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基于微间距叉指电极阵列技术的电化学生物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作 者: 刘彦哲
导 师: 蒋健晖
学 校: 湖南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紫外光刻法 微间距叉指阵列电极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酶催化金属沉积 人免疫球蛋白G Hg2+ 电化学DNA传感器
分类号: TP21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9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以生物活性单元为敏感元件,结合化学、物理转换元件,对被分析物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装置,它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可进行连续动态监测等优点。本文在介绍生物传感器发展现状、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生物传感器在生命科学、医学、环境检测、食品工程及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前景。本文制备了微间距叉指阵列电极,并将其用于生物免疫传感器的构建。其免疫传感器不仅在科研实验,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主要内容如下:(1)采用紫外光刻法(UV-LIGA)制备了微间距叉指阵列电极。近年来,微机电系统(MEMS, 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研究及其应用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微细加工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UV-LIGA技术作为LIGA技术的一种派生技术,由于其光刻工艺中采用传统的紫外光源,与使用X射线的LIGA技术相比,尽管其制成的微结构质量和高宽比不及,但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运用其制作的微间距叉指阵列电极能够达到5μm的叉指间距,5μm的叉指线宽,3mm的叉指长度和100nm的镀金厚度。(2)建立了一种以微间距叉指阵列电极为基础电极,结合酶的生物催化银沉积反应来放大分析信号的高灵敏检测人免疫球蛋白G(hIgG)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该传感器可采用传统的夹心酶联免疫反应模式来完成免疫反应:羊抗人IgG抗体作为捕获抗体通过和微间距叉指电极表面的硅烷化层发生共价交联被固定到微间距里面。当有目标分析物hIgG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标记IgG多克隆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在电极表面和捕获抗体一起通过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一个捕获IgG抗体/目标分析物hIgG/检测IgG抗体-ALP的夹心复合物。而吸附到电极表面的ALP能够催化其底物抗坏血酸磷酸酯(AAP)水解并生成相应的还原剂抗坏血酸(AA),AA能使银增强溶液中的银离子还原成银单质并沉积到微间距叉指电极表面,导致微间距叉指电极阵列上相邻两个金手指导通,从而增加微间距叉指电极的电导率。而根据欧姆定律,通过微间距叉指电极的电流和施加到微间距叉指电极上的电压成线性关系,且其斜率就代表电导率。因此,根据用线性扫描方法得到的伏安曲线就能很快计算出微间距叉指电极的电导率并用于IgG的定量分析。当IgG浓度在1.0 fg mL-1~100 ng mL-1范围内变化时,检测到的导电率与IgG浓度成线性关系。(3)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汞离子的新型高灵敏,高选择性电化学传感器。这种方法利用了邻近的聚T的寡核苷酸链能与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末端标记了巯基的修饰了二茂铁多聚T寡核苷酸链通过自组装过程固定到金电极表面。当汞离子存在时,一对邻近的多聚T寡核苷酸链能够共同与汞离子发生配位作用,这样就触发了多聚T寡核苷酸链的构象变换,使得多聚T寡核苷酸链从原来的柔性单链结构变成相对刚性的双链复合物,从而使二茂铁远离电极表面,导致氧化还原电流显著减小。传感器的响应特征通过毛细管电泳和电化学测量来进行表征。与传统的阳极溶出伏安法相比,这种方法能够高选择性地识别汞离子相对于环境中的其他金属离子。这种传感器简便,操作容易,可再生使用,这种低成本的传感器在在线检测汞离子的应用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1
第1章 绪论  11-21
  1.1 生物传感器概述  11-16
    1.1.1 生物传感器工作原理  11
    1.1.2 传感器分子识别和敏感膜  11-13
    1.1.3 生物传感器识别后的信号转换器  13-16
  1.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16-17
    1.2.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测试原理  16
    1.2.2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研发和应用  16-17
  1.3 微间距叉指阵列电极  17-19
    1.3.1 基于微间距叉指阵列电极技术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17-19
