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元代回回人研究三题

作 者: 马天博
导 师: 尚衍斌
学 校: 中央民族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元代回回人 中国化 杭州回回人 汉化问题
分类号: K24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262次
引 用: 3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分三部分:元代回回人的来华及中国化、元代杭州的回回人、回回人汉化问题再考察。点面结合地对元代回回人的概况作一个介绍,并针对回回人的汉化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公元7世纪开始,阿拉伯穆斯林就沿着海陆交通线到达中国,进行贸易或旅行,传播伊斯兰教。唐、宋、元三代,是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时期。元代前期回回人大量东迁,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几乎在各地都兴建了礼拜寺。这些来自西域的穆斯林坚持伊斯兰教信仰、婚姻丧葬习俗而不善变,各种教派之间也互有矛盾。元代回回人的宗教信仰是很虔诚的,这代表回回人的大多数。只有了解了大环境才能为下面分析伊斯兰教的中国化问题作好铺垫。汉人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可以从其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名称的记载以及对礼拜寺的称呼中看清。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真”一词的语源,关键要弄清此词何时被用来作为伊斯兰的代称。元至正八年河北定州《重建礼拜寺记》是一通伪碑,起码有后代改动的痕迹。很多学者根据此碑来说明元代汉人对伊斯兰教的“解读”,证明元代汉人已经开始用儒家思想来解说伊斯兰教,笔者认为这种考察是不恰当的。关于伊斯兰教的中国化问题,本文认为其实应从教理教义上去寻找。包括回回人自身用儒家思想来解释伊斯兰教、教徒礼拜过程中对伊斯兰教的中国化改造,甚至后来门宦制度的出现等等。这些与回回人在生活习俗等方面的汉化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不能称为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讲过了全体回回人的中国化问题,接下来以元代的杭州作为重点进行讲解。杭州是江浙行省的省会,回回人众多,有必要对此作一挖掘。本文讲清了元代杭州的建置沿革并推测出了回回人户口数。对元代来杭州的穆斯林人物以及伊斯兰教寺院的修建也作了介绍。最后讲在杭州为官的回回人物,略述其生平事迹。如哈八石、舍剌甫丁、道吾三人死后均葬杭州聚景园。地方志中也存有在江浙行省为官的回回人,其中有在杭州者。元代杭州回回人不在少数,但是记载并不多,我们仅可凭有限的资料去推测当时的情况。下面是对元代回回人汉化问题所作的再考察。陈垣先生《元西域人华化考》由于时代的原因,给大家带来不少误解,以为回回人大体上都已经汉化,事实上并非如此。通过对元代回回人生存大环境的考察可以看出,来华回回人大都自成聚集,与汉人有隔膜,而汉人对回回人的态度也并不佳。由以上分析可见对元代回回人的大环境不了解就会对汉化定位失当,导致对回族形成等等问题理解失误。笔者认为回回人的汉化只是少数。原因有三点:(1)远离群体;(2)、母家熏陶;(3)、科举推动。汉人著述中的回回人往往与元代真实的回回人有出入。汉文的资料多出自汉族士人之手,他们对牙老瓦赤、阿合马、倒剌沙等等回回人的政治策略存在着抵制情绪,因此描述起来大多用语尖刻,过多不实之处。另外,汉文碑刻大多出自汉人之手,从中可见汉人对伊斯兰教的认识十分有限。另一方面,他们对汉化改姓取字的回回人又大加赞扬,这可于各种“字说”及“定姓碑文”之中得到证明。可能是他们在用汉文化吸引色目人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心灵上的慰藉吧。最后,笔者对回族形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元代的回回人在整体上并未汉化,他们与汉族的关系并不深。回回人、哈剌鲁人、阿尔浑人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在元代记载中是分得很清楚的,统称他们为回回人是由于蒙古人分辨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区别,这并不代表他们之间存在一种“共同族类”的观念,他们只是具有共同信仰的穆斯林群体罢了。元亡后,回回人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大多隐姓埋名或改换汉姓生活在汉人群体之中,到明朝中期甚至有被汉族同化的危险,这时,回回人中的有识之士大力进行一种尝试:在回回人之中宣传“回回祖国”的观念,以唤起回回人中之同族意识。明朝统治者推行的汉化措施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回回人自发地在心中形成一种“共同族类”的观念,这时回回民族才真正地在中国出现。

全文目录


摘要  2-5
Abstract  5-9
绪言  9-12
第一章、回回人的来华以及伊斯兰教中国化问题  12-24
  第一节、回回人的来华  12-14
  第二节、汉人对伊斯兰教的认识  14-24
    一、汉人对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名称的记载  14-15
    二、对礼拜寺的称呼  15-17
    三、元至正八年河北定州《重建礼拜寺记》辨伪  17-21
    四、伊斯兰教的中国化问题  21-24
第二章、元代杭州的回回人  24-30
  第一节、元代杭州的建置沿革及回回人户口推测  24-25
  第二节、元代杭州伊斯兰教寺院的修建以及出土墓碑  25-27
    一、真教寺的兴建  25-26
    二、回回人墓碑的出土  26-27
  第三节、元代杭州穆斯林人物  27-30
第三章、元代回回人汉化问题再考察  30-39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  30-31
  第二节、对元代回回人生存大环境的考察  31-34
    一、回回人所从事的职业以及居住状态  31-32
    二、汉人眼中的回回人  32-34
  第三节、回回人的汉化仅为少数  34-39
    一、原因  34-36
    二、汉族士人眼中的汉化回回人  36-39
参考文献  39-44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4-45

相似论文

  1. 道安与佛教中国化,B948
  2.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3. 从支遁诗到王梵志诗:僧诗雅俗之变研究,I207.22
  4. 和谐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新视野,B27
  5. 黄楠森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6. 马克思主义男女平等思想中国化研究,D440
  7. 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中国化,A81
  8.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研究,D231
  9. 革命与法律变迁,D923.9
  10.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D920.0
  11. 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学习型政府构建,F091.349
  12.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A841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分析,B27
  14. 论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内在关联,D61
  1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机制研究,D61
  16.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实践研究,D082
  17.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方法论研究,A841
  18.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19. 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K265
  20.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传播研究(1919-1927),K258
  21. 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G02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 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 > 元(1271~1368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