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期待可能性研究

作 者: 任培良
导 师: 王扬
学 校: 中国政法大学
专 业: 刑法学
关键词: 期待可能性理论 规范责任论 责任理论 人性关怀 人权保障 道义责任论 心理责任论 犯罪论体系 社会责任论 适法行为
分类号: D9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311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总的来说还是一篇综述性的文章。笔者对自己掌握的有关期待可能性的资料进行了系统整理,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一些评价与分析,以期对这一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全文分为六章。第一章,笔者主要介绍了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和理论发展。认为,期待可能性,指在行为之际的具体情况下,能够期待行为人避免犯罪行为实施适法行为的情况。指出,期待可能性理论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在德国已禁止乱用,不太顾及;但在日本仍为许多学者所承认并进行着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第二章,笔者主要介绍了期待可能性与责任理论的关系。认为,刑法上的责任,指的是对于行为人意思决定的非难可能性。在心理责任论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规范责任论等四种责任理论中,规范责任论是大陆法系责任理论中的主流理论。期待可能性作为规范责任论的核心概念,与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一起构成责任的三要素。第三章,笔者论述了期待可能性理论的主要内容。指出,于期待可能性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问题上,应该把期待可能性放在责任论中讨论。至于期待可能性的判断标准和适用范围,笔者赞同人权标准说和将期待可能性超法规适用于故意犯罪的观点。在本章笔者还谈了期待可能性的错误问题,主张对期待可能性的错误可以分为积极错误和消极错误两类,至于错误的处理,可以参照事实错误与法律错误的处理方法来解决。第四章,笔者大量列举了各国刑法中规定的期待可能性事由和日本司法界做出的体现期待可能性的司法判例。希望读者通过本章,能对期待可能性思想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第五章,笔者从哲理根基与法理根基两个方面对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根基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认为,相对意志自由和人性关怀是期待可能性理论得以存在和发展的两大哲学基石;而规范评价、谦抑调整和人权保障构成了该理论的法理根基。第六章,笔者对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意义进行了两方面的论证。指出,在借鉴期待可能性的问题上,我们应该采取鲁迅先生主张的拿来主义态度,既要引进,又不全盘接受,应该着重引进其人性关怀与人权保障的精神实质,并以此推动我国刑事法治从单纯强调对犯罪的打击向打击犯罪和保障人权的双重功能的转变。

全文目录


前 言  7-8
第一章 期待可能性的概念和理论发展  8-12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的概念  8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发展  8-12
    一、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起源  8-9
    二、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演进  9-10
    三、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完成  10
    四、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现状  10-12
第二章 期待可能性与责任理论之关系  12-18
  第一节 责任的概念  12-13
  第二节 责任理论  13-16
    一、 心理责任论  13-14
    二、 道义责任论  14
    三、 社会责任论  14-15
    四、 规范责任论  15-16
  第三节 期待可能性与规范责任论  16-18
第三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内容  18-26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  18-20
    一、 故意、过失的构成要素说  18
    二、 与责任能力、故意或过失并列的第三责任要素说  18-19
    三、 阻却责任事由说  19
    四、 可罚的阻却、减少责任事由说  19-20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判断的标准  20-22
    一、 行为人标准说  20
    二、 通常人(平均人)标准说  20-21
    三、 国家(法规范)标准说  21
    四、 人权标准说  21-22
  第三节 期待可能性的适用范围  22-23
    一、 期待可能性与故意  22
    二、 期待可能性的超法规适用  22-23
  第四节 期待可能性的错误  23-26
    一、 关于期待可能性的积极的错误  24
    二、 关于期待可能性的消极的错误  24-26
第四章 期待可能性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26-34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的立法实践  26-28
    一、 德国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事由  26
    二、 日本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事由  26-27
    三、 意大利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事由  27
    四、 台湾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事由  27
    五、 我国刑法中体现期待可能性的规定  27-28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的司法判例  28-34
    一、 战前的判例:期待可能性思想的萌芽  28-31
    二、 战后下级法院裁判例:期待可能性理论的采用  31-33
    三、 最高法院判例的态度:期待可能性的超法规适用  33-34
第五章 期待可能性的理论根基  34-40
  第一节 期待可能性的哲理根基  34-37
    一、 相对意志自由:前提与归宿  34-36
    二、 人性关怀:追问与诉求  36-37
  第二节 期待可能性的法理根基  37-40
    一、 规范评价:结构根基  37
    二、 谦抑调整:功能根基  37-38
    三、 人权保障:价值根基  38-40
第六章 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借鉴意义  40-45
  第一节 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的必要性  40-43
    一、 实务上的需求  40-42
    二、 理论上的呼唤  42-43
  第二节 如何引入期待可能性理论  43-45
结 语  45-46
参考文献  46-47

相似论文

  1. “权利”奠基,D90
  2. 平衡、中庸与言论自由——两种新闻报道思想之比较,G210
  3. 新闻职业道德建设研究,G210
  4. 论刑事责任的根据与要素,D914
  5. 大众传媒的立身之本—公信力,G206.3
  6. 企业社会责任法律问题研究,D922.29
  7. 无价值评判理论研究,D914
  8. 从王斌余案浅析刑法中的期待可能性理论,D924.11
  9. 国际犯罪构成论体系研究,D997.9
  10. 定罪思维模型比较研究,D914
  11. 论违法性的体系性功能和地位,D924.1
  12. 期待可能性理论解读,D917
  13. 刑事责任能力问题研究,D924.1
  14. 危险犯若干问题研究,D914
  15. 论期待可能性,D914
  16. 刑法理论的“主义”之辩,D914
  17. 我国少数民族环境权研究,D922.68
  18. 行政处罚委托制度研究,D922.1
  19. 死刑案件二审开庭审理研究,D925.2
  20. 被追诉人权利保障及救济,D925.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法学各部门 > 刑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