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bner)和烟夜蛾(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幼虫取食行为及化学感受蛋白的研究

作 者: 高素霞
导 师: 蒋金炜
学 校: 河南农业大学
专 业: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关键词: 棉铃虫 烟夜蛾 取食行为 味觉感受
分类号: S43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15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棉铃虫烟夜蛾是我国农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两者形态特征相似,但寄主植物差异很大。棉铃虫是典型的广食性昆虫,而烟夜蛾是一种寡食性昆虫。本研究重点研究了两者幼虫的取食行为、味觉电生理反应及与取食有关的化学感受蛋白,主要结果如下: 幼虫不同的取食经历对寄主选择行为的影响:利用二项叶碟法,分别用棉花、烟草和辣椒饲喂棉铃虫和烟夜蛾的初孵幼虫,5龄幼虫的取食选择结果表明,有棉花和烟草取食经历的棉铃虫,取食选择时趋向于取食棉花和烟草,说明取食经历对幼虫取食选择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辣椒对其幼虫取食选择行为几乎没有影响。烟夜蛾不论先取食哪种植物,其后期幼虫都较趋向于取食烟草,有烟草取食经历的幼虫对烟草的取食比率达98%,且与对照人工饲料没有差异;有辣椒取食经历的烟夜蛾,虽然较趋向于取食烟草,但对辣椒的取食率高于有烟草取食经历和人工饲料饲喂的烟夜蛾对辣椒的取食率,这与烟草和辣椒都是烟夜蛾的主要寄主是一致的。总的来看,烟夜蛾的不同取食经历对其幼虫取食选择行为没有影响。 棉铃虫实验种群和野生种群幼虫味觉感受器的电生理反应:利用顶端记录法分别测试棉铃虫实验种群和用人工饲料饲养后的野生种群对不同浓度的蔗糖、肌醇和黑芥子苷的电生理反应,初步结果表明,两个种群侧栓锥感器上都存在对蔗糖敏感的细胞,中栓对蔗糖不敏感;实验种群对肌醇敏感的细胞主要存在于中栓锥感器上,侧栓不敏感,而野生种群中栓锥感器上也存在对肌醇敏感的细胞,但是脉冲反应最强的肌醇浓度出现在0.1mM,而实验种群对肌醇脉冲反应最强的浓度是1mM左右;实验种群不论中栓还是侧栓上都存在对黑芥子苷敏感的细胞,野生种群中栓上也存在对黑芥子苷敏感的细胞,但脉冲反应最强的芥子苷浓度没有差异。 烟夜蛾触角化学感受蛋白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利用RT-PCR技术扩增了烟夜蛾触角化学感受蛋白(Chemosensory proteins CSPs)的cDNA片段,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烟夜蛾CSPs基因核苷酸开放阅读框序列全长384bp,编码127个氨基酸残基,估测分子量为14.6kDa。将该基因重组到表达载体pGEX-4T2中,并转入原核细胞中进行表达。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表明,经IPTG诱导后,化学感受蛋白基因能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电泳检测到一条约40kDa的融合蛋白,与预测的融合蛋白分子量大小相符。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8
1. 文献综述  8-22
  1.1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关系  8-14
    1.1.1 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  8-10
      1.1.1.1 昆虫食性的分化  8-9
      1.1.1.2 昆虫对寄主植物的选择过程  9
      1.1.1.3 昆虫对寄主的选择机制  9-10
    1.1.2 寄主植物对昆虫行为的调控  10-14
      1.1.2.1 植物理化特征对昆虫行为的调控  10
      1.1.2.2 植物气味物质对昆虫行为的调控  10-12
      1.1.2.3 受害植物所产生气味物质调控昆虫的行为  12-13
      1.1.2.4 取食经历对昆虫行为的调控  13-14
  1.2 昆虫的化学感受器  14-19
    1.2.1 鳞翅目幼虫味觉感器的分布特征及生物学功能  15-16
    1.2.2 影响昆虫取食的两种味觉感受模式  16-17
      1.2.2.1 交叉纤维程式(across-fibre)  16
      1.2.2.2 单线标记系统(labelled-line coding)  16-17
    1.2.3 鳞翅目昆虫味觉感器的电生理研究方法  17-19
      1.2.3.1 顶端记录法  17-18
      1.2.3.2 侧壁记录法和基部记录法  18-19
  1.3 昆虫化学感受中的结合蛋白  19-22
    1.3.1 昆虫的气味分子结合蛋白  19
    1.3.2 昆虫化学感受蛋白  19-22
      1.3.2.1 化学感受蛋白的基本特征  19-20
      1.3.2.2 化学感受蛋白的分布部位  20
      1.3.2.3 化学感受蛋白的结合特性  20-21
      1.3.2.4 化学感受蛋白的分子结构  21-22
2. 引言  22-24
3. 材料与方法  24-31
  3.1 棉铃虫烟夜蛾取食经历对幼虫寄主选择的影响  24-25
    3.1.1 供试植物  24
    3.1.2 供试昆虫  24
    3.1.3 试验方法  24-25
      3.1.3.1 棉铃虫、烟夜蛾饲喂棉花后幼虫对棉花和烟草的取食选择  24
      3.1.3.2 棉铃虫、烟夜蛾饲喂烟草后幼虫对棉叶和烟叶叶片的取食选择  24-25
      3.1.3.3 棉铃虫分别饲喂棉花和辣椒果后幼虫对棉花和辣椒叶片的取食选择  25
      3.1.3.4 烟夜蛾分别饲喂烟草和辣椒果后幼虫对烟草和辣椒的取食选择  25
      3.1.3.5 棉铃虫和烟夜蛾饲喂人工饲料后分别对棉花和辣椒、辣椒和烟草、烟草和辣椒的取食选择  25
    3.1.4 数据处理  25
  3.2 棉铃虫实验种群和野生种群味觉感受的差异  25-26
    3.2.1 供试虫源  25
    3.2.2 供试刺激物  25
    3.2.3 仪器设备  25
    3.2.4 试验方法  25-26
    3.2.5 数据处理  26
  3.3 烟夜蛾触角化学感受蛋白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26-31
    3.3.1 试验材料  26-27
      3.3.1.1 供试昆虫  26
      3.3.1.2 菌种及质粒  26
      3.3.1.3 主要试剂及工具酶  26
      3.3.1.4 碱法提取质粒所用的试剂  26-27
      3.3.1.5 SDS-PAGE电泳分析所用的试剂  27
      3.3.1.6 Western blot分析所用的试剂  27
    3.3.2 试验方法  27-31
      3.3.2.1 触角总RNA的提取  27-28
      3.3.2.2 引物设计  28
      3.3.2.3 RT-PCR反应  28
      3.3.2.4 质粒的连接  28
      3.3.2.5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质粒的转化  28-31
4. 结果与分析  31-39
  4.1 不同经历的棉铃虫和烟夜蛾幼虫取食选择行为的比较  31-33
  4.2 棉铃虫不同种群味觉感受器对化学刺激的电生理反应  33-36
    4.2.1 棉铃虫实验种群栓锥感器对刺激物的电生理反应  33-34
    4.2.2 棉铃虫野生种群用人工饲料饲养后栓锥感器对刺激物的电生理反应  34-36
  4.3 烟夜蛾触角化学感受蛋白cDNA的克隆、序列测定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36-39
    4.3.1 CSPs基因的扩增和克隆  36
    4.3.2 序列测定结果和同源性分析  36-38
    4.3.3 烟夜蛾CSPs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38
    4.3.4 烟夜蛾CSPs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38-39
5. 结论与讨论  39-46
  5.1 取食经历对棉铃虫和烟夜蛾幼虫取食选择行为的影响  39
  5.2 棉铃虫不同种群味觉感受器对化学刺激的电生理反应  39-40
  5.3 烟夜蛾触角化学感受蛋白cDNA的克隆、序列测定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40-46
英文摘要  46-47

