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人造沸石—水溶液混合离子体系中锌、镉离子的吸附特性与机理研究

作 者: 赵崇
导 师: 吴晓芙;胡曰利
学 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专 业: 环境科学与工程
关键词: 混合离子系统 吸附理论 液/固离子吸附系统 吸附剂浓度效应 强度因子 吸附组成分 人造沸石
分类号: X70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8年
下 载: 8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工湿地以其低能耗、低运行成本等优点,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含重金属离子废水是一种新兴的工艺。但是人工湿地也有一些缺点制约了它的推广,如占地面积大,处理能力及效率较低,抗有机及重金属离子水力负荷能力有限,受季节气候影响等。在人工湿地中加入一个吸附单元,利用填料对污染物的强大吸附性能,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但是至今为止,人工湿地尚未有统一的规范指南,吸附单元的设计及运行的一些基本参数更是没有确定。吸附单元的设计与填料的选择需要知道污水处理量、起始污染物浓度与填料吸附能力及用量的基本关系,其涉及液/固体系吸附机理问题。前人在利用经典吸附理论描述在液/固体系中发生的吸附行为时,经常会出现参数不稳定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吸附剂浓度效应(经典等温曲线随吸附剂浓度增大而降低的现象)是导致经典方程参数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且经典方程受基本函数关系的限制,不能在已知起始离子浓度C0和吸附剂浓度W0的条件下计算吸附量。因此,改进和完善液/固体系吸附理论、建立更为科学实用的吸附定量模型,不仅能为人工湿地的工程设计提供基础数据与参数,同时在环境界面化学研究中也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利用人造沸石(化学纯,粒径0.45~0.90mm)作为吸附剂,水为溶剂,在起始浓度为0.25" 3mmol/L,吸附剂浓度为0.5~2.5g/L的浓度范围内,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Zn2+、Cd2+和K+单一及混合离子体系中的吸附特性与吸附机制。主要目的是获得基础数据,检测混合离子体系中的吸附效果,分析吸附体系组成分,然后建立可以用来预测混合离子吸附体系的平衡吸附量预测模型。本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概括如下:1)人造沸石表现出很强的阳离子吸附性能,其阳离子饱和吸附量约为7.8mmol/g。利用人造沸石来去除废水中的混合金属离子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2)实验证明交换与竞争性吸附是人造沸石吸附Zn2+、Cd2+、和K+主要途径,温度对离子吸附量的影响不显著;:3)经典等温吸附线存在明显的吸附剂浓度效应,不同W0水平上的离子吸附等温线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基本趋势是吸附等温线随吸附剂浓度W0增大而下降,用经典等温曲线描述人造沸石对混合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时,经典方程参数呈现显著差异。用经典方程计算吸附量时,模拟值与实测值相差很大。说明Langmuir与Freundlich方程均不能用来描述综合样本试验数据。4)平衡离子吸附密度qe为C0/W0(起始点液相离子浓度C0与吸附剂浓度W0的比值)与Ce/W0(平衡液相离子浓度Ce与W0的比值)两者之差。重复测试证实qe、Ce/W0与C0/W0三者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观察到的现象表明液/固相离子吸附体系中的强度因子不是Ce而是固相的qe与液相的Ce/W0。5)混合离子体系中离子的吸附竞争能力基本遵循等当量浓度定律,若A离子的初始浓度为C0A,混和离子体系总当量浓度为C0T,则平衡时A离子的吸附当量qeA=qeTC0A/C0T。6)基于单一离子系统的四组分模型,进一步提出适用于混合离子体系的平衡吸附模型:qeT={c0T+qmT-[(c0T+qmT)2-4c0TqmT(1-k)]1/2}/[2(1-k)]分析表明,新的混合离子平衡吸附方程适用于人造沸石对Zn2+、Cd2+、K+混合离子的吸附行为的描述。四组分模型从理论上合理地解释了经典等温吸附曲线存在吸附剂浓度效应与参数不稳定的原因。新方程的参数稳定、物理意义明确,在检测的离子浓度与吸附剂浓度变化范围内模拟值的精确度高。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12
1. 绪论  12-27
  1.1 我国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现状  12-13
  1.2 锌、镉废水污染状况及危害  13-14
  1.3 水体中重金属的去除方法  14-17
    1.3.1 沉淀和絮凝  14-15
    1.3.2 吸附法  15
    1.3.3 离子交换法  15
    1.3.4 生物方法  15-17
  1.4 人工湿地处理重金属废水研究现状  17-18
  1.5 吸附  18-23
    1.5.1 吸附的影响因素  18-19
    1.5.2 常用的吸附模型  19-22
    1.5.3 经典吸附理论中存在的问题  22-23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与内容  23-27
    1.6.1 研究目的  23-25
    1.6.2 研究内容  25-27
2 实验内容  27-31
  2.1 实验仪器及药品  27-28
    2.1.1 实验仪器  27
    2.1.2 实验材料及药品  27-28
  2.2 实验方法  28
    2.2.1 分析方法  28
    2.2.2 平衡吸附实验  28
    2.2.3 合离子吸附实验  28
    2.2.4 单一离子对照实验  28
  2.3 常用符号与吸附密度计算  28-31
    2.3.1 常用符号定义  28-29
    2.3.2 吸附密度计算  29-31
3. 结果与讨论  31-68
  3.1 混合离子吸附影响因子  31-40
    3.1.1 吸附剂浓度及起始离子浓度  31-33
    3.1.2 人造沸石中的可交换阳离子  33-34
    3.1.3 pH值  34-35
    3.1.4 温度的影响  35-36
    3.1.5 共存离子的影响  36-37
    3.1.6 离子吸附与离子交换关系  37-38
    3.1.7 体系离子强度与离子吸附相关性  38-40
  3.2 经典吸附理论探讨  40-51
    3.2.1 等温吸附线  41-42
    3.2.2 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分析  42-45
    3.2.3 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分析  45-48
    3.2.4 经典方程参数  48-50
    3.2.5 经典方程模拟值与实测值拟合  50-51
  3.3 吸附理论探讨  51-58
    3.3.1 吸附剂浓度效应  51-55
    3.3.2 四组分理论  55-56
    3.3.3 离子强度理论  56-57
    3.3.4 离子吸附当量浓度定律  57-58
  3.4 混合离子体系  58-68
    3.4.1 离子当量浓度比  59-61
    3.4.2 新模型的验证  61-66
    3.4.3 离子抑制作用  66-68
4. 结论与建议  68-70
  4.1 结论  68-69
  4.2 创新点  69
  4.3 展望与建议  69-70
参考文献  70-76
附录A 部分平行样测定数据  76-78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78-79
致谢  79