  1.4 本研究工作的构思  19-21
第2章 基于接触式紫外光刻技术制备微间距叉指电极阵列  21-31
  2.1 前言  21-22
  2.2 实验部分  22-25
    2.2.1 试剂和仪器  22-23
    2.2.2 掩模版的设计  23
    2.2.3 紫外光刻微间距叉指电极  23-24
    2.2.4 镀膜及去胶  24-25
    2.2.5 微间距叉指电极的电学检测  25
  2.3 结果与讨论  25-30
    2.3.1 基于接触式紫外光刻制备微间距叉指电极的原理  25-28
    2.3.2 光刻过程中对于基底材质和参数的优化  28
    2.3.3 微间距叉指阵列电极应用于金属沉积的检测的可行性论证  28-30
  2.4 小结  30-31
第3章 基于微间距叉指电极阵列上酶催化银沉积原理的电学免疫传感器用于IgG的超灵敏检测  31-40
  3.1 前言  31-32
  3.2 实验部分  32-35
    3.2.1 试剂和仪器  32
    3.2.2 碱性磷酸酶标记IgG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32-33
    3.2.3 抗体修饰微间距叉指电极阵列的制备  33-34
    3.2.4 基于微间距叉指电极的免疫传感器的分析过程  34
    3.2.5 传感器的电学检测  34-35
  3.3 结果与讨论  35-39
    3.3.1 基于微间距叉指电极阵列电学免疫传感器的分析原理  35-37
    3.3.2 免疫传感器的扫描电镜(SEM)和能量散射谱(EDS)表征  37
    3.3.3 基于微间距叉指电极阵列的免疫传感器用于IgG 的检测  37-39
  3.4 小结  39-40
第4章 基于DNA 构象变换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汞离子的检测  40-50
  4.1 前言  40-41
  4.2 实验部分  41-42
    4.2.1 试剂和仪器  41
    4.2.2 DNA 序列的设计  41
    4.2.3 二茂铁标记NH_2 修饰的寡核苷酸  41
    4.2.4 金电极的处理和DNA 的固定  41-42
    4.2.5 电极表面巯基DNA 的固定密度  42
    4.2.6 毛细管电泳检测  42
    4.2.7 汞离子(Hg~(2+))的电化学检测  42
  4.3 结果与讨论  42-49
    4.3.1 汞离子的电化学检测原理  42-43
    4.3.2 毛细管电泳表征  43-45
    4.3.3 传感器的电化学表征  45-46
    4.3.4 温度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46-47
    4.3.5 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  47-48
    4.3.6 电化学传感器的再生  48-49
  4.4 小结  49-50
结论  50-51
参考文献  51-62
致谢  62

相似论文

  1.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在血吸虫病诊断中的研究和应用,R532.21
  2. 穴位埋线对哮喘模型大鼠IL-4等影响的实验研究,R245
  3. 温敏水凝胶整体柱的制备及其色谱性能的考察,O657.7
  4. 重度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大鼠肠道S-IgA与血TNF-a、IL-6相关性研究,R459.7
  5. 大鼠到小鼠异种胰岛移植模型建立及其免疫学特点研究,R657.5
  6. 基于IgY的Western blot法在检测日本血吸虫感染兔尿液中循环抗原的初步研究,R532.2
  7. 抗鸡SIgA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R392
  8. 二氧化硫吸入对哮喘大鼠迟发相反应的影响,R562.25
  9. Galectin-9及其受体Tim-3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R562.25
  10. 荧蒽暴露对小鼠支气管哮喘的影响,R562.25
  11.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和激素耐药机制的研究,R574.62
  12. 半乳糖凝集素-9及其受体Tim-3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R542.21
  13. 气温下降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体免疫情况的变化及意义,R563.9
  14. 乙肝病毒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预防(附80例报告),R512.62
  15. 儿童过敏性紫癜血IL-21、TGF-β1、TNF-α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R725.5
  16. ADAM33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哮喘的关系,R562.25
  17. 荧光探针的制备、性能研究及其在环境化学中的应用,O657.3
  18. 赣南脐橙皮中橙皮苷的提取、纯化及其活性研究,TQ464.3
  19. 季节变化影响人呼吸道感染的发病学机理研究,R56
  20. 高血压急症患者神经内分泌—免疫学变化的临床研究,R544.1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 自动化技术及设备 > 自动化元件、部件 > 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 > 生物传感器、医学传感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