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孤东油田沙河街组地质特征及油藏工程研究

作 者: 何牛仔
导 师: 黄健全;曾流芳
学 校: 西南石油学院
专 业: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关键词: 孤东油田 沙河街组 油藏 储量 扇三角洲 物质平衡法 动态分析
分类号: P618.13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401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孤东油田沙河街组为一重要产油层,已经开发了十余年。为了进一步挖潜,需要在油藏静态研究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动态分析和精细描述,搞清地质储量参数,为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论文强调油藏静态与动态研究相结合,通过系统研究构造和储层沉积学特征,建立了沙河街组油藏地质静态模型。运用物质平衡法对各区块进行动态分析,结合油藏开发指标的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沙河街组储量、采收率和能量状况,并进行了储量计算与评估。取得了以下主要的研究成果。 (1) 下第三系在潜山背景上发育,为断层复杂化,具多层结构,呈披覆背斜构造形态。孤东断层是区内唯一二级断层,走向南北,将全区分割为东西两盘,东升西掉。三级断层将东盘分割为五个大小不同的区块,七区构造部位最高;西盘被三级断层切割为一个垒块和三个成阶梯状南掉的断阶。精细构造解释识别出数目繁多的四级断层。 (2) 在精细地层对比基础上,将沙河街组划分为6个砂层组,细分出22个沉积时间单元。根据岩心、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识别出孤东油田沙河街组主要为扇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体系。孤东断层以东扇三角洲体系发育,沙河街组地层超覆于孤东潜山之上;断层以西主要发育湖泊沉积体系。确定了各区块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规律。 (3) 储层研究表明研究区沙河街组以原生孔隙为主,生物灰岩和中、细砂岩含油。储层非均质性研究认为含油区域平面上受沉积微相和断层的控制,纵向上各时间单元间具有一定的隔夹层。分析指出沙河街组油藏具层状复杂断块特征。 (4) 对沙河街组各区块进行典型化研究,建立不同区块的油臧模型,运用物质平衡法进行动念分析。研究油藏底水作用强度及注入水的驱动效果,提出了进一步的注水措施。 (5) 选择适应于沙河街组油藏的储量、采收率计算方法,并重新计算了沙河街组油藏的水驱控制地质储量为1337×10~4t,可采储量为747×10~4t;典型油藏能量分析结果表明,沙河街组的有效水体为原油体积的68倍,天然水驱采收率为31%,在目前产液量1544260m~3/y和目前注采比0.52:1条件下,压力将继续降落,需要加强注水。其它类似于七区注采状况的区块也需要加强注水。 (6) 储量计算表明,沙河街组总地质储量为1496×10~4t,比1987年计算的储量少了464×10~4t,比1994年复算储量多了150×10~4t。由于油藏模型的细化以及参数的重新核查使得储量计算更为精确。

全文目录


1 引言  7-9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7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7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7-9
2 孤东油田地质概况  9-24
  2.1 构造特征研究  9-15
    2.1.1 区域构造背景  9-11
    2.1.2 孤东油田构造特征  11-15
  2.2 地层沉积序列及储层精细划分对比  15-24
    2.2.1 地层沉积序列  15-17
    2.2.2 地层划分与对比  17-20
    2.2.3 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  20-24
3 孤东油田沙河街组储层沉积学特征  24-63
  3.1 沉积体系构成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24-37
    3.1.1 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其内部构成特征  24-34
    3.1.2 孤东油田沙河街组沉积微相展布特征  34-37
  3.2 沙河街组储层特征研究  37-43
    3.2.1 储层岩石学特征  37-39
    3.2.2 储层物性特征  39-40
    3.2.3 储层岩石渗流特征  40-42
    3.2.4 储层敏感性分析  42-43
  3.3 沙河街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  43-63
    3.3.1 沙河街组储层在孤东油田各区块的沉积微相展布和非均质性特征  46-47
    3.3.2 六区储层非均质特征  47-54
    3.3.3 七区储层非均质特征  54-60
    3.3.4 其它区块的储层非均质性  60-61
    3.3.5 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地质因素分析  61-63
4 沙河街组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63-90
  4.1 开发动态分析基本理论  63-66
  4.2 孤东油田沙河街组油藏整体开发动态分析  66-72
    4.2.1 沙河街组油藏基本地质概况  66-67
    4.2.2 沙河街组油藏开发情况分析  67-71
    4.2.3 整体开发过程中水驱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确定  71
    4.2.4 当前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方向  71-72
  4.3 孤东油田沙河街组油藏各单元开发动态分析  72-83
    4.3.1 七区沙河街组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72-78
    4.3.2 六区沙河街组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78-83
    4.3.3 其它六个区块沙河街组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83
  4.4 孤东油田沙河街组油藏能量状况分析  83-90
    4.4.1 油藏典型化  84
    4.4.2 油藏基本参数  84-90
5 孤东油田沙河街组油藏储量计算与评估  90-108
  5.1 基本参数选取原则  90-92
    5.1.1 计算方法  90-91
    5.1.2 参数准备  91-92
  5.2 六区、七区储量计算结果与分析  92-101
    5.2.1 七区储量计算  92-98
    5.2.2 六区储量计算  98-101
  5.3 九区及其它区块储量计算结果  101-106
  5.4 储量计算结果评估与分析  106-108
6 结论与建议  108-111
致谢  111-112
参考文献  112-113

相似论文

  1. 猪细小病毒河南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S852.65
  2.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研究,P618.13
  3. 姬塬油田长6油藏储层评价及开发技术政策研究,P618.13
  4. 塔南凹陷南屯组一段油气富集规律研究,P618.13
  5. 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P618.13
  6. 盘古梁油田深部复合调剖技术研究,TE357.4
  7. 文卫地区三叠系油藏评价研究与实施效果,P618.13
  8. 永磁接触器设计及静动态特性分析,TM572.1
  9. 基于隔离环境的恶意软件网络行为监测与分析,TP393.08
  10. 基于FORECAST模型楠木人工林碳储量及NPP的研究,S718.5
  11. 嵌入式环境下代码动态性能分析的研究与实现,TP368.1
  12. 卫城油田卫22断块精细地质模型与剩余油分布研究,P618.13
  13. 苏码头蓬Ⅲ气藏难动用区块开发,P618.13
  14. M油藏W58地区初期开发地质特征研究与方案参数优化设计,P618.13
  15. 轮古西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油藏特征及开采技术,P618.13
  16. 八面河油田面十二区剩余油分布及挖潜研究,P618.13
  17. 下二门油田核三段沉积学研究与储层地质建模,P618.13
  18. 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层序、沉积相及三维地质建模研究,P618.13
  19. 基于GIS技术的区域耕地耕层土壤碳储量及其价值时空变化研究,X144
  20. 微小型机床的结构参数优化及动态特性分析,TG502.31
  21. 方滑枕变形处理及补偿的研究,TG548

中图分类: > 天文学、地球科学 > 地质学 > 矿床学 > 矿床分类 > 燃料矿床 > 石油、天然气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