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儿童形象

作 者: 陈倩
导 师: 姬生雷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童真 儿童形象 救赎意义 对比手法 精神困境 “守望者” 象征主义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045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五十年代初,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J.D.Salinger)发表了他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相对沉闷的美国文坛顿时活跃起来。正像评论家沃伦·弗伦奇(Warren French)在《五十年代》(The Fifties)一书中所说:“(塞林格)使得处于思想贫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国人为之倾倒,这个时期完全可以被称作超于文学定义的‘塞林格时代’。”《麦田里的守望者》获得超越文学范畴的成功,原因之一是小说迎合五十年代美国青年处于“寻找出路”和“没有出路”困境之中的矛盾心理。 塞林格像历史上许多诗人和作家一样推崇童真的纯洁和救赎作用,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塞林格又一次阐释了这一观点。主人公霍尔顿是一个处于极度心理困境中的十六岁少年,这种精神灾难,总体上产生于社会与个人的矛盾,而具体产生于他这个儿童与成年更替的年龄。他简单地将世界一分为二,儿童世界是乐园,成人世界是死亡谷,儿童是天使,成人是魔鬼。罗伯特·雅各布斯(Robert Jacobs)在他的评论中认为:“对塞林格来说,儿童是人生善之源泉。人类处于童年状态,才有相互间真诚畅坦的爱。”此论文正是基于塞林格的这一观点,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所塑造的儿童形象加以分析和解读,并揭示他们与主人公霍尔顿之间的救赎意义上的精神链条。此论文着重分析了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刻画和运用,及其象征意义,试图揭示儿童形象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和对主题刻画的重要性,从而探讨儿童形象的启示作用。 小说《麦*里的守望者》,无论从艺术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 角度看,都是一部十分成功的作品,其中的儿章形象刻画更是可圈 可点。作家在无声无息,不事张扬的创作手法中,将童真的救赎 意义推向了一个高度,值得后人的分析和研究。

全文目录


Introduction  7-13
Chapter One Main Features of Children Images  13-21
  1. Images of Children and Their Situation  13-17
  2. Depiction of Children Images  17-21
Chapter Two Significance of Children Images  21-52
  1. Holden Caulfield's Trauma and Plight  21-29
  2. Children Images' Multi-role  29-43
  3. Symbolic Importance of Children Images  43-52
Chapter Three Functions of the Children Images  52-65
  1. Thematic Importance of Children Images  52-56
  2. Contrast Between Adolescents and Children  56-59
  3. Adults Contrasting to Children  59-65
Conclusion  65-68
Notes  68-70
Bibliography  70-73

相似论文

  1. 论“十七年”儿童小说中儿童形象的重塑,I207.8
  2. 人物维度与时间视角之功能性差异《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进程研究,I712
  3. 论纪德叙事性作品中的精神困境,I565
  4. 哈利·波特形象及其西方血脉,I561
  5. 爱·摩·福斯特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的象征主义和节奏解读,I561.074
  6. 从文艺思潮到艺术方法,I206.6
  7. 北村基督教文化小说主题研究,I207.42
  8. 寓理于象,J209.565
  9. 童真·稚拙—论卢梭绘画的童趣,J205
  10. 西方绘画中的东方元素,J205
  11. 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嬗变,I207.42
  12. 伊夫林·沃《一把尘土》的象征解读,I561
  13. 维吾尔新时期文学中的《朦胧诗》现象研究,I207.25
  14. 现代人的精神困境及困境中的抉择,I712.074
  15. An Archetypal Interpretation of Holden\'s Rites of Initiatio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I712
  16. 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与《局外人》中的青少年话语,I106.4
  17. 成长小说视域下的《麦田里的守望者》,I712.074
  18. 语义场理论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象征意义的解释力,I712.074
  19. 追寻与缺失——论张洁小说中女性的自我认同,I207.42
  20. 赖斯翻译批评理论关照下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译本研究,I712
  21. 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弗洛伊德式精神分析研究,I712.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