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张之洞外交思想

作 者: 宁宁
导 师: 汤奇学;周乾
学 校: 安徽大学
专 业: 专门史
关键词: 张之洞 外交思想 “德义”外交 以夷制夷
分类号: K25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80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张之洞外交思想内容丰富,自成体系,其外交思想的发展转变与张之洞所面临的时代和本身的历练、文化背景尤其是儒学背景密切联系。以时间阶段来考察: 一是1885年以前为早期。其外交思想表现为在儒家精神指导下提倡“以德义为本”,即以王道的道德和仁义去感化外人以遏制战争。但同时他也开始对这种方针指导下的实践效果产生怀疑,再加上自身欲图摆脱书生习气,所以又建议辅之以近代外交手段处理外交事宜,诸如使用国际公法、利用列强矛盾等。 二是从1885—1894年间这一时期,其外交思想发生了转变:逐渐抛弃过去以“德义”服人的想法,较为务实、审时度势地处理实际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清政府在中法战争实践中所受的打击,另一方面与他自身经世致用思想不无关联。务实的作风在对中外实力认识和教案问题上有着具体表现。但是因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这种转变是无奈的而且是不全面的。 三是从1894年以后,这可以称为张之洞晚期外交思想。由于清政府面临的时局日危,他侧重于考虑如何能够在环邻进逼的情况下维持清的统治。这一时期“以夷制夷”从策略上升到战略高度,这是与张之洞对近代以来中外力量的认识以及传统“驭外敌”思想分不开的。这种“以夷制夷”具体又分为三个依次递进、不断深化的层面:结强援思想、结盟思想、均势思想。 从总体来说,张之洞外交思想仅是近代以来处于过渡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士大夫外交思想转变的一个缩影。但是我们注意到这种演变不仅具有时代特点,而且也具有了一定的独特性。这与张之洞自身因素:其处境历练和儒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总之,从张之洞的外交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时代剧变以及儒学对近代士大夫的深刻影响。

全文目录


前言  6-8
一、1885年以前“以德义为本”的外交思想  8-16
  (一) “以德义为本”的外交方针  8-11
  (二) 辅之以近代外交手段  11-16
二、1885-1894年间“舍理而言势”的外交思想  16-26
  (一) 外交思想转变的条件  16-17
  (二) “舍理而言势”  17-22
  (三) 这一时期张之洞外交思想中的两对矛盾  22-26
三、1894年以后“以夷制夷”外交思想  26-38
  (一) 以夷制夷战略  26-28
  (二) 甲午战争期间的结强援思想  28-30
  (三) 甲午战后的结盟思想  30-32
  (四) 20世纪初期的均势思想  32-38
结语  38-42
参考书目  42-45
后记  45-46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6

相似论文

  1. 中国和平发展视野下的邓小平对日外交思想研究,D820
  2. 莱斯特·皮尔逊的外交思想与实践,K711.52
  3.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价值取向,D820
  4.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比较研究,A841;A849.1
  5. 从儒家“中和”思想看晚清外交中的和战交锋,K252
  6. 两广督抚与晚清华工出国,K250.6
  7. 毛泽东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比较研究,A849;D829
  8. 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研究,A849.1
  9. 晚清十部经世文编中的外交思想,K252
  10. 抗战时期毛泽东外交思想探析,A841.6
  11. 李鸿章的劝导和1882年《朝美条约》的签订,K256
  12. 《书目答问》研究,G257
  13. 邓小平对美外交思想研究,A849.1
  14. 王韬改革思想研究,K256
  15. 恽毓鼎思想研究,K252
  16. 张之洞行政思想研究,D092
  17. 科德尔·赫尔外交思想研究,K712.5
  18. 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D820
  19. 嬗变中的两湖书院,K252
  20. 梁诚外交思想与实践研究,K252
  21. 论清末立宪中官制改革的两种主张,K257.5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 清后期(1840~1911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