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环境权

作 者: 刘淑丽
导 师: 马新福
学 校: 吉林大学
专 业: 法学理论
关键词: 环境权 人与自然的关系 基石范畴 程序性权利 环境资源 正式确认 人与社会的关系 发展权 生存权 有关文件
分类号: D91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950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环境权的提出是以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的加剧,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自然资源的稀缺为背景的。环境污染带来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成为环境权产生的现实和理论基础。环境权作为一种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法律权利和环境法的基本理论之一,是环境立法和执法、环境管理和诉讼的基础。环境权作为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对其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当前学者对其的论述屡见不鲜,并取得一些成果。环境权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国际社会以及一些国家开始用立法和法律解释的方法对环境权加以确认,但是关于环境权的一些基础理论,比如环境权的概念、要素、内容、性质、价值等等还未达成统一的共识,有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解决。所以,本文就此论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法学理论上研究、概括、充实环境权,从法律上确认、保障环境权,对于健全环境法体系,加强环境法制建设,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环境权观念的诞生和环境权在国内国际法律文件中的确立,最后对环境权予以科学的界定。环境权的诞生是以环境资源的“稀缺性”为根本原因的。随着国内法和国际条约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环境权作为一项权利被提出,并最终在各国和国际的有关文件正式确认下来。但是,关于环境权的概念,学界说法各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使得环境权的明确界定变得十分困难,而环境权作为环境法学的基石范畴,对其予以明确又是必要的。所以,本文在借鉴各国环境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环境”概念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环境权的概念: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对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所享有的在适宜健康和良好环境里生活,合理利用环境资源以及有效参与国家环境管理和决策的权利。具体分析了环境权的四个特征,即:环境权具有共享性、代际性、不可转让性和公益性,并在分析了基本特征<WP=66>的基础上,对环境权的构成要素进行研究,从而指出环境权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个人(公民)、法人(包括企业法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非法人组织、国家、全人类(包括后代人)。环境权的客体包括物,行为,同时还包括人身和精神产品。环境权的内容包括实体性权利和程序性权利。环境权的实体性内容包括生态性权利(生命权、健康权、日照权、通风权、安宁权、清洁空气权、清洁水权)、经济性权利(环境资源权、环境使用权、环境处理权等)和精神性权利(指环境人格权)。环境权的程序性权利包括环境知情权、环境参与权和环境求偿权。第二部分,论述了环境权作为人权的性质和价值。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已经在各国和国际社会的有关文件,宣言乃至立法中正式确认下来,也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同。本部分把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予以证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即从环境权的历史演进看其作为人权;从环境权的基本属性看其作为人权;从环境权的道德价值看其作为人权;从环境权的主体普遍性看其作为人权。并且比较了环境权和生存权发展权的不同之处,从而得出环境权是一项既不同于生存权也不同于发展权的新型人权,是一项和生存权、发展权并列的独立的第三代人权。继而又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提出,并论述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权的一个新的价值取向。而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权的价值,必然对传统的法律价值即秩序、自由、正义的内容给予充实和更新。环境权也应该以秩序、自由、正义这几种价值为其价值取向,其中,着重论述了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第三部分,具体考察了我国环境权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我国环境权建设予以初步的构想。文中陈述了我国环境权的理论研究现状和环境权法律实践现状,根据这些现实,指出了导致我国环境权现状的以下几方面原因:法律移植后的文化冲突、经济发展不足、国际政治环境中的不利因素、传统法律手段对环境权保护的不足,从而对我国环境权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予以设计和构想。并从宪法和环境保护基本法两个方面入手,确立公民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具体的环境救济制度,包括在环境诉讼中引入公益诉讼制度、完<WP=67>善环境行政处理制度、鼓励成立环保社团、走环境侵权赔偿社会化道路,从而更好的确立和保护环境权。对于环境权,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去研究,让这种新型的环境权观念深入人心,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生态问题的根源是心态问题,解决生态问题的前提是解决人的心态问题。”我们应该带着纯净的心态去生活,既注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又注意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把考虑直接现实利益同人类的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既要追求物质方面的进步,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使得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全文目录


论文提要  7-8
前 言  8-10
一、 环境权概述  10-26
  (一) 环境权的诞生  10-13
  (二) 环境权的概念解析  13-16
    1 、环境权的概念  13-15
    2 、环境权的特征  15-16
  (三) 环境权的构成要素  16-26
    1 、环境权的主体  16-20
    2 、环境权的客体  20-22
    3 、环境权的内容  22-26
二、 环境权的性质和价值  26-43
  (一) 环境权性质的不同学说  26-27
  (二) 作为人权的环境权  27-32
    1 、从环境权的历史演进看其作为人权  27-28
    2 、从环境权的基本属性看其作为人权  28-29
    3 、从环境权的道德价值看其作为人权  29-31
    4 、从环境权的主体普遍性看其作为人权  31-32
  (三) 环境权与生存权发展权  32-34
    1 、环境权和生存权  32-33
    2 、环境权和发展权  33-34
  (四) 环境权的价值旨归  34-43
    1 、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权的基本价值  34-36
    2 、秩序  36-37
    3 、自由  37-38
    4 、正义  38-43
三、 我国环境权的现状与制度构想  43-55
  (一) 我国环境权的现状  43-50
    1 、我国环境权理论研究的现状  43-44
    2 、我国环境权法律实践的现状  44-46
    3 、我国环境权现状原因之分析  46-50
  (二) 建立和完善我国环境权制度的初步构想  50-55
    1 、环境权的确立和完善  50-52
    2 、环境权救济制度的完善  52-55
结 语  55-56
注 释  56-62
参考文献  62-65
论文摘要(中文)  65-68
论文摘要(英文)  68-72
后 记  72

相似论文

  1. 论安全权,D911
  2. 土地征收中保障失地农民生存权和发展权法律问题研究,D422.7
  3. 城镇流动商贩生存权问题研究,F721
  4. 自雇谋生权研究,D920.0
  5. 劳动合同中的契约性,D922.52
  6. 城市流动摊贩的法律地位及其治理研究,D922.294
  7. 社会救助的法律救济问题探析,D922.182.1
  8. 我国残疾人生存权保护中政府职责的法律问题研究,D669.69
  9. 文化视野下的社会救助研究,D632.1
  10. 生存无忧:刍议生存救助标准之统一,D632.1
  11. 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研究,D912.1
  12. 湖北省猪用疫苗推广制度研究,S858.28
  13. 生存权及其保障的若干问题研究,D911
  14. 社会救助制度的法理学思考,D912.1
  15. 论宪法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保护,D921
  16. 拆迁安置补偿中生存保障因素,D922.1
  17.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研究,D922.11
  18. 我国社会保障监管机制研究,D922.182.3
  19. 论我国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与公民生存权之保障——以Z村为研究对象,D922.3
  20. 生存权的法理学分析,D911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