相似论文

  1. 棉铃虫和烟夜蛾生殖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S433
  2. 棉铃虫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基因的克隆、时空表达及RNA干扰,S435.622.3
  3. B型和Q型烟粉虱河南种群的遗传背景分析及取食行为比较,S433
  4. 浅黄恩蚜小蜂对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寄主选择研究,S476.3
  5. 棉铃虫Cry1Ac抗性相关钙粘蛋白基因缺失突变的适合度代价,S435.622.3
  6. 棉铃虫和烟夜蛾在4个辣椒品种上的寄主适合度差异研究,S436.418
  7. 烟夜蛾气味受体基因和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S433.4
  8. 棉铃虫与烟夜蛾寄主选择机制的比较研究,S435.622.3
  9. 钠缺乏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理和行为的影响,S435.622.3
  10. 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CYP9A17v2启动子活性分析,S435.622
  11. 棉铃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流研究,S435.622.3
  12.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幼虫味觉感受和取食行为的可塑性研究,S435.622.3
  13. 棉铃虫幼虫中肠脂筏理化性质研究及钙粘素免疫检测,S435.622.3
  14. 小叶杨气味物质诱集棉铃虫成虫的机理研究,S435.622.3
  15. UVA对棉铃虫Cu/ZnSOD、MnSOD及GST基因表达量的影响,S435.622.3
  16. 不同致害性褐飞虱种群的EPG与双向电泳分析,S435.112.3
  17. 棉铃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抗药性遗传力及机理研究,S435.622
  18. 棉铃虫Cry1A新受体蛋白的鉴定及与抗性的关系,S435.622
  19. 鳞翅目幼虫对呈味物质的取食反应和甘蓝田套种非寄主植物的驱虫效果,S433
  20. 精氨酸激酶在棉铃虫中的表达及调控研究,S435.622.3
  21. 棉铃虫对Bt抗性机理及幼虫中肠脂筏研究,S433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植物保护 > 病虫害及其防治 > 植物虫害及其防治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