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时期以来中国流行文学的几点理性思考

作 者: 李强
导 师: 赵炎秋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文艺学
关键词: 流行文学 文学性 商品化 意义流向
分类号: I206.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06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意在通过对新时期以来出现的流行文学作品的研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引言部分对“流行文学”的概念做了学理的界定。 第一部分:流行文学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 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流行文学产生。流行文学满足消闲需要,为大众奉上了“快餐式”的文学消费品。现实生活中,大众的某些需要必须借助阅读才能得到替代性补偿。只要人作为一个存在物,他就会有好奇心和窥秘欲,大众好奇心理是流行文学迎合的另一个对象。 第二部分 流行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艺术因素是文学最基本的特性,而流行文学推行一种世俗化自由的非精神原则,这便导致其原创性思想的欠缺,写作水平差强人意,同时多数作品人物形象塑造过于简单化。 第三部分 流行文学的商品化 艺术生产的结果凝聚着生产这一作品时的必要劳动,因此具有价值;而艺术作品要进入文化消费市场进行交换,因此又有交换价值;作为价值存在物,它满足人的某种特殊需要,因此还有使用价值。文学艺术虽然可以在流通中带来经济利润,但是流行文学却走向了一个极端。 第四部分 流行文学的意义流向 无论是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还是近年出现的明星自传,以及突然走俏的反腐题材,多为表现生活而不是挖掘生活,热衷于进行表象式的拼贴。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后现代主义思想有着密切关联。概括而言即为:消解深度模式;放逐历史本体;逃离现实世界。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英文摘要  3-5
引言  5-8
1 流行文学产生的社会心理原因  8-16
  1.1 产生的社会原因  8-10
  1.2 满足消闲性阅读的需要  10-11
  1.3 迎合大众的文化观念  11-14
  1.4 满足大众的好奇心理  14-16
2 流行文学的文学性问题  16-24
  2.1 原创性思想的欠缺  17-19
  2.2 写作水平差强人意  19-21
  2.3 多数作品人物形象塑造简单化  21-24
3 流行文学的商品化  24-29
  3.1 炮制卖点、倾力炒作  24-26
  3.2 立足市场、注重销售  26-29
4 流行文学的意义流向  29-36
  4.1 消解深度模式,进行平面化叙事  29-32
  4.2 放逐历史本体,主观地重构感性的历史画面  32-34
  4.3 逃离现实世界,沉迷虚设氛围之中  34-36
结论  36-37
注释  37-39
主要参考文献  39-40
后记  40-41

相似论文

  1. 商品化权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923
  2. 上海市蔬菜商品化处理现状与发展对策,F326.13
  3. 《庄子》成疏的文学性阐释,I206.2
  4. 在游离中寻求自我认同,I106.4
  5. 作品名称法律保护模式研究,D922.294
  6. 个人信息财产化研究,D923
  7. 《三国志》裴注文学性研究,K236
  8. 沈从文书信(1949-1988)研究,I206.6
  9.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妓女形象流变,I207.42
  10. 唐代祭文研究,I207.6
  11. 俄国形式主义暨陌生化理论研究,I512
  12. 浅议商品化权的民法保护,D913
  13. 论我国形象权制度及其具体设计,D913
  14. 《明刊闽南戏曲弦管选本三种》考释,I207.3
  15. 人格权中的财产利益的保护,D913
  16. 人格权商品化的研究,D913
  17. 搜索引擎商品化背景下的用户地位,G206
  18. 翻译美学视角下译者主体性研究,H059
  19. 《刘子》研究,I206.2
  20. 我国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D923.4
  21. 中学历史教学文学性渗透问题研究,G633.51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