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不同密度和叶龄移栽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作 者: 齐春艳
导 师: 孙长占
学 校: 吉林农业大学
专 业: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关键词: 水稻 强化栽培 密度 叶龄
分类号: S51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83次
引 用: 5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以东北稻作区当前的生产条件为基础,以便于农民操作和推广应用为前提,初步探索强化栽培技术体系在东北稻作区的可行性。 试验于2003年在吉林农业大学水稻生产实验基地进行,试验设定两个因素,即密度和移栽叶龄,每个因素4个水平,种植密度:A为50cm×50cm(4万穴/hm2);B为30cm×30cm(11万穴/hm2);C为30cm×18.5cm(18万穴/hm2);D为30cm×13.3cm(25万穴/hm2)。移栽叶龄:2叶、3叶、4叶、5叶,分期播种,同期单本移栽。随机区组设计。从插秧返青后,间隔7天一次跟踪调查水稻的形态指标;15天测定植株体各器官干物质积累情况;在各主要生育期测定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测定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水稻收获后进行考种,并进行产量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4、5叶龄秧苗素质优于其它叶龄和对照。各处理生育期随着密度和叶龄的减小,推迟天数逐渐增加,播种—齐穗期的历时天数逐渐渐少,表现为生育进程明显加快。 各处理在7月5日前,无论在何种密度下,株高均是5叶>4叶>CK>3叶>2叶,这是由叶龄的秧苗素质差异引起的。但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株高增长速度加快,4叶龄在各密度处理下的株高比其他叶龄和对照低;D密度下各叶龄处理的株高与A接近,但低于B、C密度和对照; 单株最高分蘖数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基本表现为A>B>CK>C>D。分蘖成穗率A>CK>B,且降低幅度为B2>B3>B5>B4。C密度下的分蘖成穗率C4>C5CK>C3>C2,D密度下各叶龄处理不仅单茎分蘖潜力受到限制,成穗率也不高。单位面积分蘖动态分析表明无论采取几叶龄移栽,其最终群体分蘖数均低于对照,其中A密度最低,B密度次之。2叶龄在生育前期D2>C2>B2>A2,但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C2>D2>B2>A2,3叶龄与2叶龄具有相同趋势;4叶龄除D4在生育中期略高于对照外,其他密度在全生育期内均低于对照,5叶龄在各密度下始终低于对照。另外,各密度的分蘖高峰期均比对照明显延后,延后程度A>B>C>D。 密度对单丛叶面积的制约要比叶龄明显。随着密度的增大,单丛叶面积随之降低,A>B>CK>C>D,且各叶龄表现出相同的趋势。2、3叶龄单丛叶面积在生长前期的增长速度要慢于4、5叶龄,而后逐渐以后发之势与4、5叶龄和对照同步进而超越它们的增长速度,生育后期仍具有较高的叶面积。从总体来看,随着插植规格的增加,LAI逐渐减小(但叶龄因素对这一趋势稍有干扰),LAI出现的高峰期除D4、D5与对照相近外,其余

全文目录


摘要  6-9
英文摘要  9-12
1.前言  12-16
2.材料与方法  16-18
  2.1 供试材料及试验设计  16-17
  2.2 观察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17-18
    2.2.1 秧苗素质调查  17
    2.2.2 形态指标及干物质调查  17
    2.2.3 分蘖动态  17
    2.2.4 生育期调查  17
    2.2.5 生理指标测定  17-18
    2.2.6 产量及产量结构测定项目  18
3.结果与分析  18-71
  3.1 秧苗素质分析  18-20
  3.2 生育期分析  20-21
  3.3 生长发育分析  21-56
    3.3.1 株高生长动态  21-24
    3.3.2 分蘖动态  24-31
    3.3.3 叶面积及叶面积指数增长动态  31-39
      3.3.3.1 单穴叶面积增长动态  31-35
      3.3.3.2 叶面积指数变化  35-39
    3.3.4 干物质积累动态  39-50
      3.3.4.1 单穴、单位面积干物质积累动态  39-45
      3.3.4.2 不同处理根干重、根体积的变化  45-50
    3.3.5 净同化率分析  50-53
    3.3.6 相对生长率分析  53-56
  3.4 光合特性分析  56-62
    3.4.1 不同叶龄、不同密度条件下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56-59
    3.4.2 灌浆期光合特性  59-62
  3.5 产量分析  62-71
    3.5.1 各组合的产量及产量性状  62-64
    3.5.2 单穴产量与单位面积产量方差分析  64-67
    3.5.3 产量性状的逐步回归分析  67-70
    3.5.4 密度、叶龄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70-71
4.讨论  71-73
5.结论  73-74
参考文献  74-76
致谢  76

相似论文

  1. 二甲醚在Pt低指数晶面吸附的密度泛函研究,O485
  2. 基于图的标志SNP位点选择算法研究,Q78
  3. 基于超声波的泥浆密度测试机理的研究,TE256.7
  4.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内流动过程数值分析,TM911.4
  5. 电流及电场对结晶器铜板上电镀镍及其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TQ153.2
  6. 基于非规则LDPC码的BICM系统优化设计,TN911.2
  7. LDPC码译码算法的研究,TN911.22
  8. 水稻茎叶特异表达基因启动子的筛选及分析,S511
  9. 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细菌性条斑病菌对噻枯唑和链霉素的抗药性监测及室内抗药性风险评估,S435.111.4
  10. 液芯胶囊制备特性研究及在牛奶连续接种中的应用,TS252.4
  11.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S513
  12. 水稻OsNAR2.1参与硝酸盐调控根系生长的机制,S511
  13. 转基因水稻对肉仔鸡饲用安全性研究,S831.5
  14. 基于线虫群落分析的转Bt水稻土壤生态风险评价,S154.1
  15. 水稻黄单胞菌tal (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基因功能研究,S435.11
  16. 水稻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遗传分析及基因定位,S511
  17. 转基因稻米及其米制品外源重组DNA的检测,S511
  18. 粳米脂肪含量的氮素效应及其与米粉理化特性的关系研究,S511.22
  19. 水稻硝转运蛋白基因OsNRT1.1a和OsNRT1.1b的功能研究,S511
  20. 水稻硝酸盐转运蛋白基因OsNRT1.2和OsNRT1.5超量表达材料的功能鉴定,S511
  21. 硅、硫对水稻砷吸收、积累的影响机制研究,S511

中图分类: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