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染料及配合物掺SiO_2纳米粒子的荧光性质研究及其免疫分析

作 者: 宁巧玉
导 师: 孟建新
学 校: 暨南大学
专 业: 分析化学
关键词: 荧光纳米颗粒 荧光标记 微乳液
分类号: O656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近年来,纳米型发光材料倍受人们的关注,并作为发光探针应用于各种生物检测中。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发光纳米粒子的发光性能更强、稳定性更高。为方便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修饰,通常制成核壳型纳米粒子,其中SiO2纳米粒子因有良好的水溶性,易于制备、分离和表面修饰,应用较多。但对多数染料和其它小分子配合物,在SiO2中直接掺杂时荧光物质很易从SiO2纳米粒子中泄漏出来;而且在溶液体系中,由于溶剂分子对荧光物质猝灭的影响,使荧光物质的发光效率受到很大影响。 本论文利用化学作用制备了一系列避免了荧光物质泄漏、粒径30-50nm、大小均匀的荧光纳米粒子,并利用荧光物质包壳的方法减少了荧光猝灭及光漂白现象,结合纳米技术、生物技术、荧光标记技术,建立了一种基于生物荧光纳米颗粒的新型荧光标记方法。 第二章以荧光染料丹磺酰氯与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OS)反应形成的前驱物为核,二氧化硅为外壳制备了大小均匀的荧光纳米颗粒,利用丹磺酰氯与APTEOS及硅壳之间稳定的化学键,解决了荧光染料泄漏问题。由于磺酰氯染料种类少,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第三章用氨基多羧酸的双酸酐化合物二乙三胺五醋酸酐(DTPAA)与氨基荧光素及APTEOS偶联,形成掺杂前驱物,合成了不泄漏的荧光素掺杂的纳米颗粒。稀土离子或其配合物在掺杂时也存在严重的泄漏,第四章用对氨基苯甲酸与DTPAA及APTEOS反应得到配体,进而制成纳米粒子,然后将其浸泡在TbCl3溶液中得到稀土配合物掺杂的荧光纳米粒子,利用配体与硅壳间的化学键作用及DTPAA对铽的强配位作用解决了泄漏问题。第五章中应用这一新型的荧光标记方法,用荧光素纳米粒子成功的测定了人IgG(hIgG),荧光强度的大小与待分析物hIgG的浓度成正比,在0.1-250ng/ml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5ng/ml。与直接用荧光素进行标记相比,灵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与传统的荧光标记方法比较,该方法在稳定性、灵敏度、应用范围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突破。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12个STR基因座在四个品种犬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在个体识别中的应用,S829.2
  2. 阳离子微乳液体系MFI型沸石分子筛的合成,TQ424.25
  3. Schiff碱铜(Ⅱ)配合物在不同基础润滑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研究,TE624.82
  4. 微/纳米结构聚苯胺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和表征,TB383.1
  5. 反相微乳液法合成α-半水石膏及其形貌控制,TQ177.3
  6. 家蝇幼虫抗菌肽对肿瘤细胞K562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R965
  7. 新伤续断汤对种植体—骨结合影响的实验研究,R783.6
  8. 微乳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多种金属离子,O657.72
  9. 反向微乳液萃取分离稀溶液中Mo(Ⅵ)的研究,O658.2
  10. 盐酸罂粟碱—卵磷脂微乳的制备及透皮吸收的初步研究,R622
  11. Tat肽段介导的超顺磁性纳米铁颗粒通过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的研究,R-332
  12. 纳米技术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研究,Q814.2
  13.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增溶吸收治理VOCs,X701
  14. 载银二氧化钛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在抗菌塑料中的应用,TB383.1
  15. 新型多颜色荧光纳米生物材料制与研究,TB383.1
  16. 电极/反相微乳液体系的构建及其在纳米电沉积中的应用,TB383.1
  17.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ZnO及其性能的研究,TB383.1
  18. 微乳液法制备氧化锆粉体及其部分稳定化研究,TB383.1
  19. 利用反胶束微乳液法制备Al掺杂纳米ZnO粉体及薄膜,TB383.1
  20. 表面引发高分子聚合及其应用的研究,O631.5
  21. 反相微乳液聚合制备AgCl/PMMA无机—有机杂化膜的研究,TQ316.334

中图分类: > 数理科学和化学 > 化学 > 分析化学 > 有机分析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