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华裔美国文学人物形象发展脉络初探

作 者: 邓婉玥
导 师: 靳明全
学 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 业: 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华裔美国文学 形象学 心理建构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52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本文拟通过对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华裔美国小说的分析,以形象学的角度去探询一些具代表性的华裔美国小说作家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所表现出来的华裔美国人形象的自我建构和心理映像的发展脉络。而这项研究因涉及中美文化交叉的关系,带有明显的比较文学研究的色彩。 在华裔美国小说中,小说和传记的因素相互交织,使得这一尝试具有可行性。本文选取了六个不同时期各具代表性的作家,对他们的作品特别是作品中的主人公的经历和由其展示的自我形象界定作出了一番剖析和推论,勾勒出了一幅新时期华裔美国人形象的成长与变化之图。 这个形象演变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是童年期,代表作是黄玉雪(Jade Snow Wong)的《华女阿五》(Fifth Chinese Daughter,1945)。第二是少年期,代表作是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的《女勇士》(The Woman Warrior:Memoies of a Girlhood Among Ghosts,1976)和谭恩美(Amy Tan)的《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1989)。第三是青年期,代表作是91年同时出版的三部小说:李健孙((Gus Lee)的《支那崽》(China Boy)、任璧莲(Gish Jen)的《典型的美国佬》(Tipical American)和雷祖威(David Wong Louie)的《爱的痛苦》(Pangs of Love)。第四是成熟期,代表作是伍慧明(Fae Nyenne Ng)的《骨》(Bone,1993)。 在第一个时期,华裔美国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就像初见世界的儿童——“乖娃娃”,这是华裔美国人在种族歧视还很严酷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带有普遍性的盲目讨好的面孔,隐隐显出些许奴性特征。在第二个时期的华裔美国小说里,我们可以看到文学形象少年期的症侯。最大的特征就是主人公对美国主流社会的判逆性的表露,以及最终能从较为积极的角度看待他们的根文化——华人文化传统。在第三个时期,几部几乎同时出版的小说则向我们展示了多元的、开始走上独立思想发展之路的华裔美国青年面孔。他们在美国主流社会文化和价值观教育的熏陶下长大(学校教育以及工作环境的影响),但却能开始做出虽不一定正确但非常独立而不受人摆布的判断。他们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中渐入佳境地生存下去,但他们还不太自信,对自己的看法也不太确定,他们还在摸索。到了第四个时期,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成熟的华裔美国人形象。他(她)能清楚地分析中美两种文化的利弊,做出选择,并有一颗宽容的文化包容之心。这是华裔美国人已经能自信地在美国社会融入并生存,走自我之路的绝佳比喻。 整篇论文在探讨华裔美国人形象沿革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借喻性质,也就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2-4
英文摘要  4-7
1 绪论  7-10
  1.1 研究的意义  7
  1.2 对相关概念的界定  7-8
  1.3 形象学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8-10
2 自卑的乖女孩——析第一时期华裔美国人形象  10-14
3 对民族文化的回归——华裔美国人形象成长的少年期  14-22
  3.1 昂首甩发的花木兰  14-18
  3.2 麻将桌上的母女——谭恩美小说人物形象探  18-20
  3.3 小结  20-22
4 特别的1991年——华裔美国人形象青年期的多元化  22-32
  4.1 引言  22
  4.2 学会用拳头说话——李健孙小说人物形象探  22-24
  4.3 典型的美国佬——任璧莲小说人物形象探  24-29
  4.4 冷眼旁观的酷小伙——雷祖威小说人物形象探  29-32
5 宽容的抉择——华裔美国人形象成熟期的到来  32-35
6 结论: 东西方文化属性的融合兼驳赵健秀  35-39
  6.1 矫枉过正的理想主义——对赵健秀人物形象设想的疑义  35-36
  6.2 结论  36-39
参考文献  39-40
附: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情况  40-41
致谢辞  41

相似论文

  1. 王蒙视野中的苏俄形象,I206.7
  2. 《诗经》和《圣经》中爱情诗的比较研究,I106.2
  3. 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I0-03
  4. 克莱门茨《大学比较文学》研究,I0-03
  5. 比较文学辨“异”研究,I0-03
  6. 汪曾祺论,I207.42
  7. 《品梦茶馆》中希尔对中国文化的欣赏与疏离,I561
  8. 外国人眼中的郑成功,K249.2
  9. 新时期红学新方法论,I207.411
  10. 塑造中国形象:论赛珍珠四部小说的影视改编,I712
  11. “国意”与“汉意”,I313.06
  12. 华裔美国文学中隐喻的认知分析,I712.074
  13. “对岸的诱惑”:虹影小说《K》译本中的“中国形象”研究,I207.42
  14. 汉族长篇小说中的蒙古形象研究,I207.42
  15. 蒙古人眼中的日本形象,I311
  16. 周作人散文中的日本形象,I207.6
  17. 论杨朔抗美援朝文学作品中的朝鲜形象,I206.7
  18. 论魏巍抗美援朝作品中的朝鲜形象,I206.7
  19. 《燕行录》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形象研究,I312
  20. 解读华裔美国文学中的文化身份认同,I712
  21. 汤亭亭家园叙述技巧解读:从《中国佬》到《孙行者》,I712.074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