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研究

作 者: 王苏洁
导 师: 吴园一
学 校: 江南大学
专 业: 企业管理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旅游 联合发展 驱动机制 发展模式
分类号: F592.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81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作者主要对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意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理论依据与驱动机制;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与竞-合博弈;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市场、线路联合开发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协同学理论、共生理论、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区域分工理论、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等5种理论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重要理论依据。(2)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内在驱动机制主要体现在:旅游活动的内在要求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国际与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趋势、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政府力量的干预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趋势、“行政区经济”逐步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对合作前景预期的“共赢”等方面。(3)从空间尺度上,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可划分为区域内城市旅游联合发展与区域外城市旅游联合发展两种模式;从联合发展主体上,可划分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之间、旅游企业之间、政府相关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及其与其他相关组织之间、参与主体为形成价值连锁关系的旅游者与旅游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等不同联合发展主体之间进行的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从特定主题上,可划分为以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旅游产品与线路联合开发、旅游联合营销、以旅游教育与培训联合、旅游管理联合、旅游信息联合、旅游交通联合为主题的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4)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各方运用“竞-合博弈”战略思维,从“非零和博弈”的角度来解决旅游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能进一步增强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竞争实力,为整个长江三角洲更好的参与国际旅游市场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7-8
英文摘要  8-9
前言  9-14
第一章 绪论  14-37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概况  14-19
  第二节 国内外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研究现状  19-31
    一、国内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研究进展  19-27
    二、国外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研究现状  27-31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测度与评价研究  31-37
    一、引言  31-32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分析  32-37
第二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意义  37-48
  一、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现状  37-44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现状的特点  44-46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意义  46-48
第三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理论依据与驱动机制  48-66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理论依据  48-59
    一、协同学理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  48-49
    二、共生理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  49-51
    三、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  51-52
    四、区域分工理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  52-54
    五、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理论与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  54-59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驱动机制  59-66
    一、旅游活动的内在要求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推动  59-60
    二、国际与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的驱动  60-61
    三、城市旅游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61
    四、政府力量的干预和推动  61-62
    五、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趋势是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重要外在牵引力  62-63
    六、“行政区经济”逐步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63
    七、长江三角洲城市化战略的实施推动了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的联合发展  63-64
    八、长江三角洲15 个旅游城市的内在必然联系及区域旅游整体发展的综合需求推动  64
    九、对合作前景预期的“共赢”和长江三角洲各旅游城市自身旅游发展的驱动  64-66
第四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与博弈分析  66-81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研究  66-76
    一、引言  66
    二、从空间尺度上来划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  66-69
    三、从联合发展主体上来划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  69-73
    四、以特定主题进行联合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  73-74
    五、其他几种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模式  74-76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博弈分析  76-81
    一、引言  76-77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博弈分析  77-80
    三、结论  80-81
第五章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的主要内容分析  81-117
  第一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联合开发  81-85
    一、引言  81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联合开发主要原则  81-83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资源联合开发核心思路  83-85
  第二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市场联合分析与开发  85-101
    一、长江三角洲主要旅游城市主要客源国客源市场联合分析  85-98
    二、长江三角洲主要旅游城市港澳台市场分析  98-99
    三、长江三角洲入境旅游市场联合开发策略  99-101
  第三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  101-105
    一、引言  101-102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策略  102-104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意义  104-105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线路设计  105-113
    一、旅游线路的概念和类型  105-107
    二、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线路设计原则  107-108
    三、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线路设计的具体构想  108-113
  第五节 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联合发展其他内容分析  113-117
    一、在旅游形象与旅游品牌方面的联合  113-114
    二、在旅游投资方面的联合  114
    三、在旅游教育与培训方面的联合  114-115
    四、在旅游信息方面的联合  115
    五、在旅游交通方面的联合  115-116
    六、在旅游管理方面的联合  116-117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17-119
后记  119-120
附录  120

相似论文

  1. 安徽省全民健身发展模式的研究,G812.4
  2. 社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模式研究,G729.2
  3. 中国发展模式与政府管理的改革和创新,D630
  4. 南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研究,F259.27
  5.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研究,F832.51
  6. 福建省农业保险发展研究,F842.6
  7. 城市旅游营销中的政府行为研究,F592.7
  8.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发展模式研究,F832.35
  9. 环境承载力约束下的发展模式研究,X26
  10. 京广高速铁路沿线“高铁新城”空间发展模式及规划对策研究,TU984.113
  11. 闽北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驱动机制,S157
  12. 基于物联网的农业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F49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生态农业园环境艺术设计研究,TU986.5
  14. 高铁站点地区城市空间形态及景观特色策略研究,TU984.113
  15. 荔波城市旅游用地及其接待设施指标研究,TU984.18
  16. 新疆屯垦戍边型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TU984
  17. 上海时尚产业发展模式研究,F426.8
  18. 基于改进DEA的城市旅游效率评价研究,F224
  19. 社会转型期基层计划生育协会发展模式研究,C924.21
  20. 生态工业共生网络系统的投入产出分析研究,F223
  21. 基于孵化理论的我国第四方物流发展研究,F259.2

中图分类: > 经济 > 旅游经济 > 中国旅游事业 > 地方旅游事业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