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共同贪污若干问题探析

作 者: 刘琼
导 师: 王飞跃
学 校: 中南大学
专 业: 刑法
关键词: 共谋共同贪污 实效性 共同犯罪性质 利用职务便利 非法占有合意
分类号: D924.39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8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共谋共同贪污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身份主体或是身份主体与非身份主体之间共同谋划、商议达成利用职务便利的合意,且实施利用职务便利,窃取、侵吞、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犯罪行为。共谋行为在具有实效性的情况下,方能成立共同犯罪的实行行为,共谋主体才能成立正犯。在共谋共同贪污犯罪中,非身份主体的共谋行为具有实效性的情况下,应当以贪污共同犯罪定罪。混合主体的共同犯罪能否认定为共同贪污犯罪,应当将共同犯罪性质决定说与利用职务便利决定说有机结合,根据情况分别处理。转化型共同贪污的认定方面,携款潜逃的部分主体虽然没有参与挪用行为,但是由于其在参与携款潜逃时,已与事前的挪用主体形成非法占有的合意,故也应认定为共同贪污。

全文目录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录  6-7
引言  7-11
第一章 共谋共同贪污中的谋而未行  11-28
  1.1 共谋共同贪污谋而未行的界定  11-18
    1.1.1 共谋行为及共谋共同贪污  11-17
    1.1.2 共谋共同贪污谋而未行及其类型  17-18
  1.2. 共谋共同贪污部分谋而未行  18-25
    1.2.1 部分谋而未行与共同正犯  19-22
    1.2.2 实效性与贪污共同犯罪中部分谋而未行的定性  22-25
  1.3 共谋共同贪污整体谋而未行  25-28
    1.3.1 整体谋而未行与共同正犯  25-26
    1.3.2 贪污共同犯罪中整体谋而未行的定性  26-28
第二章 混合主体共同贪污  28-37
  2.1 我国的立法规定及相关学说  28-31
  2.2 评析  31-34
  2.3. 本文观点  34-37
第三章 非挪用主体与转化型共同贪污  37-47
  3.1 转化型贪污的立法沿革  37-38
  3.2 非挪用主体成立转化型共同贪污的理论依据及要件  38-47
    3.2.1 非挪用主体成立转化型共同贪污的理论依据  39-43
    3.2.2 非挪用主体成立转化型共同贪污的要件  43-47
结语  47-48
参考文献  48-53
致谢  53-54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54

相似论文

  1. 普通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G651
  2. 网络环境下独立学院德育课程实效性研究,G641
  3. 道德榜样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研究,G641
  4.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267.6
  5. 基于《国家体质健康测试标准》的重庆市独立学院体育教学改革实效性研究,G804.49
  6. 提高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G641
  7. 教学实效性中的教学素养研究,G633.3
  8. 学校德育衔接问题研究,G41
  9. 传播学受众理论与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E221
  10.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G641
  11.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实效性研究,G641
  12. 中美德育方法的差异对实效性的影响,G641
  13.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G641
  14. 兵团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G641
  15. 专业社会工作视野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G641
  16. 新形势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研究,G641
  17. 高校院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索,G641
  18.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G641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G641
  20.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活动中心实效性研究,TU-02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刑法 > 分则 > 贪污贿赂罪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