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在艰难中行进

作 者: 胡峰
导 师: 姜振昌
学 校: 山东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鲁迅杂文 孤岛 延安 新基调
分类号: I210.97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2年
下 载: 153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杂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杂文运动又与鲁迅先生的精心经营密不可分。鲁迅在他最钟爱也是最契合他的杂文创作中刻录了“中国的大众的灵魂”。它不仅是涵盖现代中国社会、政治、历史、哲学、文化等领域的大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描绘中国现代国民灵魂的“人史”。鲁迅杂文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思想红线,即改造国民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从这个意义上,鲁迅杂文又是一部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因为它具有“论事实不留情面”的坚决性和彻底性的特点,所以即使在革命阵营内部,即使到了21世纪的今天,鲁迅杂文仍难逃“华盖运”。 论文拟截取发生在“孤岛”、延安和新时期三个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关于鲁迅杂文的纷争作为个案,通过透视鲁迅杂文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坎坷命运,来梳理现代中国在艰难中行进的历史脉络。 1938年,杂文在沦为“孤岛”的上海重新兴起的时候,引起了阿英等人的不满。他对“模仿鲁迅之风甚盛”的杂文创作表示抗议,指出以迂回曲折的形式和悲凉的情绪为独特风格的鲁迅杂文已经过时了。当然,阿英的文章并非横空出世,现实的原因在于屈轶(王任叔)有意无意地在鲁迅和阿英的笔名之间的比较本身就有揭人嫌隙的意味,而更深层的历史原因则在于阿英对1928年发生于他和鲁迅之间的笔墨冲突怀恨在心。紧接着,庞朴、杨晋豪也对鲁迅杂文的内容及艺术进行了攻击。即使到了一年之后,张若谷仍然旧话重提,指责鲁迅杂文的“曲笔”艺术。巴人等杂文作家对此进行了还击。 这场论争的挑起者们无一例外地把矛头指向了鲁迅杂文的艺术特征之一“曲笔”,并把它的生命力局限于其所产生的年代。这无疑是极其片面和偏狭的。鲁迅杂文“迂回曲折”的特征固然与当时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有关,但这更是作者对杂文文体艺术性的自觉追求。鲁迅宁肯冒着流于“晦涩”的危险而丝毫不肯削弱“曲笔”的运用,这正是杂文文体走向成熟的标志。其中,无论是语言的变形,还是隐喻、暗示的运用,常常能出人意外地造成读者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的暂时受挫,激起读者“还原”、“填空”与“创造”的兴趣,从而使其获得再创造的艺术快感,并折服于作品的深厚蕴藉和韵味无穷。这正是鲁迅杂文成为常读常新的经典艺术的魅力所在。 由于论争的双方都有个人意气成分的掺入,使得重新评价鲁迅杂文这一论争的中心发生了偏离。双方都没有深刻体悟到鲁迅杂文思想和艺术的现实性和恒久性。鲁迅在充 满生命体验的杂文创作中渗透了整体历史意识,使杂文成为现在和将来都具有顽强生命 力的思想载体。 论争是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维护民族统一战线的前提下结束的,这难免影响到论争的 深入发展。但双方的立场是平等的,而且也没有外力的干涉,这就保证了当时杂文的继 续生长和繁盛。 杂文创作最初在革命根据地延安遭到了“冷遇”,因为这里是“天堂”、“圣地”。但 是丁玲、萧军、艾青和王实味等人并没有沉迷于鲜花和赞歌之中,而是自觉地继承“五 四”启蒙精神尤其是鲁迅杂文的“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的传统,坚守艺术创作的 独立自由之阵地,把杂文创作视为自己生命存在的凭依和明证,发出了“不合时宜的呐 喊”。 他们直面延安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种种阴暗面,呼吁运用杂文来割除摘疾;同时还从 艺术创作自身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解作家,尊重作家”的口号。但是,这些正当合理 的要求不仅不受重视,而且成为被批判的靶子;而论争也被扭曲为政治打击的工具。即 使当初力主杂文创作的丁玲和艾青也“迅速”转变立场,以大批特批王实味来表白和解 脱自己。《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则以不容置疑的态度否定了杂文(包括鲁迅杂文)勿 在延安存在的可能性和意义,并建立起政治干涉艺术的评价标准。而这一切,无一不是 山当时浓郁的政治文化氛围和战争文化背景所决定的。首先,毛泽东为了彻底清除王明 教条主义在党内的影响,进行了文化实用化和集中化的转变,尤其是在一次又一次的整 风运动中对知识分子进行了改造。这就把丁玲、王实味等置身于与政治相对立的立场上。 而在疾风骤雨似的政治运动中,知识分子除了屈从于政治强力外而别无选择。同时,延 安杂文运动的悲剧命运还与当时的战争文化背景密切相关。战争文化渗透到延安的各个 角落,造成了思维方式上追求绝对胜利的单向性以及敌我对抗的二元对立性。在这种环 境中根本不可能允许杂文的生长。它甚至还影响了中国文学几十年的时间。 和在延安初期的情形相似,杂文创作在建国后也经过了一个时期的沉寂。直到新时 期,杂文才真正获得重生的契机。但是,刘甲又提出了“新基调”杂文的创作理论,要 求以此来取代鲁迅式杂文。针对刘甲的“鲁迅奴隶论”,陈泽群等认为鲁迅虽身受压迫?

全文目录


引言  9-11
第一章 “孤岛”上旋起的“鲁迅风”  11-22
第二章 圣地延安的“野百合花”  22-37
第三章 新时期响起的“新基调”  37-45
结语  45-47
注释  47-51
参考文献  51

相似论文

  1. 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TM61
  2.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考察与经验启示,D231
  3. A公司信息化管理优化研究,TP315
  4. 鄂尔多斯盆地樊学油区延安组延8、延9沉积相及储层特征研究,P618.13
  5. 论延安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D231
  6.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TM464
  7. 基于SOA技术的电力调度管理系统,TM73
  8. LCL滤波的光伏并网系统控制及孤岛检测,TM615
  9. 主题搜索引擎中的爬取技术研究,TP391.3
  10. 延安时期电化教育历史研究与经验启示,K265
  11. 清塘壮语核心词研究,H218
  12. 后期延安诗歌的创作研究,I207.25
  13. 从《解放日报》看延安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I207.42
  14. 周扬与“延安文艺”生成的关系研究,I206.6
  15. 鲁迅与延安文艺,I206.6
  16. 基于利益视角的乡镇公务员行为分析,D630.3
  17. 论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D642
  18. 试论延安时期我党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实践和现实启示,D61
  19. 党在延安时期局部执政的启示,D231
  20. 回采巷道预应力让压均压锚杆支护技术研究,TD353.6
  21.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TM614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作品集 > 鲁迅著作及研究 > 著作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