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虚拟社会”的道德问题

作 者: 张云飞
导 师: 余玉花
学 校: 华东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虚拟社会 网络道德问题 当代大学生 大学生思想道德 网络道德教育 高校德育工作者 人类社会 德育途径 网络教育阵地 传统德育
分类号: G6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423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国际互联网(Internet)技术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突出代表,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仅在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捷、高速、互动、准确和超大容量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在于开拓了人类社会的生存空间,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但与其他科学技术一样,它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网络道德问题就是其中尤其值得人们关注的课题。网络道德问题既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课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课题,是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无法回避、也是不可能回避的新挑战。 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的网络道德素质和网络行为对整个网络世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解决好大学生的网络道德问题,对维护网络秩序、改善网络环境以及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基于互联网对当代社会的深刻影响,本文从当代大学生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而产生的道德问题入手,在深入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伴随着互联网技术产生的“虚拟社会”(Virtual Society)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影响,具体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表现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寻求解决这些道德问题的有效途径。解决大学生面临的网络道德问题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方面的,不仅要结合网络技术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新特点,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的新特点。 时代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新课题,既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更要求我们更新观念、开拓思路,在传统德育的基础上开辟新的德育途径。解决大学生在“虚拟社会”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其关键在于寻找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结合点,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道德教育。作为传统高校德育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的道德修养途径的“慎独”,是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和解决网络道德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一德育内容和自我修养的途径,既能够把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道德意识,形成有利于其自身发展的道德品质,还能够使大学生在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的“虚拟社会”中作出正确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进而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他们的网上言行,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要求。 此外,抢占网络教育阵地和提高德育工作队伍素质等也是解决高校德育面临的这一课题的重要环节,网络时代的高校德育必须走出传统德育的思维定势,不断开拓新的德育途径和方法,使德育工作能够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培养出符合时代及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5
引言  5-6
一、 网络时代与当代大学生  6-12
  (一) 网络“虚拟社会”概述  6-9
  (二) 网络时代的当代大学生  9-11
  (三) 网络及“虚拟社会”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1-12
二、 “虚拟社会”的道德问题思考  12-21
  (一) “虚拟社会”中大学生常见的不良道德倾向  12-16
  (二) “虚拟社会”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6-19
  (三) “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道德问题比较分析  19-21
三、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21-32
  (一)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21-25
  (二) 网络时代高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  25-32
附1: 专用名词英汉对照  32-33
附2: 主要参考书目及论文  33-40
附3: 调查情况说明  40-41
后记  41

相似论文

  1. 论主体性德育,B82
  2. 现代远程教育给德育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G432
  3. 道德教育与人生自由简论,D648
  4. 新时期研究生德育的途径及方法研究,G643
  5. 高职院校隐性德育途径研究,G711
  6. 基于西部高校生源特点的德育途径研究,G641
  7. 我国高校研究生德育实施途径探析,G643.8
  8. 现代中小学学校德育的困境及其超越,G631
  9.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研究,G621
  10. 浅议21世纪我国学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G410
  11. 儒家传统文化与中学德育教育,G631
  12. 美国学校德育途径方法借鉴研究,G557.1
  13. 论当代中国学校的德育教育,G410
  14. 网络环境下中学德育途径的拓展研究,G631
  15. 美国中小学德育的途径及启示,G631
  16. 论科技进步之价值合理性,G322
  17.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A811.6
  18. 符号的哲学审视,H0
  19. 论地理环境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K90
  20. 贵阳市城市贫困人口问题研究,C924.24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