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深圳湾红树林恢复技术的研究

作 者: 廖宝文
导 师: 李意德
学 校: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专 业: 森林培育学
关键词: 红树林 引种 种源筛选 造林技术 恢复 深圳湾
分类号: X1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516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受到日益增加的城市发展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影响,面积愈来愈小,一些物种的生存压力亦越来越大。如何采取措施快速恢复发展红树林,维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与健康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在深圳湾开展了红树林树种的北移引种、优良种源筛选和主要红树植物秋茄、桐花树的育苗造林试验,其主要结果如下:1.针对深圳湾滩涂的退化恶劣环境条件,从国内外引进无瓣海桑、海桑等8个红树林树种。从它们的生长适应表现来看,无瓣海桑的抗逆性和速生性均表现较好,是一个颇具发展潜力的前缘先锋造林树种。利用该树种的速生抗逆性,已成功在污染重、潮位深的恶劣滩涂营造红树林先锋群落,为本地种的天然更新与向前缘海滩演替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还分析了该外来种生态入侵的可能性。2.开展红树植物木榄种源筛选试验,证实不同地域的木榄存在遗传与生态适应性的差异。通过4年的试验表明,7个种源间的成活率、树高、地径和生物量的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其中以琼山种源表现最佳,其成活率、树高、地径和生物量分别为90.0%、1.54m、4.97cm、1.358 kg·株-1,比本地的深圳种源分别提高5.5% 、18.2% 、9.0% 、6.1%。因此,深圳湾种植木榄时以琼山种源为首选种源。3.研究了乡土红树植物种类秋茄和桐花树的采种、育苗与造林方法。秋茄的造林方法是,直接用胚轴插植,一至多年生的裸根小苗由于根系极易损伤不宜用来造林;在水深风浪大的恶劣潮间滩涂环境中可用3~4株的丛栽方法种植。桐花树育苗造林方法是,对其隐胎生胚轴先用海水浸泡催芽5~<WP=4>6天,再点播入袋,用1年生营养袋苗造林。4.提出利用邻近验潮站的潮汐基面划分各树种的宜林(造林)滩涂高程的方法,克服了以往通常用“高、中、低潮滩”表示的模糊概念;确定在深圳湾秋茄宜林滩涂高程应高于潮汐基面的130cm,桐花树则应高于潮汐基面的142cm。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5
英文摘要  5-10
1 引言  10-20
  1.1 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研究进展  11-18
    1.1.1 红树林育苗造林技术的研究  12-15
    1.1.2 次生林改造技术的研究  15-16
    1.1.3 红树植物引种试种与种源选择的研究  16-18
  1.2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8-20
2 材料与方法  20-30
  2.1 研究区自然概况  20-23
  2.2 试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23-30
3 结果与分析  30-78
  3.1 红树植物的北移引种  30-45
    3.1.1 引种原产地自然条件  30-31
    3.1.2 种实品质及苗期生长  31-32
    3.1.3 幼树生长及适应性  32-37
    3.1.4 各引进树种生长过程与目前生长表现  37-40
    3.1.5 关于外来种无瓣海桑引种问题的讨论  40-45
  3.2 红树植物优良种源筛选  45-56
    3.2.1 供试种源的选择及种源原产地自然概况  45-46
    3.2.2 不同种源的适应性分析  46-47
    3.2.3 不同种源树高与地径生长的差异  47-49
    3.2.4 不同种源开花结实的差异性表现  49-50
    3.2.5 不同种源林分生物量差异  50-52
    3.2.6 不同种源叶面积指数与叶的净光合效率分析  52
    3.2.7 优良种源的初步评价  52-54
    3.2.8 关于种源选择问题的讨论  54-56
  3.3 红树植物秋茄与桐花树的育苗造林技术  56-78
    3.3.1 秋茄育苗造林技术  56-68
      3.3.1.1 胚轴最佳采收期的确定  56-58
      3.3.1.2 种植方法  58-59
      3.3.1.3 多点造林试验比较  59-61
      3.3.1.4 不同潮浸深度地段栽植效果与宜林滩涂高程的确定  61-66
      3.3.1.5 丛栽种植试验  66-68
    3.3.2 桐花树的育苗造林技术  68-77
      3.3.2.1 桐花树最佳采种期的确定  68-70
      3.3.2.2 胚轴催芽与光抑生根现象  70
      3.3.2.3 育苗试验  70-72
      3.3.2.4 潮滩造林与宜林滩涂基面高程的确定  72-77
    3.3.3 关于深圳湾红树林造林问题的讨论  77-78
4 结论与建议  78-81
致谢  81-82
参考文献  82-9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专著、论文目录  91

相似论文

  1. 兴城古城保护研究,TU984.114
  2.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TM727
  3. 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波前变换研究,TN761
  4. 网络语音传输丢包的恢复技术,TN912.3
  5. 并行分布式网络模拟器PDNS容错技术的研究,TP302.8
  6. 临近空间图像侦察系统中的图像恢复技术研究,TP391.41
  7. 人为季节性河流水量恢复的生态补偿研究,X143
  8. 弱光胁迫及光恢复对玉米幼苗生长发育及差异蛋白组分析,S513
  9. 不同沙土配比对践踏后杂交狗牙根草坪恢复能力的影响,S688.4
  10. 公众参与视角下的生态恢复研究,X171.4
  11. 蕾花期涝渍胁迫后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恢复生长的生理机制研究,S562
  12. 粳稻直立穗型恢复系选育和大剑叶角度等位变异的SSR标记,S511.22
  13. 小麦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标记定位和效应分析,S512.1
  14. 关帝山不同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碳、氮及微生物区系的影响,S154.4
  15. 滨梅繁殖技术初步研究,S685.99
  16. 罗非鱼不同群体遗传变异的微卫星标记分析,S917.4
  17. 面向自恢复的微重启技术研究,TP306
  18. 洋桔梗天津地区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S682.19
  19. 网络危机传播的模式及应对机制研究,G206
  20. 刚体系统非定点碰撞运动学与动力学研究,O313.3
  21. 浅议刑事和解制度,D925.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