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佛教出世观简论

作 者: 丁小平
导 师: 张怀承
学 校: 湖南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哲学
关键词: 说一切有部 唯识宗 中观宗 出世 入世 生死 涅槃
分类号: B94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6年
下 载: 22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佛教思想因为具体文化背景和学人根基的不同而以多种不同的面貌出现,其思想的某一侧面往往因此得到特别的发扬。其出世思想便是如此。在印度佛教的早期,因为印度文化中追求个人解脱的特质,所以小乘佛教思想得到特别的重视,其出世思想主要表现为厌弃世间之生活而寻求实体性的清净涅槃。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这一思想逐渐得以发展。唯识宗以三自性、阿赖耶识等理论为基础,中观宗以性空幻有的理论为基础,展开了各具特色的出世思想。出世思想的展开必然立足于对世间的定义,尔后才有出离世间的指向;有对世间的价值判断,尔后才有出离世间的选择;有对所追求的目标的明确认识,尔后才有出离世间之后的境界的设定;有对世间和出世间在本质意义上的贯通,尔后才有对起点和终点可以圆融而至的结论。具体而言,在佛教的思想系统里,世间包含着众生界、器世界以及依此安立的时间和空间等内容;而出世的思想,在出离世间的意义上,必然表现为出离这整体性的世间而非某一方面,这就是众生首先必须出离众生自身及其生活的器世界,出离其所处的时间和空间。佛教之所以主张出离,是因为其对世间的看法是三有皆苦不可爱乐;出离世间所到达的清净涅槃是其对于世间本来无我的认识的自然结论,那就是既已无我,则安住于无我性空之上,于无始无终的时间、无内无外的空间,度无我之众生,作空花之佛事,这便是无住涅槃;而出离之所以可能,则在于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宇宙万法的本来实相,之前不减一法,之后不增一法,本无可出;而于无我中去除无始以来所妄执之我,不出而出。 佛教的出世思想,通过不断的理性分析之后,便可逐渐显示于我们的跟前。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3-4
英文摘要  4-7
序论  7-11
1、世间的安立  11-22
  1.1 时间——万法生灭的前后延续相  11-15
  1.2 空间——万法生灭的六方扩展相  15-18
  1.3 众生界——生灭流转的世间“主体”  18-22
2、出世的安立  22-32
  2.1 不离而觉——出世的内涵  22-27
  2.2 三界无安——出世的根由  27-32
3、出世的目标  32-43
  3.1 涅槃境界  32-38
  3.2 无有佛涅槃  38-40
  3.3 净土思想与究竟归宿  40-43
4、出世的可能  43-58
  4.1 生死之我  43-46
  4.2 本来无我  46-49
  4.3 佛性无我  49-51
  4.4 缘起无我  51-58
结语  58-59
参考文献  59-60
附录  60-61
后记  61-62
原创性声明  62

相似论文

  1. 我国青少年的生死教育研究,G41
  2. 佛教的涅槃与文学的审美,I106
  3. 关于《丰饶之海》和三岛由纪夫的死,I313
  4. SA508-Ⅲ钢厚壁圆筒纵焊温度场及应力场有限元分析,TG404
  5. 熔融沉积成形中扫描方式的研究,TH16
  6. “向死而生”窥疑生命的价值,I206.2
  7. 鄂尔多斯机场航站楼屋盖钢结构关键技术研究,TU391
  8. 基于ANSYS的砼面板堆石坝渗流分析研究,TV223.4
  9. 《楞严经》之生死哲学研究,B948
  10. 略论唯识宗了义与不了义的哲学思想及其文化的社会意义,B948
  11. 唐君毅生死观研究,B26
  12. 植物的生死爱欲,J51
  13. 从语境顺应看《狗儿爷涅槃》的英译,H315.9
  14. 《大般涅槃经》双音外来词研究,H131
  15. 20世纪30年代中韩女性作家创作中的国家民族意识研究,I312
  16. 论伍尔夫在《达洛卫夫人》中的生态意识,I561
  17. 《史记》人物之生死解读,I206.2
  18. 论志贺直哉的生死观,I313
  19. 论潇洒,I01
  20. 论嵇康的生死观,B244
  21. 管窥中日悲剧审美意识的异同,I106.3

中图分类: > 哲学、宗教 > 宗教 > 佛教 > 对佛教的分析和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