相似论文

  1. 碎石化的旧水泥路面上水泥混凝土加铺层应力分析和开裂预估,U416.216
  2. 沥青路面近荷载区Top-Down裂缝形成机理及扩展规律分析,U416.217
  3. 蛭石—水溶液体系中Cu(Ⅱ)的吸附特性研究,X703
  4. 基于断裂力学的船体加筋板疲劳评估方法研究,U661.4
  5. 金属—有机骨架UMCM材料中吸附分离的分子模拟研究,O647.31
  6. 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在浙江丽龙高速公路上的应用研究,U417.3
  7. 载荷次序效应对海洋结构物疲劳裂纹扩展影响研究,U661.43
  8. 圆壁管扩径加工的塑性成形机理及断裂分析,O346.1
  9. 有限弹性体表面裂纹问题的有限元分析,O346.1
  10. 无网格法在断裂力学中的应用研究,O346.1
  11. 确定V形切口的应力强度因子的光弹性实验和数值方法的研究,O348.1
  12. 用分域边界单元法双映射奇异元计算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O346.1
  13. 冻土断裂力学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模拟计算,O346.1
  14. 无机基质负载交联壳聚糖的制备及对Hg~(2+)和Pb~(2+)吸附性能的研究,O647.31
  15. 沥青混凝土路面开裂的仿真预测,U416.217
  16.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纹的机理研究及数值模拟,U416.217
  17. 正交异性双材料平面界面端应力分析的复变方法,O346.1
  18. 三维T型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研究,O346.1
  19. 纤维沥青碎石封层适应性及阻裂效应研究,U416.214
  20. 压力容器裂纹缺陷的安全评定与有限元模拟,X933.4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 一般性问题 > 废水的处理与利用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