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An Archetypal Interpretation of Holden\'s Rites of Initiation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作 者: 李红丽
导 师: 原一川
学 校: 云南师范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霍尔顿 集体无意识 成长仪式 “守望者”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7年
下 载: 11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奠定了塞林格的名望,一夜之间他成为了美国二战后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自小说出版以来,美国内外的很多评论家基于不同理论指导从不同侧面对小说进行解读和研究,褒贬众说纷纭。本文旨在借鉴前人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众多研究成果,力图应用神话原型批评家容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结合人类学及神话学知识来解读霍尔顿成长仪式。《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典型的以人类成长仪式为母题的成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在纽约三天与自我心理斗争的流浪历程恰是原始部落为其未成年人举办的成长仪式的现代变形。参加仪式的未成年人是即将步入成年世界的少年,他们只有完成仪式方能成为社会的真正的一员。未成年人首先必须被带离居所,与世隔绝一段时间,经受住孤独和身心的考验后方能回到原先生活的环境,并承担起新的社会责任。人类学家根纳普将成长仪式分为:分离,过渡,聚合三个阶段,追朔到神话中英雄的成长原型亦即在成人的指导下经受住各种磨难后在童年中象征地死亡又以一个新人在成年中复活。霍尔顿的离开学校,三天的自我身心考验,最后回家正是成人仪式三阶段。霍尔顿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童年中旧我的象征性死亡和新自我的复活于成人世界。但是霍尔顿在其自我成长求索过程中不仅孤单一人没有伙伴,而且也缺失了引导人。这使得霍尔顿在其痛苦的人生困境中更加进退两难,因此他产生了成为守护儿童纯真的“守望者”的强烈愿望。在成长过程不是霍尔顿的师长也不是霍尔顿自己而是他年仅十岁的妹妹充当了“守望者”,帮助他度过了由童年走向成年的人生危机。

全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  5-6
Abstract in Chinese  6-7
Abstract in English  7-9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9-13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13-27
  2.1 International Studies  13-21
  2.2 Domestic Studies  21-25
  2.3 Critical Comments on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tudy  25-27
Chapter Three Jungian Theory of Archetypal Criticism  27-34
  3.1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27-28
  3.2 Archetype: Contents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28-31
    3.2.1 Archetypal Types of Figures  29-30
    3.2.2 Archetypal Types of Situations  30-31
  3.3 Projections of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31-32
  3.4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and Literary Creation  32-34
Chapter Four Archetypal Interpretation of Holden's Rites of Initiation  34-59
  4.1 Initiation Story & Rites of Initiation  34-37
  4.2 Holden's Rites of Initiation  37-45
    4.2.1Three Symbolic Deaths of Holden  38-43
    4.2.2 Enlightenment and Rebirth of Holden  43-45
  4.3 "The Catcher" on the Cliff  45-59
    4.3.1 Absence of Adult "Catchers"  46-50
    4.3.2 Self-appointed "Catcher": Holden  50-55
    4.3.3 Real "Catcher": Phoebe  55-59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9-62
References  62-66

相似论文

  1. 通识教育的文化透视,G642
  2. 美国少年文学中的局外人形象,I712.078
  3. 基于杂合现象的文学翻译策略研究,I046
  4. 人物维度与时间视角之功能性差异《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进程研究,I712
  5. 视觉图像与潜意识分析,B84
  6. 近三十年中国儿童成长小说论,I207.42
  7. 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麦田里的守望者》,I712
  8. 《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的心理学解读,I516
  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人物形象塑造,I712
  10. 对《太阳照样升起》中女主人公勃莱特·阿什利的荣格式解读,I712.074
  11. 试用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解读《蝇王》之主题与人物,I561.074
  12. 从“心”开始的王尔德,I561
  13. 构建儿童徜徉的世界,I534.078
  14. 寻找迷失的自我,I712.074
  15. 追寻集体无意识的踪迹,I562
  16. 从尼采的虚无主义角度解读霍尔顿的“迷失”,I712
  17. 论《荆棘鸟》中四位女性的集体无意识,I611.074
  18. 忏悔一赎罪:《赎罪》与《大浴女》主题比较研究,I106.4
  19. 评《麦田里的守望者》与《局外人》中的青少年话语,I106.4
  20. 成长小说视域下的《麦田里的守望者》,I712.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