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张炜小说的传统文化情结

作 者: 王艳玲
导 师: 陈本益
学 校: 西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张炜小说 传统文化 天人合一 农业文明 “士” 理想人格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24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当代文坛中,张炜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其文本进行多层次的分析,认为他的小说洋溢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张炜以传统文化为本源,试图为现代人的精神归宿提供一条具有古典意味的路径。然而,这条路径终因与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离得太远,而不能如其所愿。 张炜小说的传统文化情结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张炜小说所展示出的畏天与崇尚自然的倾向、和合的文化精神和当代的生态意识就是得自于“天人合一”的启示和领悟。这种启示和领悟整合着他对农业文明的眷恋、对传统的“士”心态的赞同和对传统理想人格的追求。第二,社会历史与文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历史进步与社会文明发展的失衡中,张炜走向对农业文明的坚守。对土地的执着、对家族思想的继承、对感情道德化的美化都深深地说明张炜对农业文明的眷恋与依恋。第三,作为一个酷爱自然、眷恋农业文明的当代知识分子,张炜一方面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政治;另一方面,他的心灵又为此承受着特有的苦痛和矛盾,并且不得不在这种矛盾的心境中寻求超越与自救。小说人物所展示出的田园归依的隐士心态、家园意识以及忧患意识和矛盾心态,与传统的“士”文化心态不谋而合。第四,张炜对传统文明的异乎寻常的迷恋,使他所崇尚的人格不自觉地打上传统理想人格的烙印。他所塑造的人物既体现了儒家的显性理想人格,又隐含了道家的隐性理想人格。 张炜及其小说所归属的文化形态,并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的重复与阐释,而是借此引导他人,垂范民众,这对于在物欲与金钱中挣扎的现代人有重要意义。然而,古代与现代相差巨大,再用旧瓶装新酒已不能尽人意。尤其是张炜对工业文明的警示与抗议过于强烈,不免呈现出“保守”倾向。所以从整体意义上来看,张炜所奏响的只是一曲美妙动人的田园插曲,因与时代步伐相差太远而不能成为激励时代的主题曲。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6
引论  6-7
一、 “天人合一”的文化精神  7-14
  1 、 畏天与崇尚自然  8-10
  2 、 和合精神  10-12
  3 、 生态意识  12-14
二、 生生不息的农业文明  14-21
  1 、 对土地的执着  14-16
  2 、 对家族思想的继承  16-19
  3 、 对感情道德化的美化  19-21
三、 传统的“士”文化心态  21-28
  1 、 田园归隐意识  21-24
  2 、 家园意识  24-26
  3 、 忧患意识与矛盾心态  26-28
四、 传统的理想人格  28-35
  1 、 儒家的显性理想人格  28-31
  2 、 道家的隐性理想人格  31-35
结语  35-37
注释  37-40
参考文献  40

相似论文

  1. 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与儒学传统思想的继承,G633.2
  2. 苗族传统文化与苗族教育的关系研究,G759.2
  3. 近代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实业传教研究,B977
  4. 普鲁士蓝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TB383.1
  5. 富士苹果MdCBF1基因的功能分析,S661.1
  6.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B222.6
  7. “四预流支”之研究,B948
  8. 来华西方左翼思想家看社会主义在中国,D61
  9. 试论《周易》美学的思想体系,B221
  10. 《淮南子》美学思想初探,B83-09
  11. 碰撞与融合,R-092
  12. 孟子人性思想与我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B222
  13. 从传统乡土写实到现代乡土抒情,I207.42
  14. 中国古典舞教学剧目创作趋势研究,J722.4
  15. 传统文化与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G633.51
  16. 钦努阿阿契贝和非洲传统文化的延续,I437.074
  17. 杨家埠木板年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524
  18. 民间美术与现代广告设计交融之研究,J524.3
  19. 论塑造理想人格的认识论途径和手段,B82-063
  20. 传统文化的政治取向对我国大学制度的影响,G647
  21. 孟子思想的内在超越性,B222.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