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新疆北部农区麦田套种玉米生态区划及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作 者: 郭斌
导 师: 高振江;王文静
学 校: 中国农业大学
专 业: 种植业
关键词: 北疆 麦田套种玉米 生态区划 高产栽培 生理指标 经济效益
分类号: S5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5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对北疆农区自然资源进行了详细分析,由于北疆各地区光热资源分布差异大,为使各农区依据本地光热自然条件科学合理进行麦田套种玉米生产,减少盲目性带来的损失,达到麦田套种玉米粮食生产一年两熟及高产、高效的栽培生产的目的,切实提高北疆农区土地光热资源利用率。我们进行了套种玉米生态区划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现结论如下: 1.根据北疆农区所具有的光热条件能否满足麦田套种玉米的程度将北疆农区麦田套种玉米划分为三个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阐明了次适宜区是北疆套种玉米的潜力和规模最大的区域。 2.有针对性的在次适宜区进行麦田套种玉米不同播期,品种,套种方式的比较研究,以收取子粒经济产量和成熟风险性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明确了新玉9号是麦田套种玉米的首选品种,5月11日—20日为最佳播期,采用非传统(种子包膜延迟发芽)套种方式优于传统套种方式。若以收取青贮饲料为目的,新玉8号是麦田套种玉米的首选品种,5月21日—31日为最佳播期,采用非传统(种子包膜延迟发芽)套种方式优于传统套种方式。 3.试验表明:(1)在本试验条件下麦田套种新玉9号的经济产量—密度方程为:Y=-1.9161×10-6X2+0.27868X-1175(R=0.7973),麦田套种新玉9号经济系数—密度方程为:Y=0.57535×0.9999975X(2)当种植密度达到8.25×104株/hm2时,群体经济产量最高为8745.41Kg/hm2,收获穗数8.25×104穗/hm2,穗粒数392粒,千粒重267.68g,经济系数0.4663,全生育期总光合势(LAO)224.14m2·d/hm2,平均净同化率为5.76g/m2·d。平均干物质生产率为126.00 Kg/hm2·d,干物质积累总量为15782.25 Kg/hm2。吐丝期叶面积系数最大值为3.97,成熟时1.01,群体叶面积发展动态为前慢、中快、后衰缓。此时为最佳产量群体结构。 4.在本试验条件下,麦田套种玉米小麦平均单产9600kg/hm2,玉米平均单产6705kg/hm2,前茬冬麦“奎冬5号”实收单产6900kg/hm2,产值9108元/hm2,物化投入7699.2元/hm2,获利润1408.8元/hm2;套种玉米为早熟品种“新玉9号”,单产6705kg/hm2,产值7375.5元/hm2,物化投入3900.45元/hm2,获纯利润3475.05元/hm2,两项相加利润为4883.85元/hm2。产量复种当量为1.3847,产值复种当量为1.4251。

全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  8-19
  1.1 研究的目的  8
  1.2 研究的意义  8-13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7
  1.4 相关研究进展  17-18
  1.5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8-19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9-22
  2.1 试验地点和基本情况  19
  2.2 试验设计  19-20
  2.3 试验测试的方法  20-21
  2.4 试验测试的指标内容  21
  2.5 气象资料的来源  21
  2.6 试验数据处理  21-22
第三章 北疆农区麦田套种玉米生态区划  22-33
  3.1 北疆农区农业自然条件  22-24
  3.2 新疆小麦的生态区划  24-27
  3.3 新疆玉米生态区划  27-28
  3.4 北疆麦田套种生态区划  28-30
  3.5 分区评述  30-31
  3.6 本章小结  31-33
第四章 麦田套种方式、套种期、品种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33-43
  4.1 生育性状  33-35
  4.2 产量分析  35-39
  4.3 干物质和含水70%鲜重产量  39-40
  4.4 不同处理穗分化进程与植株性状  40-41
  4.5 本章小节  41-43
第五章 麦田套种玉米生育规律及高产群体结构生理指标的研究  43-50
  5.1 麦田非传统套种新玉9号生育规律及配套栽培措施  43
  5.2 麦田套种新玉9号玉米高产群体结构  43-47
  5.3 麦田套种新玉9号米高产群体生理指标  47-49
  5.4 本章小节  49-50
第六章 北疆地区麦田套种玉米资源利用及效益分析  50-56
  6.1 资源利用评价  50-51
  6.2 北疆次适宜区麦田套种玉米生产实践及效益  51-53
  6.3 北疆不适宜区麦田套种玉米生产实践及效益  53-54
  6.4 综合效益分析  54-56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56-60
  7.1 结论  56-57
  7.2 建议  57-60
参考文献  60-65
致谢  65-66
作者简介  66

相似论文

  1. 磷肥副产氟硅酸钠含氯废水的回收利用研究,X786
  2. 热应激肉牛营养与环境调控技术及其行为研究,S823
  3. 改良剂对铜镉复合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研究,X53
  4. 不同光周期盲蝽蟓种群生命参数及受害寄主生理指标研究,S435.622
  5. 江苏省武进区机插水稻高产技术集成与推广,S511
  6. 温州市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S511
  7.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芽期和苗期耐盐性鉴定与双向电泳体系的建立,S565.4
  8. 不同基质配比对容器大叶女贞苗生长与生理指标影响的研究,S687
  9. 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抗晚霜冻能力鉴定及相关生理指标研究,S512.11
  10. 煤的湿润特性及新型湿润剂的实验研究,TD714
  11. 烤烟密集烘烤过程中烟叶生理和物理特性及细胞超微结构变化,S572
  12. 从传媒企业融资上市看—文化传播与资本的变奏,F832.5
  13. 草原公路光环境对驾驶员生理指标的影响研究,U491.254
  14. 城市道路交通社会化管理研究,D631.5
  15. 橡胶沥青混合料温拌技术的研究,U414
  16. 上海市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F127;F224
  17. 混凝土桥面防水粘结材料性能研究,U444
  18. 基于使用功能的小粒径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方法研究,U414
  19. 秸秆覆盖对关中地区冬小麦生态效应综合研究,S512.11
  20. 体育赛事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G80-05
  21. 石羊河下游水资源治理的经济效益分析,TV213.4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