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痴情两公子 风华二词人

作 者: 吕菲
导 师: 鲍恒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中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纳兰性德 晏几道 异同性 词史 作品 密切相关 人生价值取向 词学研究 展开系统 同中见异
分类号: I207.2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1398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北宋的晏几道和清朝纳兰性德是在词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词人,他们都是痴情的公子,在身世、禀赋、才华、性格与人生价值取向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又均以小令见长,所以在词学研究中也就具有相当大的可比性。本文就是从这两位词人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内容、形式、风格等多方面对晏几道和纳兰性德词展开系统详细的比较,并从词史演变的角度对他们作品的异同性进行归因。 本文由五章构成: 第一章是对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的生平与思想分别介绍并进行相关比较。重点是分析了跟他们创作密切相关的人生坎坷处以及文化心理与词学思想; 第二章是比较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之内容与题材,本章分四个方面进行:一是两人作品题材的总体比较;二是比较两位词人的爱情词;三是分析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四是解析两位词人的“梦”词; 第三章是比较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之意境与风格。分别探讨了他们异中见同的意境与同中见异的风格。两位词人作品的意境虽多有差异,但其中表现出的痴情孤独的凄美之境却是相同的,都体现了王国维说的“有我之境”。他们的风格也是婉约之下各有特点,纳兰还有不少豪放的作品; 第四章是对晏几道与纳兰性德作品的形式进行比较,主要从词牌以及音律等方面进行。两位词人作品的形式有较明显的不同,这体现了词的发展; 第五章是总论晏几道与纳兰性德在词史上的定位与作品异同性的根本原因。这两位词人在词史上有着突出地位,尤其对令词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他们作品的差异跟词体的演变密切相关,表明了词功能的变化。同时,他们作品的“同”反映的两人词心的同,也表现了人类对纯真、美好事物的趋同性认知。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3
英文摘要  3-4
目录  4-5
引言  5-7
第一章 晏几道纳兰性德的生平与文化心理  7-20
  第一节 晏几道的生平与思想  7-13
  第二节 纳兰性德的生平与思想  13-18
  第三节 两位词人人生心理之异同  18-20
第二章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之内容  20-44
  第一节 两位词人作品题材的总体比较  20-25
  第二节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的爱情词  25-31
  第三节 两位词人笔下的女性形象  31-35
  第四节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的“梦”词  35-44
第三章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的意境风格  44-53
  第一节 异中见同的意境  44-49
  第二节 同中有异的风格  49-53
第四章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之形式  53-59
  第一节 两位词人所用词牌  53-56
  第二节 两位词人作品音律及其他形式  56-59
第五章 晏几道与纳兰性德在词史上的定位与作品异同性的根本原因  59-65
  第一节 两位词人在词史上的突出地位  59-61
  第二节 归因晏几道与纳兰性德词的异与同  61-65
主要引用书目和参考文献  65-68
后记  68-69
独创性声明  69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69

相似论文

  1. 高中语文教材古代文学作品编选研究,G633.3
  2. 高等设计艺术专业教学中设计思维培养的有效途径,J50-4
  3. 中高级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学作品研究,H195
  4. 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古典文学作品的人文教育探究,G633.3
  5. 综合材料绘画语言实践中的“偶然性”,J205
  6. 高师钢琴教学中关于中国钢琴作品的研究,J624.1
  7. 中国当代现实题材舞蹈作品创作研究,J705
  8. 文字作品集体管理制度研究,D923.41
  9. 拉威尔早期钢琴作品的和声语言探究,J624.1
  10. 德国著作权法修改及实施研究,DD913
  11. 论作品角色的著作权保护,D923.41
  12. 论计算机字体的著作权保护,D923.41
  13. 影视作品著作权归属问题探究,D923.41
  14. 基于MVC设计模式的电子作品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TP311.52
  15. 临摹作品著作权问题研究,D923.41
  16. 对索格尔的“否定之否定”思想的批判,B516.35
  17. 试论儒家作品的思想对越南文化的影响,G133.3
  18. 大卫·芬奇电影艺术研究,J905
  19. 京剧演唱技法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J616
  20. 21世纪初中国钢琴作品探微,J624.1
  21. 晓耕合唱作品的艺术风格探析及技术处理,J605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诗歌、韵文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