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利用分枝杆菌降解植物甾醇生产雄甾烯酮的研究

作 者: 王风清
导 师: 路福平
学 校: 天津科技大学
专 业: 发酵工程
关键词: 分枝杆菌 侧链降解 植物留醇 雄甾-4-烯-3 17-二酮 雄甾-1 4-二烯-3
分类号: TQ46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3年
下 载: 196次
引 用: 7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验利用分枝杆菌M1与M2切除植物甾醇C17位边链,制备ADD与AD,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测定方法的建立:薄层层析法,以乙酸乙酯:石油醚(6:4)作为展层剂,以硅胶作为固定相,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底物与产物;紫外吸光光度法,采用双波长(254nm与298nm)检测,主要用于快速定量分析ADD与AD;根据高效液相色谱与薄层层析相同的工作原理,采用硅胶柱,在薄层层析分析法基础上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建立了两种定量测定方法:标准曲线法与内标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主要用于准确定量测定产物ADD与AD;气相色谱法,采用FID检测器和大口径毛细管柱,主要用于分析底物甾醇,根据FID的工作原理,确定了各物质的相对校正因子,气相色谱法可用于定量分析底物的四种成份和产物AD(D)在发酵液中的相对含量。 2.生产菌种的性质:实验中发现菌体在培养过程中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细胞形态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从长杆状逐渐变为短杆状,最后变为球形;这种形态分化与菌体降解甾醇的活性有一定相关性:当菌体为长杆状时转化活性很高;当菌体变为短杆状时转化活性明显下降;菌体变为球形时转化活力基本消失。两株实验菌M1与M2在菌体形态上没有区别,但在生产能力上有较大差别,根据菌株对底物转化能力的大小,选择M2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3.工艺参数的确定:详细研究了一级转化法与二级转化法两种工艺。一级转化法中:斜面种子用MYC/S2培养基29℃恒温培养60h,冷冻保藏不超过20d,转接发酵培养基MYC/02的接种量为7%;二级转化法中:液体种子的接种种龄为35h~40h,以7%的接种量接种发酵培养基MYC/02,并优化了发酵培养基的培养条件:pH=7.0、温度29℃、保证充足的溶氧。 4.投料的方式:通过对乙醇法、Tween80法、环糊精法及超声波法等的试验,确定以Tween80乳化底物的投料方式,即用0.5%~1.0%的Tween80悬浮甾醇,在120℃高温中乳化,然后用于配制发酵培养基MYC/02。 5.5L发酵罐转化工艺优化:在摇瓶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5L罐扩大培养实验,在培养过程中保持转化温度为29℃,流加10%NaOH与2M盐酸控制pH为7.0,通过调节空气流量与搅拌转速保持充足的供氧。5L罐转化结果(转化168h):①投料量为0.3%,底物转化率为100%,AD(D)产率为90%以上;②投料量为0.5%,底物转化率为95%左右,AD(D)产率为85%左右;③投料量为1.0%,底物转化率为50%~60%,产物生成率在50%左右。

