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

作 者: 袁振超
导 师: 王生年
学 校: 石河子大学
专 业: 会计学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现金流权 盈余质量 两权分离度 控制链层数 股权分置改革
分类号: F22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6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盈余信息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盈余信息质量对消除资本市场财务信任危机至关重要。有别于英美国家分散的股权结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相对较为集中,再加上股权分置的特殊背景,使大股东的控制地位具备双重保险的特征。大股东作为“内部人”,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具有操控会计信息进而获取控制权收益的动机和能力。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从终极产权等理论出发,追踪上市公司的终极控股股东,研究其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两权分离度等特征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和终极控股股东性质对盈余质量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文献,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存在的机制,并从委托代理理论、不完全契约和产权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终极控股股东的诸方面特征对盈余质量的影响,然后结合我国股权分置改革的制度背景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选取了2004-2007年间我国A股3499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盈余反映系数和操控性应计利润两种方法度量盈余质量,利用盈余-回报模型和应计模型进行了以下实证研究:(1)从信息观的角度对盈余-回报模型分别进行了回归检验;(2)从计量观的角度,对应计模型进行了单变量分析和多元回归检验;(3)以股权分置改革和终极控股股东性质为依据进行了分组样本的均值差异显著性检验;(4)改变了盈余质量的衡量方法,进行了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检验。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无论采用哪种盈余质量的衡量方法,现金流权比例与盈余质量都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考虑股改因素后,尽管股改对提高盈余质量有正面的作用,但是没有通过统计上的显著性水平;(2)终极控制权比例与盈余质量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终极控股股东的行为没有西方学者所谓“壕沟效应”到“协同效应”的转变,在考虑股改的增量影响时,股改没有显著改变终极控股股东的行为;(3)两权分离度和控制链层数两者在全样本下与盈余质量明显的表现为负相关关系,表明两权分离和多级控制链使得终极控股股东更容易操控盈余数字,降低盈余质量;(4)在按终极控股股东性质分组的两组样本的实证检验中,私人终极控制样本中两权分离度的回归系数明显比国有终极控制样本的回归系数高,说明国有终极控制样本公司的盈余质量高于私人终极控制的样本公司;(5)在多元回归模型中,研究发现现金流权比例与盈余质量整体上表现为正相关关系,得出与单变量回归模型相反的结论,可能的解释是多元回归模型识别出了现金流权对终极控股股东操纵盈余的约束作用;终极控制权比例与盈余质量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系,与单变量回归分析得出一致的结论。最后,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基本维持原有的结论,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有一定的稳健性。本文的主要创新是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特殊背景,考察了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的相关关系;终极控制权与盈余质量之间一直表现为显著负相关的实证结论以及可能解释,而且还考虑了控制链层数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全文目录


摘要  5-6
Abstract  6-10
第一章 绪论  10-21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0-12
    1.1.1 选题背景  10-11
    1.1.2 研究意义  11-12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12-18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14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4-17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与小结  17-18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  18-19
    1.3.1 研究思路  18
    1.3.2 研究方法  18-19
    1.3.3 主要创新  19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9-21
    1.4.1 研究内容  19-20
    1.4.2 研究框架  20-21
第二章 终极控制权现金流权盈余质量相关理论  21-29
  2.1 概念界定  21-25
    2.1.1 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界定  21-23
    2.1.2 盈余质量的界定  23-25
  2.2 终极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影响盈余质量的理论分析  25-29
    2.2.1 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  25-26
    2.2.2 不完全契约理论的角度  26-27
    2.2.3 产权经济学理论的角度  27-29
第三章 研究设计  29-37
  3.1 研究假设的提出  29-32
  3.2 替代变量的选择与定义  32-35
    3.2.1 盈余质量替代变量的选择  32-33
    3.2.2 解释变量的选择  33-34
    3.2.3 控制变量的选择  34-35
  3.3 模型的建立  35-37
第四章 实证研究与结果分析  37-54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37
    4.1.1 样本选择  37
    4.1.2 数据来源  37
  4.2 描述性统计  37-41
    4.2.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37-39
    4.2.2 股权分置改革分组的主要变量差异检验  39-40
    4.2.3 终极控股股东性质分组的主要变量差异检验  40-41
  4.3 实证结果分析  41-51
    4.3.1 相关性分析  41-43
    4.3.2 回归分析  43-51
  4.4 稳健型分析  51-54
    4.4.1 应计模型回归  51-52
    4.4.2 盈余-回报模型  52-54
第五章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与展望  54-58
  5.1 研究结论  54-55
  5.2 提高我国盈余质量的政策建议  55-56
    5.2.1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55-56
    5.2.2 完善相关制度和法律  56
  5.3 研究局限以及后续展望  56-58
参考文献  58-61
致谢  61-62
作者简介  62-63
导师评阅表  63

相似论文

  1. 控股股东行为对会计盈余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51;F224
  2. 股权分置改革的公司治理效应,F224
  3. 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盈余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F275;F224
  4. 后股改时期定向增发对上市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研究,F832.51
  5. 股权分置改革背景下的上市煤炭企业股权结构研究,F832.51
  6. 企业集团内部市场对上市公司盈余质量影响研究,F276.6;F224
  7. 我国引进QFⅡ后证券市场风险的实证分析,F832.51
  8. 审计定价的影响因素分析,F832.51
  9. 后股权分置改革时期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研究,F239.4
  10. 农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短期效应研究,F832.51
  11. 股权再融资与公司长期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F832.51
  12. 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F832.51
  13. 股权分置改革对我国上市公司绩效影响研究,F276.6;F224
  14. 股权集中度、股权流通性对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F832.51;F224
  15. 上市公司盈余质量与认购权证收益率相关性研究,F832.51;F224
  16. 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上市银行股权结构与绩效研究,F832.51
  17. 股改后我国实施MBO相关问题研究,F832.51
  18. 基于应计项目的股票风险研究,F832.51
  19. 股权分置改革中的资本利得税问题研究,F812.42
  20. 股权分置改革与上市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F276.6
  21. 基于公司绩效的我国独立董事监督力研究,F276.6

中图分类: > 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 经济计算、经济数学方法 > 经济数学方法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