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108国道广北段岩质边坡变形破坏机制及稳定性研究

作 者: 万国荣
导 师: 石豫川
学 校: 成都理工大学
专 业: 地质工程
关键词: 公路边坡 物理模拟 HSMR分级 极限平衡法 SlopeCAD SASW 离散单元法 稳定性研究
分类号: U41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221次
引 用: 9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西部大开发,交通是关键。公路建设已成为西部开发的首要任务。四川省是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108国道是我国中西部地区纵贯南北的主干线,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大动脉,而108国道广元北段地处低山地段,边坡失稳现象较常见。 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经历了一个由静态到动态、确定性到非确定性、二维到三维、均质各向同性到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发展历程。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作者以108国道广元北段的典型岩质边坡为背景,运用现已逐步形成的地质原型研究→成因机制分析→稳定性分析计算→工程地质评价为主体的系统工程地质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 本文在现场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广北段典型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和稳定性评价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其主要内容包括:①通过详细研究该区岩土体的基本类型及特征、边坡结构及其组合类型,并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本研究区边坡结构类型主要为顺向、反向和切向三大类型。②进行公路边坡的稳定性研究,首先必须搞清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模式。通过对典型边坡的物理模拟试验,研究发现K23+850处中倾顺向岩质边坡变形破坏形式为滑移—拉裂型,而K47+750处的陡倾内反向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形式为弯曲—拉裂型。③其次是建立合理的地质模型,对边坡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通过对典型边坡的HSMR稳定性分级及极限平衡法定量评价,研究发现K23+850及K28+500处边坡的稳定状况都很差,需加大治理力度。④通过对典型边坡K23+850和K47+750的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再现和预测了该边坡的变形破坏全过程,对治理该类型边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全文目录


1 前言  8-14
  1.1 研究意义及选题依据  8-10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0-12
  1.3 论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12-14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2
    1.3.2 研究思路  12
    1.3.3 技术路线  12-14
2 研究区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环境条件  14-27
  2.1 气象、水文  14
  2.2 地形地貌  14
  2.3 地层岩性  14-15
  2.4 地质构造  15
    2.4.1 褶皱  15
    2.4.2 断裂构造  15
  2.5 物理地质现象  15-17
  2.7 水文地质条件  17
  2.7 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概况  17-18
  2.8 研究区各边坡的基本地质条件  18-27
3 边坡岩体结构及物理力学特性  27-37
  3.1 边坡岩体结构特征  27-32
    3.1.1 岩体结构  27-30
    3.1.2 结构面条件  30-32
  3.2 边坡结构类型  32-36
  3.3 岩土体物理力学特性  36-37
4 典型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  37-56
  4.1 边坡变形的主要方式  37
  4.2 边坡变形破坏的地质力学基本模式  37-38
  4.3 典型边坡变形破坏机制的物理模拟研究  38-45
    4.3.1 底摩擦试验方法的原理  38-39
    4.3.2 试验设备简介  39-40
    4.3.4 实验方法  40
    4.3.5 广北段K23+850模拟试验及分析  40-43
    4.3.6 广北段K47+750模拟试验及分析  43-45
  4.4 典型边坡变形破坏机制数值模拟分析  45-54
    4.4.1 离散单元法简介  46
    4.4.2 离散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46-49
      4.4.2.1 物理方程-力和位移间的相互关系  46-47
      4.4.2.2 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  47-49
    4.4.3 K23+850边坡数值模拟  49-52
      4.4.3.1 模型建立与参数确定  49-50
      4.4.3.2 模拟成果及分析  50-52
    4.4.4 K47+750边坡数值模拟  52-54
      4.4.4.1 模型建立与参数确定  52-53
      4.4.4.2 模拟成果及分析  53-54
  4.5 小结  54-56
5 边坡稳定性评价  56-75
  5.1 边坡的稳定性分级--半定量评价  56-60
    5.1.1 HSMR分类  57-59
    5.1.2 HSMR法在广北段边坡稳定性分级的应用  59-60
  5.2 典型边坡(K23+850)的定量计算  60-67
    5.2.1 计算剖面的确立  60
    5.2.2 计算方法及原理  60-63
    5.2.3 计算模型及方案  63-64
      5.2.3.1 计算模型  63-64
      5.2.3.2 计算方案  64
    5.2.4 计算参数的选取  64-66
    5.2.5 计算结果及分析评价  66
    5.2.6 因素敏感性分析  66-67
  5.3 典型边坡(K28+500)的定量计算  67-74
    5.3.1 局部稳定性评价的途径和方法  67-71
      5.3.1.1 局部稳定性分析的基本思路  67-68
      5.3.1.2 局部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68-71
    5.3.2 典型边坡局部稳定性评价  71-74
      5.3.2.1 块体边界及块体类型的确定  71
      5.3.2.2 块体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  71-72
      5.3.2.3 块体稳定性计算及结果  72
      5.3.2.4 块体稳定性因素敏感性分析  72-74
      5.3.2.5 边坡局部稳定性评价  74
  5.4 小结  74-75
6 结论与建议  75-77
致谢  77-78
参考文献  78-80

相似论文

  1. 超音速聚合射流氧枪射流特性的基础研究,TF341
  2. 雅泸高速高寒高海拔山区路段边坡植被恢复探讨,U418.9
  3. 基于模糊理论的湖南公路边坡稳定性分区研究,U416.14
  4. 强风化地区公路路堑边坡变形破坏机理与施工信息化管理研究,U416.14
  5. 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分析排土场边坡稳定性,TU43
  6. 绿纱矿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P642
  7. 基于物理的高细节流体模拟,TP391.41
  8. 地震作用下超孔隙水压力对土石坝稳定安全影响分析,TU43
  9. 基于潘氏极值原理的边坡稳定性的整体分析法,TU43
  10. 楞古水电站唐古栋巨型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P642.22
  11. 顶吹吹炼过程分散相在连续相中分布的研究,TF701.3
  12. 连铸过程中钢包底吹氩新工艺的物理模拟,TF777
  13. 板坯结晶器流场优化数值与物理模拟研究,TF777
  14. 薄板坯连铸中间包控流装置优化与吹氩物理模拟,TF777
  15. 吹氩板坯连铸结晶器内钢/渣界面行为的物理模拟,TF777
  16. 大型支承辊锻件锻造工艺与模拟技术研究,TG316
  17. 球磨机的磨球直径选择及数值模拟研究,TD453
  18. 模拟油藏条件下激活剂运移与微生物生长调控实验研究,TE39
  19. 替硝唑含潄液的质量及稳定性研究,TQ463
  20. FRP管钢骨高强混凝土轴心受压组合柱试验研究,TU398.9
  21. 基于Ansys/Civilfem尾矿坝稳定性动态分析,TV649

中图分类: > 交通运输 > 公路运输 > 道路工程 > 路基、路面工程 > 路基工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