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司马迁的生死观及其文学表现

作 者: 袁棠华
导 师: 于春海
学 校: 延边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生死观 文学表现 杀身成仁 弃死求生 反思
分类号: I20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415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生死问题是人类有了意识之后就开始思考的重要人生问题,它也是整个人类必须直面而无法回避问题。—个民族的生死观,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往往最能体现出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死亡作为人类的终极关怀,是激发人们实现其生命价值的力量源泉,因些,人们对生命价值和死亡意义的探讨也从没有停止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儒、道两家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总结。汉代司马迁在两家思想基础研究上,对生死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独有见解的生死观,并在其作品中有极其充分体现。 司马迁的生死观及其文学表现是多方面的,因此应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论述。从对韩信、苏秦等立功人物;魏公子、李广等立德人物;孔子、屈原等立言人物的凭吊中可以看出,司马迁是非常重视人在生前的功业德行,同时也重视人的身后之名,有积极的立名思想。司马迁在叙述生死选择情节中将笔下的人物放在面临生死对立冲突中以人生价值为选择标准,以死亡来表现其价值追求,形成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形象。这类形象为了心中的某种信仰、某种“道”表现出了至高无上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司马迁;还有—些人以生存来表现其理想追求,形成弃死求生并最终实现人生追求的形象,他们为了理想的实现甚至选择与前类人截然相反的极端——屈辱的生,以屈为伸,不惜一切代价实现最辉煌的目标,这是司马迁对生命再认识中最精彩的阐释;在生死选择的矛盾之境中有一些人徘徊不定,形成面临生死徘徊不定的形象,他们虽恋生,存在过侥幸心理,但并不乞求,虽死了仍不失其贵族风度。司马迁还通过展示临终场面塑造了项羽等人的壮烈形象;苏秦等人的智慧形象;白起等人的反思形象;韩信等人的追悔形象等等。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及事迹来反映司马迁对生命的思考。司马迁的生命体验对其生死观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在结语中讨论了司马迁对“死节”的辩证思考。受刑后的司马迁对死于仁、义;对死于国、君;对为知己死等重新进行了审视,提出“勇者不必死节”的观点。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第一章 引言  7-9
第二章 司马迁对死者凭吊所反映的生死观  9-18
  2.1 立功人物形象  10-12
  2.2 立德人物形象  12-14
  2.3 立言人物形象  14-18
第三章 司马迁通过叙述生死选择情节塑造的人物形象  18-34
  3.1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形象  18-20
  3.2 弃死求生、实现追求的形象  20-31
  3.3 面临生死徘徊不定的形象  31-34
第四章 司马迁通过展示临终场面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34-39
  4.1 壮烈型人物形象  34-35
  4.2 智慧型人物形象  35-36
  4.3 反思型人物形象  36-37
  4.4 追悔型人物形象  37-39
第五章 结语  39-44
参考文献  44-46
参考书目  46-48

相似论文

  1.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2.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91
  3.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4.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5.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学反思研究,G420
  6.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反思,G712.3
  7.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8. 科技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的生命伦理教育研究,G641
  9. 中学思想政治(品德)教师专业发展研究,G633.2
  10.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反思性教学研究,H319
  11. 老舍小说创作与北平记忆,I207.42
  12. 对案例分析法的科学哲学的反思,N02
  13. 中国典型生态城市建设反思,TU984.115
  14. 对审美生存的探讨,B83
  15. 反思性教学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G633.8
  16. 自由飞翔的灵魂,I207.42
  17. 反思中学阅读教学中的多元解读,G633.3
  18. 高中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G633.8
  19. 嵇康悲剧人生的哲学反思,B235.3
  20. 延边地区初中英语教师反思状况研究,G633.41
  21. 《诗经》伦理文化研究研究,I207.2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古代文学(~1840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