其文化的研究,首先应该从创造、传承、享有、承载文化的主体入手,将我者审视的目光聚焦于他者身上。传承性是歌师的本质社会属性。在歌师的前台是歌师出类拔萃的演唱,而在其背后蕴藏的是歌师自觉不自觉的经久传承。乡土社会中的歌师不仅仅是一个歌者,其更重要的社会文化角色是传承者。壮族是“歌唱的民族”,民歌一直是了解和研究壮族文化的重要切入点,而壮族歌师更是壮族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承者。在柳城这片热土上,百年来产生了一代代享誉全国的著名歌师,如黄三弟,方寿德。以田野调查的方式进入这片歌海,亲密接触壮族歌师,了解他们的传承经历,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是研究歌师传承活动的较好方式。从“传承”角度来描述、解释、理解和研究柳城壮族歌师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歌师与文化传承,柳城壮族歌师在民歌文化传承中充当的主要角色和发挥的功能;(2)歌师与传承身份,柳城壮族歌师的文化传承身份的自我定位和角色认同,以及民众的理解和表述;(3)歌师与传承场合,柳城壮族歌师的传承演唱场合与歌师传承的关系,歌师在歌圩、歌堂和歌赛等场合下的具体传承形态;(4)歌师与社会,分析柳城壮族歌师与传承母体——社会的互动关系,突出歌师在乡土社会中的社会文化意义;(5)歌师与历史,歌师的个体传承历史与时代的“大历史”之间存在何种交合关系,歌师在不同历史时代面临怎样的传承形态和境遇。柳城壮族歌师百年来形成了数代相续的师徒传承谱系,黄三弟和方寿德是这一谱系上前后相连的两代歌师,他们的个人生活史就是他们的歌师传承史、民歌演唱史。以个人生活史调查研究柳城壮族歌师,我们得知柳城整个二十世纪歌咏文化传承经历了巨大的变迁。在现代生活方式兴起的背景下,柳城歌师传承谱系面临断裂之势,歌师传承呈现诸多困境。因此,对歌师传承的切实保护就刻不容缓,必须增强歌师和民众的文化适应能力,建构歌师传承保护机制,同时匡正政府的文化行政实践,实行本位主义的文化保护。

全文目录


内容摘要  3-4
Abstract  4-8
一、绪论  8-18
  (一) 研究的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8-11
  (二) 研究对象  11-12
  (三) 歌师传承研究的理论视角  12-16
    1、歌师与文化传承  12-13
    2、歌师与传承身份  13
    3、歌师与传承场合  13-14
    4、歌师与社会  14
    5、歌师与历史  14-16
  (四) 田野调查方法与田野认知  16-18
二、柳城壮族歌师的衍生环境  18-20
  (一) 自然生态环境  18-19
  (二) 历史文化背景  19-20
三、柳城壮族歌师的传承身份  20-23
四、柳城壮族歌师的传承场合及其变迁  23-27
  (一) 歌圩  23-26
  (二) 歌堂  26-27
  (三) 歌赛  27
五、柳城壮族歌师传承谱系  27-33
六、两代歌师的歌唱与生活  33-63
  (一) 黄三弟(1907-1971)  33-55
    1、山歌的习得(1907-1924)  33-36
    2、成名与歌唱(1925-1947)  36-39
    3、服务乡里(1925-1966)  39-41
    4、婚姻生活与歌唱  41-45
    5、解放后的人生境遇(1949-1971)  45-48
    6、多重文本中的黄三弟  48-55
  (二) 方寿德(1936-)  55-63
    1、山歌的习得(1936-1949)  55-56
    2、政治与歌唱(1949-1998)  56-59
    3、歌赛与创作(1978-1998)  59-61
    4、生存境况与精神世界(1998-2006)  61-63
七、结语  63-65
注释  65-69
参考文献  69-70
附录一:黄三弟一生大事记  70-71
附录二、方寿德一生大事记  71-72
附录三、2005 年7月柳城“廉政山歌赛”的比赛考题、比赛规则和主持人串讲词  72-76
读硕期间发表的的论文  76-77
后记  77-79
致谢  79-81

相似论文

  1. 金源文化影响下的阿城街区建筑改造设计研究,TU984.114
  2. 新世纪高层建筑形式表现研究,TU971
  3. 云南民族旅游地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变迁研究,F592.7
  4. 民族旅游地少数民族妇女性别角色变迁研究,F592.7
  5. 孔光一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清宣法为主辨治小儿外感咳嗽的临床研究,R249.2
  6.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方高校传承问题的探究,G122
  7. 云南石林撒尼人传统服饰现状研究,K892.23
  8. 昨天能自然到今天吗—教育引领,G629.2
  9. 浙江近代乡村教育与农村人口变迁,G529
  10. 《点石斋画报》视野下晚清女性生活形态探究,G239.29
  11. 基于政策变迁理论视角的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可行性及对策研究,D631.42
  12. 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制度的个案研究,G451.1
  13. 农村嫁妆消费变迁研究,C912.82
  14. 城市生活方式的变迁与休闲体育项目的选择,G812.0
  15. 农耕体育文化传承的变迁与当代危机,G807.4
  16. 西南地区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G852.9
  17. 从社会变迁视角探究村落民俗体育演变,G812.4
  18. 新中国建立60年媒体“英模人物”报道的变迁,G212
  19. 建国以来人物报道变迁研究,G212
  20. 清代满族婚姻习俗变迁,K892.22
  21. 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现状及保护策略研究,G122

中图分类: > 艺术 > 音乐 > 音乐理论 > 民族音乐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