全文目录


第一章 前言  9-26
  1.1 甾体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与临床应用  9-10
  1.2 甾体医药工业发展简史  10-13
    1.2.1 甾体药物研究发展史  10-12
    1.2.2 甾体药物生产原料的发展  12-13
  1.3 甾体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  13-18
    1.3.1 甾体化合物微生物转化反应类型  13-14
    1.3.2 甾体微生物转化反应的共性难题  14-17
    1.3.3 反应的转化工艺  17-18
  1.4 侧链降解生产雄甾烯酮的意义、途径和机理  18-21
    1.4.1 雄甾烯酮ADD与AD的作用意义  18-19
    1.4.2 微生物选择性降解甾体边链的机理  19-20
    1.4.3 微生物对甾体母核的降解机理  20-21
  1.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  21-25
    1.5.1 国内外甾体医药工业的现状  21-22
    1.5.2 国内外技术水平分析  22-23
    1.5.3 国内外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  23
    1.5.4 植物甾醇的来源  23-25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25-26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6-32
  2.1 实验材料  26-28
    2.1.1 实验菌种  26
    2.1.2 实验试剂  26
    2.1.3 实验仪器  26-27
    2.1.4 培养基  27-28
  2.2 实验方法  28-32
    2.2.1 样品处理与分析方法  28-29
    2.2.2 发酵工艺流程  29-30
    2.2.3 投料方法  30
    2.2.4 其它测定法  30-32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2-61
  3.1 分析方法的建立  32-42
    3.1.1 底物与产物的特征吸收峰检测  32-33
    3.1.2 薄板层析方法  33-34
    3.1.3 紫外吸收光谱法  34-35
    3.1.4 高效液相色谱法  35-38
    3.1.5 气相色谱法  38-40
    3.1.6 转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40-42
  3.2 菌种的性质  42-47
    3.2.1 菌种的鉴定  42-44
    3.2.2 菌体的转化活性及目的菌的选择  44-45
    3.2.3 菌株的生产能力  45-47
  3.3 生产工艺路线的选择  47-50
    3.3.1 斜面种子的活性及斜面培养基的改进  47-48
    3.3.2 三种工艺路线的比较及工艺参数的确定  48-50
  3.4 转化条件的优化  50-51
    3.4.1 温度对转化的影响  50
    3.4.2 pH对转化的影响  50-51
    3.4.3 通风量对转化的影响  51
  3.5 底物投料方式对转化的影响  51-57
    3.5.1 有机溶媒法  51-53
    3.5.2 Tween80法  53-54
    3.5.3 环糊精法包埋法  54-55
    3.5.4 超声波法  55
    3.5.5 原料对转化的影响  55-56
    3.5.6 底物浓度对转化的影响  56-57
  3.6 小试  57-60
    3.6.1 菌体在5L罐内的生长曲线与葡萄糖消耗曲线  57-58
    3.6.2 操作参数的控制  58
    3.6.3 产物的生成  58
    3.6.4 不同投料浓度的转化情况  58-59
    3.6.5 底物中不同组分的转化情况  59-60
  3.7 其它  60-61
    3.7.1 提取  60
    3.7.2 色素  60-61
第四章 结论  61-63
第五章 展望  63-65
  5.1 菌种的改良  63
  5.2 提取方法的研究  63
  5.3 提高转化体系转化能力的进一步研究  63-64
    5.3.1 改进培养基和培养方式  63
    5.3.2 投料新方法的研究  63
    5.3.3 增加细胞膜的透性  63-64
  5.4 基因工程菌的构建  64-65
致谢  65-66
参考文献  66-71
论文发表情况  71-72
附录1 产物ADD与AD  72
附录2 底物的四种组份  72
附录3 原料  72-73

相似论文

  1. 芘降解菌株SE12的分离和鉴定及其降解效果研究,X172
  2. murA基因对分枝杆菌生长相关性的研究,Q78
  3. 结核分枝杆菌WecA膜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分析,R378
  4. 结核分枝杆菌Rv3717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R378
  5. 结核分枝杆菌Rv1096的表达及功能鉴定,R378
  6. 耻垢分枝杆菌MSMEG6402基因功能的研究,R378
  7. 结核分枝杆菌脂阿拉伯甘露聚糖的提纯及血清学诊断应用,R521
  8. 分枝杆菌同源膜锚定表达载体的构建与细胞定位分析,R378
  9. 表达融合蛋白CFP21-MPT64和ESAT-6-CFP10的DNA疫苗增强BCG初免小鼠抗结核病的保护性,R392
  10. 新疆喀什地区肺结核耐药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R521
  11. 上海地区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肺结核病患者二线药物耐药现况及细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R521
  12. 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耐药现状及动态演变研究,R521
  13. 结核分枝杆菌及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快速的检测研究,R440
  14. 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ESAT-6、Ag85B对外周血FoxP3mRNA的诱导作用,R392
  15. 结核分枝杆菌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研究,R378
  16. 结核分枝杆菌MPT83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表达,Q789
  17. 二烯丙基双酚A改性双马来酰亚胺耐高温胶粘剂研究,TQ433
  18. 牛分枝杆菌ESAT-6和MPT83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在ELISA方法中初步应用的研究,S858.23
  19. 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及其基因分型的研究,R52
  20. 结核分枝杆菌新疆临床分离株“北京家族”的鉴定及与耐药的相关性研究,R52
  21. 湖州市结核分枝杆菌基因分型特征研究,R52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制药化学工业 > 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