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海绵窦上壁及内侧壁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作 者: 黄忻涛
导 师: 郝解贺
学 校: 山西医科大学
专 业: 神经外科
关键词: 海绵窦 上壁 内侧壁 硬脑膜 额颞眶颧入路
分类号: R3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68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目的:探讨海绵窦上壁内侧壁的显微解剖,为海绵窦区手术肿瘤切除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16例(32侧)湿性成人尸头标本,模拟额颞眶颧入路的手术操作,在4—25倍放大率的显微镜下对海绵窦进行逐步解剖,同时对相关结构进行观察、拍照、测量和计算。结果:(1)海绵窦上壁包括前内侧三角(Dolenc三角)、内侧三角(Hakuba三角)、颈内动脉三角和动眼神经三角。(2)前床突与蝶骨体有3处连接,它的气化率为12.50﹪。视柱分隔视神经管和眶上裂,同时,在蝶窦外侧壁上,它分隔视神经隆突和颈内动脉隆突。颈动脉床突孔和床突间骨桥的出现率分别为21.88﹪和9.38﹪。(3)床突间隙的深层硬膜有15.63﹪不完整。镰状韧带覆盖视神经颅内段的长度为3.27±1.00mm(1.02—5.42mm)。(4)床突段颈内动脉的直径为4.02±0.58mm(2.80—5.11mm),长度为3.06±0.89mm(1.07—5.04mm)。(5)绝大部分眼动脉发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占93.75﹪,它的直径为1.52±0.27mm(0.94—1.97mm)。(6)海绵窦的外侧壁、上壁和鞍隔均由两层硬膜构成,而内侧壁仅由一层硬膜构成。(7)海绵窦内侧壁分为蝶鞍部和蝶骨部。(8)颈内动脉沿垂体下1/3走行的情况最常见,占43.75﹪。沿着下2/3走行占34.38﹪;沿着整个垂体走行占18.75﹪;还有1侧沿着鞍底水平以下走行。(9)垂体的前后径为10.11±1.12mm(7.96—11.77mm),左右径为14.03±2.19mm(10.42—18.43mm),垂直径为6.69±1.27mm(4.64—9.07mm),有15.63﹪的情况出现侧突。(10)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与内侧壁蝶鞍部之间直接接触者占40.63﹪,而海绵窦段颈内动脉与内侧壁蝶骨部之间均有静脉丛伸入。(11)前、后、下海绵间窦和基底窦的出现率为87.50﹪、62.50﹪、68.75﹪和100﹪。(12)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在蝶窦外侧壁上的隆起率分别为53.13﹪和81.25﹪,有3侧标本一侧蝶窦腔与双侧颈内动脉都有接触。结论:(1)海绵窦是颅底两层硬膜间的结构。(2)磨除前床突是经海绵窦上壁入路中的关键步骤,同时应注意该区域的骨质变异。(3)打开上壁各三角的间隙可暴露海绵窦内绝大部分结构,对颅神经损伤的危险也较小。(4)在经海绵窦内侧壁的手术中,颈内动脉的显露、移动和保护十分重要。(5)在处理海绵窦的病变中,额颞眶颧入路的骨窗更接近颅底,缩短了颅底外侧至鞍旁的距离,避免了过度牵扯脑组织。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4-5
英文摘要  5-7
前言  7-8
第一部分:海绵窦上壁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8-13
  1 材料  8
  2 方法  8
  3 结果  8-10
  4 讨论  10-13
第二部分:海绵窦内侧壁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13-17
  1 材料  13
  2 方法  13
  3 结果  13-15
  4 讨论  15-17
图片  17-21
参考文献  21-23
综述  23-32
个人简介  32-33
致谢  33

相似论文

  1. PBO/SWNT复合纤维的制备及结构与性能研究,TQ340.64
  2. 具有非对称端壁的涡轮叶栅气膜冷却数值研究,V231.3
  3. 多壁碳纳米管负载Au@Pt、Au@Pd核壳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O643.36
  4. 近壁面环境下UUV回收过程的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TP273
  5. 霍乱弧菌LysR家族基因vc2103的功能及其调控基因的研究,R346
  6. 海底管道自埋机理数值模拟研究,TE973
  7. 烤烟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生理和物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S572
  8. 纳米银修饰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杀菌性能研究,TB383.1
  9. 钢锭定向凝固过程的数值模拟与中空侧壁保温效果研究,TG111.4
  10. 地铁大断面连拱隧道施工期围岩监测及数值模拟研究,U455.4
  11.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机械性并发症8例临床分析,R542.22
  12. 低位上颌窦磨牙缺失患者的上颌窦相关测量分析,R783.6
  13. 阴道壁补片置入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的临床分析,R713
  14. 神经内镜经鼻颅底外科术前影像评估研究和神经内镜经鼻海绵窦区的解剖学研究,R651.11
  15. 宝石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心肌桥评估的应用研究,R541.4
  16. 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分化为神经样细胞,R329
  17. 扑热息痛分子印迹膜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TP212.2
  18. 碳材料/纳米TiO_2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光解水制氢性能研究,TN304
  19. 西双版纳和铜壁关自然保护区龙脑香林种子植物区系学比较研究,Q948.2
  20. 内镜下经鼻蝶到海绵窦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R322
  21. Co-salen催化氧化木素—碳水化合物复合体及脱木素局部化学研究,TS745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 人体形态学 > 人体解剖学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