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探索

作 者: 尹彩峰
导 师: 刘卓红
学 校: 华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关键词: 东方社会理论 农村公社 社会发展 亚细亚生产方式
分类号: A8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30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是相对于他的西方社会理论而言的。在他早期和成熟期的著作中,西方理论是东方理论的源头。马克思通过对西方社会发展的研究,认为资本主义是任何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并把其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十九世纪欧洲大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在西方范围内所研究的社会发展理论遇到困难,转而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东方社会。研究地域的改变对他的社会发展理论起着深刻的影响。通过对东方特有的社会性质及发展状况的研究,马克思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必经阶段的规律并非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会出现跳跃式的发展。他以多维视角研究了东方社会的发展,其中,以俄国公社的发展为例,通过关注它的特殊发展状况,指出东方农业国家可以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入到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马克思的这一研究成果对深化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解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对我国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起到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引言  7-9
第一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形成的历史考察  9-29
  一、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转向的世界背景  10-12
  二、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理论的分期  12-22
  三、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转向  22-29
第二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内容  29-38
  一、马克思对农村公社所有制的认识  29-33
  二、马克思对东方社会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探索  33-38
第三章 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理论的方法论  38-44
  一、社会发展规律性和主体选择性的关联  38-39
  二、单线和多线、普遍到特殊的视域融合  39-40
  三、“一切取决于当时历史环境”与具体条件具体分析  40-41
  四、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  41-42
  五、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42-44
第四章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意义  44-47
参考文献  47-49
后记  49-50

相似论文

  1. 中职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G718.3
  2. 当代中国政治社团发展研究,D665
  3.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重读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及启示,A811
  4. 唯物史观视野下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B03
  5. 工商资本下乡对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C912.82
  6. 试论社会发展动力系统的运行机制,C912
  7. 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现代化若干问题研究,D61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视域下社会发展观演进研究,D61
  9. 明清时期榆林城的兴起与发展,K292.5
  10. 福建省农村智力支持问题研究,F323.6
  11. 邵阳市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F323.89
  12. 晚年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A811
  13. 劳动力转移对吉林省农村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F323.6
  14. 马克思社会发展动力论及对中国的作用,D61
  15.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F323.3
  16.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D61
  17. 公共政策视野中的反贫困战略,F062.6
  18. 论马克思“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理论内涵及其现实意义,A811
  19. 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D61
  20. 论查尔斯·霍顿·库利的传播思想,G206
  21. 关于在郑州市健身俱乐部开展“五禽戏”的研究,G852.6

中图分类: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 >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