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昆明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作 者: 马丽珠
导 师: 陈建中;刘丽萍;和丽萍
学 校: 昆明理工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盈余 万元GDP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 生态经济发展能力
分类号: X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09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态环境的恶化及资源的枯竭已成为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测量人类对环境的压力的模型的基础上,William R提出了生态足迹理论。生态足迹方法能定量反映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和影响程度,为区域生态环境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是生态承载力的研究基础。本文对昆明市1990~2007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分析,衡量了昆明市自然资源利用程度,在一定的程度上研究了昆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并测定了昆明市人类对其自然环境的压力。由此为依据,研究了昆明市生态环境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论如下:(1)昆明市2007年的人均均衡面积为2.7051gh啊a/cap。生态足迹需求量大小排序为化石能源地、草地、耕地、建筑用地、水域、林地。(2)昆明市2007年最终生态承载力为0.4523 gha/cap。生态承载力大小排序为耕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草地、化石能源地。(3)1990~2007年,在生物资源消费账户当中,肉类的人均生态足迹最大。林产品需求明显呈递减趋势,粮食的需求变化不太明显,其余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在能源资源的消费账户当中,煤炭的消耗是最大的,增长率最大的为液化石油气,达到13600%。热力、汽油的消费足迹均呈现递减趋势,在其他能源资源消费足迹方面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其需求仍有不断增加的趋势。(4)1990-2007年昆明市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从1990年的0.9897gha/cap增加到2007年的2.7051 gha/cap,2007年生态足迹大约为1990年的2.7倍。(5)昆明市人均生态承载力由1990年的0.4590gha/cap上升至2000年的0.5557gha/cap,之后开始下降,至2007年0.4523gha/cap。建筑用地生态承载力呈现上升趋势,其余几类土地类型的生态承载力均呈现先上升而后又下降的趋势。(6)昆明市1990-2007年的耕地和林地一直都呈现生态盈余,草地和水域呈现生态赤字,建筑用地生态赤字到2005年变为了生态盈余。(7)昆明市每万元GDP的生态足迹呈现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从1990年的1.53下降到2007年的0.95。而生态足迹发展能力由1990年的1.52上升到2007年的2.57。(8)昆明市属于地区不可持续性—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的类型。昆明市出现生态赤字的原因主要是人口激烈增长、人类消费水平的提高及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通过控制人口规模,改变人们消费观念,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昆明市的科技发展水平等一系列的措施,可以提高昆明市生态承载力,减小生态赤字。

全文目录


摘要  4-6
ABSTRACT  6-8
目录  8-10
前言  10-12
第一章 总论  12-23
  1.1 研究背景  12-13
  1.2 研究意义  13-1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8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4-16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6-18
  1.4 论文性质  18-19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9-23
    1.5.1 主要内容  19-20
    1.5.2 技术路线  20-22
    1.5.3 本文主要创新点  22-23
第二章 生态足迹模型及其相关理论研究  23-34
  2.1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  23-26
    2.1.1 生态承载力的内涵及来源  23
    2.1.2 生态承载力类型  23-24
    2.1.3 生态承载力研究方法  24-26
  2.2 生态足迹及相关概念  26-30
    2.2.1 生态足迹的概念及内涵  26-27
    2.2.2 生态生产性土地(Ecologically Productive Area)  27-29
    2.2.3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Ecological Deficit and Ecological Remainder)  29
    2.2.4 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Equivalence Factor and Yield Factor)  29-30
    2.2.5 万元GDP生态足迹  30
  2.3 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30-32
    2.3.1 生态足迹的计算模型  31
    2.3.2 数据来源与参数选取  31-32
  2.4 生态足迹模型的评价  32-34
第三章 昆明市生态足迹现状  34-51
  3.1 昆明市概况  34-38
    3.1.1 自然概括  34-36
    3.1.2 资源及开发利用概况  36-37
    3.1.3 社会经济概况  37-38
    3.1.4 昆明市特征  38
  3.2 2007年昆明市生态足迹的计算分析  38-49
    3.2.1 昆明市2007年生态足迹  38-44
    3.2.2 昆明市2007年生态承载力  44-45
    3.2.3 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分析  45-49
  3.3 昆明市与国内典型城市生态足迹对比分析  49-51
第四章 昆明市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51-69
  4.1 动态分析  51-62
    4.1.1 昆明市近年生态足迹计算分析  51-57
    4.1.2 昆明市近年生态承载力计算分析  57-59
    4.1.3 昆明市近年生态盈余(赤字)变化  59-62
  4.2 资源利用效益分析  62-68
    4.2.1 万元GDP生态足迹计算分析  62-64
    4.2.2 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与发展能力动态变化  64-68
  4.3 可持续性评价  68-69
第五章 对策及措施  69-73
  5.1 生态赤字原因分析  69-70
    5.1.1 人口增长  69
    5.1.2 消费水平提高  69
    5.1.3 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不合理  69-70
  5.2 缓解生态赤字的对策及措施  70-73
    5.2.1 适度控制人口规模,改变消费观念  70
    5.2.2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开发管理,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  70-71
    5.2.3 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遏制环境恶化  71
    5.2.4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发展水平  71-73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73-75
  6.1 主要结论  73
  6.2 展望  73-75
致谢  75-76
参考文献  76-83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83

相似论文

  1. 基于生态足迹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研究,F592.7
  2. 基于能源消耗的建筑工程生态足迹评价,X826
  3. 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方法综合应用研究,X826
  4. 江苏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与消费生态足迹评价,F123
  5. 笔架山景区旅游生态足迹实证研究,F592.7
  6. 水生态承载力政策设计与政策效率的系统仿真,X171
  7. 江西省水生态承载力分析,TV213.4
  8. 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F301
  9. 湖南省各市州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F301
  10.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F205
  11. 合肥市景观格局数量分析与生态安全评价,Q149
  1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宁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X22
  13. 基于生态足迹的醴陵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X22
  1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X22
  15. 基于生态安全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研究,TU984.13
  16. 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森林风景区景观安全格局及其应用研究,S718.5
  17. 北京市生态足迹研究,X22
  18. 生态悖论视角下的我国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F205
  19. 长武县土地资源安全评价,F301.2
  20.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河南省可持续发展研究,X22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社会与环境 > 环境与发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