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形象思维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作 者: 吕仕儒
导 师: 徐毅毅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科学技术史
关键词: 物理学发展 象思维 思维形态 创造性思维 主要形式之一 狭义相对论 联想和想象 广义相对论 思维的特点 科学研究
分类号: O4-09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199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科学研究离不开创造性思维。而人作为具有视觉感官的认识主体,在科学研究中总要受到来自经验的视觉图像的影响。这样,形象思维便以其特有的、建立在形象化基础上的联想和想象成为这种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之一。 本论文从科学史的角度出发,结合形象思维的特点、人类的感觉特征以及科学语言的特性,论述了形象思维在物理科学发展中的表现形式和演变过程,并通过典型的科学案例对这种思维形态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和刻画。全文共分四部分: 一、形象思维在古典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二、从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历程; 三、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的建立; 四、从电子到夸克的探求。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把形象思维放在整个物理学的发展进程当中,系统地论述和分析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形态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并对其在不同的科学阶段和不同的科学家身上所反映出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对照和分析,以便对形象思维的内在机理有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在认识论乃至方法论的层面上为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全文目录


内容提要  6-7
ABSTRACT  7-8
引言  8-10
一、 形象思维在古典物理学发展中的作用  10-18
  (一) 、 自然哲学时期  10-12
  (二) 、 从《天体运行论》到牛顿的综合  12-15
  (三) 、 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15-18
二、 从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历程  18-26
  (一) 、 相对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8-19
  (二) 、 狭义相对论的建立  19-22
  (三) 、 广义相对论的建立  22-24
  (四) 、 从静态宇宙模型到动态宇宙模型的演化  24-26
三、 从量子论到量子力学的建立  26-38
  (一) 、 量子论的早期发展  27-30
    1 、 “能量子”概念的提出  27-28
    2 、 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的建立  28-30
  (二) 、 玻尔的半量子化原子结构理论  30-31
  (三) 、 量子力学的建立  31-36
    1 、 德布罗意波的提出  32-33
    2 、 薜定谔波动力学的建立  33-34
    3 、 海森堡矩阵力学的建立  34-36
  (四) 、 量子力学的正统解释及其争论  36-38
四、 从电子到夸克的探求  38-49
  (一) 、 从电子的发现到对Ω~-粒子的预言  38-44
    1 、 四个“基本粒子”的发现  38-39
    2 、 理论对中微子、正电子和π介子的预言  39-41
    3 、 混乱中寻找秩序  41-44
  (二) 、 夸克模型的建立  44-46
  (三) 、 走向统一--超弦理论  46-49
结语  49-51
注释:  51-54
参考文献:  54-55

相似论文

  1. 黑龙江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价体系研究,G644
  2. 比赛技术统计在竞技体操科学研究中的应用,G832
  3. 高中美术设计教育研究,J50-4
  4. “象思维”视野下大学教学美的实现,G642
  5. 对普通高校美术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思考,J20-4
  6. 信息线索、人际互动对头脑风暴创造性观点产出的影响研究,C912.6
  7. 《本草纲目》的象思维研究,R281.3
  8. 口译输出实证研究对口译教学的启示,H059-4
  9. 思维导图在初中生命科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91
  10. 小学教育科研现状的个案研究,G627
  11. 象思维与《红楼梦》中象表征的翻译,H315.9
  12. 科南特的大学科研观及其实践探析,G644
  13. 管道二公司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运行,F284
  14. 广义相对论的应用:黑洞的霍金辐射与GPS导航,P228.4
  15. 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的创新思维研究,R-5
  16. 论李商隐诗中的取象思维方式,I207.22
  17. 艺术教育与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研究,J0-4
  18.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创造性思维特点及培养研究,G632.0
  19. 新老历史主义科学哲学思维方式研究,N02
  20. 创新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创造性思维的中介和调节作用,B844.2
  21. 道德与创造力有关吗?,B842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物理学 > 物理学理论 > 物理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