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试论梁漱溟的终极关怀及其实践

作 者: 文亦言
导 师: 张新民
学 校: 贵州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近现代史
关键词: 终极关怀 儒学 佛学 知识分子
分类号: C092.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7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以同情的理解和(积极意义上)理性的批判为方法论依据,对梁漱溟终极关怀思想,特别是从儒释道三方面资源进行了多角度梳理和阐释,并系统分析了他的关实践活动,考察了其思想形成的原因——包括家庭、时代、社会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从而凸显出这位“最后的儒家”的终极关怀及隐藏在背后的忧患意识,还原了他追求儒家“内圣外王”的艰难心路历程。解读梁漱溟这位文化保守主义者、终极关怀探索者的人生追求,即可以提示我们开拓继承文化资源中的活泼思路,也可以透过价值意义的内涵把握知识分子的特质,同时还能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过程中所承受的艰辛和显现出来的缺陷。从梁漱溟身上可看出,中国人文知识分子重建精神价值的工作,乃是中华民族从社会整体上完成现代化的前提条件,且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此,有必要重新唤醒知识者的社会角色认定和自我主体意识。

全文目录


摘要  4-6
引言  6-7
终极关怀的理解  7-11
  (一) 终极关怀的价值  7
  (二) 终极关怀的内在涵义  7-9
  (三) 中西终极关怀差异的基本表述  9-11
二 梁漱溟生平事履:人生与社会、终极关怀与现实之间  11-17
三 儒佛一体的终极关怀  17-23
  (一) 终极根本的合一--生命的合一  17-22
    1 、 苦乐--生命终极关怀的开始  18
    2 、 佛家--“无我为大”  18-19
    3 、 儒家--“寻孔颜乐”  19-22
  (二) 体用合一的终极关怀  22-23
四 终极关怀的落实--乡村建设  23-35
  (一) 政治体制构想的提出  24-27
  (二) 邹平乡村建设模式  27-30
    (1) 乡农学校模式的结构特点  27-28
    (2) 乡农学校组织的主要功能  28-30
  (三) 乡村建设的延续  30-32
  (四) 乡村建设的实质  32-35
五 终极关怀思想形成的原因  35-47
  (一) 父辈的影响  35-41
    1 、 实用主义  36-37
    2 、 道德榜样  37-39
    3 、 死的意义开启  39-41
  (二) 伍庸伯的影响  41-42
  (三) 王学影响  42-43
  (四) 梁漱溟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  43-47
结语  47-49
参考文献  49-51
后记  51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知识分子在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663.5
  3. 女性公务员和知识分子与男性同龄退休的需求及对策研究,D669.6
  4. 儒学视角下的民营企业管理者素质培养研究,F276.5
  5. 从“陕军东征”看1990年代初的知识分子心态,I206.7
  6. “西学东渐”与晚清经济思想的近代化(1860-1911年),K252
  7. 张君劢的现代新儒学观研究,B26
  8. 当代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才要素研究,D663.5
  9. 神性的追寻,I206.7
  10. 新时期文学中的干校书写,I206.7
  11. 论元杂剧的生命意识,I207.3
  12. 反思与回归—梁启超儒学思想的嬗变,B259.1
  13. 审美现代性视野中的杜维明新儒学思想研究,B26
  14. 魏晋风度与魏晋书法关系研究,J292.1
  15. 司马迁、董仲舒音乐思想的对比研究,J601
  16. 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演变研究,D663.5
  17. 东西文化论战、乡村建设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转型,K26
  18. 康有为“世界大同”哲学研究,B258
  19. 为儒学寻找形而上的本体,B244.4
  20. 历史哲学视域下的孔子儒学思想研究,B222.2
  21. 19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精神映照下的乡土创作,I207.42

中图分类: > 社会科学总论 > 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社会科学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