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作 者: 孙小梅
导 师: 王卫东
学 校: 广州大学
专 业: 教育学原理
关键词: 交往 交往理论 交往伦理思想 交往道德教育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
分类号: G4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48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小学道德教育在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本文在回顾前人关于中小学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种新型道德教育模式——交往道德教育模式。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和比较法进行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交往理论和交往伦理思想对于中小学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但是,人们较多地关注交往教育和交往教学,尚未对交往德育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在以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交往伦理思想为指导,同时借鉴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和交往伦理思想,较为系统地探讨了交往道德教育问题,建构了交往道德教育模式,重点分析了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概念和价值,提出了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实施原则、主要实施方法和实施的保障条件。 本文将“交往道德教育”的概念界定为: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个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共同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及有效性的德育规范,并主要借助于语言媒介,通过主体间精神层面上的交往,达到相互理解和一致,从而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道德的共同提升。交往道德教育模式就是在交往道德教育理论指导下,依据道德教育过程的规律而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德育程序及其方法体系。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包括构建道德交往情境、进行道德论证、开展以交往活动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活动、实现师生道德的共同发展;其实施原则主要有平等性原则、真诚性原则、语言中介性原则、交互主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理解性原则;实施方法主要有谈话法、辩论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这四种方法应相互补充、配合使用;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以下条件作为保障: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营造宽松的人性化的道德教育氛围、促进师生主体问以民主平等为基础的相互理解、回归真实的社会生活。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充实和丰富道德教育的研究成果,尤其在道德教育模式研究方面,提出了一个新的交往道德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创新特色。该模式的提出,对于改革中小学道德教育现状,提高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也有积极的启迪和借鉴。但是,本文主要则重于从理论层面上建构交往道德教育模式,其效果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在具体的实施方法、途径等方面也还有挖掘和拓展的空间。

全文目录


中文目录  5-8
英文目录  8-11
中文摘要  11-12
英文摘要  12-14
第一章 绪论  14-21
  1.1 选题缘起  14-16
  1.2 研究目的  16-17
  1.3 研究意义  17
  1.4 研究方法  17-18
  1.5 关键术语的界定  18-21
第二章 当代中西方道德教育模式研究综述  21-31
  2.1 当代中国主要道德教育模式述要  21-25
    2.1.1 灌输式道德教育模式  21-22
    2.1.2 活动道德教育模式  22-23
    2.1.3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模式  23-24
    2.1.4 其它道德教育模式  24-25
  2.2 当代西方主要道德教育模式述要  25-29
    2.2.1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25-26
    2.2.2 人本主义道德教育模式  26-27
    2.2.3 价值澄清模式  27
    2.2.4 其它道德教育模式  27-29
  2.3 对当代道德教育模式的简要评价  29-30
  2.4 本章小结  30-31
第三章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  31-48
  3.1 交往理论概述  31-40
    3.1.1 交往理论的历史演变  31-34
    3.1.2 马克思的交往理论  34-37
    3.1.3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  37-40
  3.2 交往理论的教育价值  40-44
    3.2.1 交往理论视野中的教育本质  40-41
    3.2.2 交往理论视野中的教育过程  41-42
    3.2.3 交往理论视野中的课堂教学  42-43
    3.2.4 交往理论视野中的师生关系  43-44
  3.3 交往理论的德育价值  44-47
    3.3.1 已有研究的回顾  44-45
    3.3.2 本研究的思考  45-47
  3.4 本章小结  47-48
第四章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概念和价值  48-57
  4.1 有关道德教育模式的基本理论  48-49
  4.2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概念  49-53
    4.2.1 交往的涵义  49-51
    4.2.2 交往道德教育的概念  51-53
    4.2.3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概念  53
  4.3 建构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价值  53-56
    4.3.1 构建交往道德教育模式,顺应了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  53-54
    4.3.2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使得道德教育更贴近道德和教育活动的起源  54
    4.3.3 构建交往道德教育模式,有助于道德教育回归师生的生活世界  54-55
    4.3.4 构建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确立了师生的主体地位  55
    4.3.5 构建交往道德教育模式,有利于促进师生道德的共同成长  55-56
  4.4 本章小结  56-57
第五章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  57-72
  5.1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过程  57-60
    5.1.1 构建道德交往情境  57-58
    5.1.2 进行道德论证  58
    5.1.3 开展以交往活动为基础的道德教育活动  58-59
    5.1.4 实现师生道德的共同成长  59-60
  5.2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实施原则  60-62
    5.2.1 平等性原则  60
    5.2.2 真诚性原则  60
    5.2.3 语言中介性原则  60-61
    5.2.4 交互主体性原则  61
    5.2.5 实践性原则  61-62
    5.2.6 理解性原则  62
  5.3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的主要实施方法  62-68
    5.3.1 谈话法  62-64
    5.3.2 辩论法  64-65
    5.3.3 情感陶冶法  65-66
    5.3.4 实践锻炼法  66-68
  5.4 交往道德教育模式实施的保障条件  68-70
    5.4.1 加强教师的道德修养  68-69
    5.4.2 营造宽松的人性化的道德教育氛围  69
    5.4.3 促进师生主体间以民主平等为基础的相互理解  69-70
    5.4.4 回归真实的社会生活  70
  5.5 本章小结  70-72
结束语  72-74
主要参考文献  74-8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80-81
致谢  81

相似论文

  1. 大学生人际压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B844.2
  2. 交往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G641
  3. 垘原资明四种交往分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G633.3
  4.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交往的缺失与张扬,G641
  5. 农村生源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G645.5
  6. 中日民俗中禁忌文化的对比研究,K893.13
  7. 初中生人际交往恐惧的现状调查与团体干预,B844.2
  8. 中职生人际交往行为问题探究,G715.5
  9. 家庭教养方式、性别角色意识与高中生异性交往行为的关系研究,B844.2
  10. 论交往与人的发展,B038
  11.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研究,B516
  12. 多民族混合学校中学生的同伴关系特点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研究,G635.5
  13. 小学课堂师生交往中学生话语权问题研究,G622.4
  14. 大学生身体自尊、人际信任和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B844.2
  15. 哈贝马斯交往理性视域下的网络空间交往行为研究,B516
  16. “90后”大学生人际关系问题及对策研究,C912.1
  17.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G641
  18. “双面人”:论虚拟社区中的自我呈现,C912.8
  19. 环境伦理学视域中的企业生态责任研究,F205
  20. 大学新校区商业服务空间体系设计研究,TU984.14
  21. 张谷英村公共交往空间及传承研究,TU982.29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