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洋节流行的文化符号学透视

作 者: 袁娟
导 师: 杨晓明
学 校: 四川大学
专 业: 传播学
关键词: 洋节 传统节日 全球化 能指与所指 消费社会 符号化
分类号: G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767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的大城市,“洋节”流行现象日益成为国人生活中一道显在的文化景观,并对中国人,尤其是青年群体的行为、观念、生活方式产生了相当的影响。本文应用文化符号学的分析方法,立足于文化全球化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宏大背景,以中国传统节日的当代状况为参照系,对洋节行流现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符号学剖析,梳理出洋节流行的多种因素,以期对复兴中国传统节日有所借鉴,并以传统节日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为陷入消费主义泥淖中的现代人重建精神价值和意义体系。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论文的学术价值、论文的创新性、相关研究和论文所用的研究方法。 论文主体搭建了一个圆形理论框架:节日与文化(第二、三章)——文化与符号(第四章)——符号与消费(第五章第一节)——消费与文化(第五章第二、三节)——文化与节日(第六章),层层剖析、环环相扣。 第二章首先对洋节流行进行了现象描述,随即以较大篇幅介绍了中西方主要的传统节日,并在此基础上以传统的二元对立模式对中西方节日进行了文化差异的比较。 第三章反思传统节日的现代困境,梳理出现代化进程中导致节日衰落的原因,如文化的变迁(如农耕文化向工业文化转型、民族心理结构的外向性发展)、理性精神的发展、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以及官方文化保护意识的淡薄。 第四章分全面展开文化符号学的分析,从如何保证传播有效性的角度对节日文化符号化的必然性趋势进行了理论探索,对洋节流行所引入的精神狂欢对中国人特别是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巨大感召力进行了理论阐释。

全文目录


1 绪论  11-14
  1.1 论题的学术价值  11-12
    1.1.1 选题意义  11
    1.1.2 论文的主体界定  11-12
  1.2 论文的创新性及相关研究  12-13
  1.3 研究方法  13-14
2 “洋节”VS“土节”  14-34
  2.1 洋节流行之现象描述  14-15
  2.2 中西方主要传统节日概述  15-28
    2.2.1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  16-24
      2.2.1.1 春节  17-19
      2.2.1.2 元宵节  19-20
      2.2.1.3 清明节  20-21
      2.2.1.4 端午节  21
      2.2.1.5 乞巧节  21-22
      2.2.1.6 中元节  22
      2.2.1.7 中秋节  22-24
      2.2.1.8 重阳节  24
    2.2.2 西方主要传统节日  24-28
      2.2.2.1 圣诞节——Christmas  24-25
      2.2.2.2 情人节——Valengting's Day  25-26
      2.2.2.3 复活节——Easter  26
      2.2.2.4 愚人节——April Fool's Day  26-27
      2.2.2.5 万圣节——Halloween  27-28
      2.2.2.6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  28
      2.2.2.7 狂欢节——Carnival  28
  2.3 中西传统节日之文化差异  28-34
    2.3.1 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  30-32
    2.3.2 群体意识与自我意识  32-33
    2.3.3 饮食文化与精神文化  33-34
3 传统节日的现代困境  34-44
  3.1 现代化进程中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变迁  34-37
    3.1.1 经济基础的改变  35-36
    3.1.2 民族心理结构的重构——诸神退位,个性高扬  36-37
  3.2 理性精神的发展——娱神转向娱人  37-39
    3.2.1 理性精神  37-38
    3.2.2 娱乐化  38-39
  3.3 全球化浪潮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对弱势  39-41
  3.4 官方的文化保护意识淡薄对传统节日的忽视  41-44
4 节日与符号——洋节的中国化生存  44-61
  4.1 节日文化符号化的必然性探索  44-53
    4.1.1 节日文化与生俱来的符号特性  45-50
    4.1.2 节日的符号化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50-52
    4.1.3 节日符号化是图像时代来临的具体体现  52-53
  4.2 节日中的众神狂欢  53-56
    4.2.1 节日狂欢与身体的快乐  54
    4.2.2 节日狂欢与颠覆  54-56
  4.3 后现代语境下青年亚文化群的自我符号书写  56-61
    4.3.1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  57-59
    4.3.2 洋节,后现代的自我追寻  59-61
5 符号、消费与文化  61-78
  5.1 消费社会与符号经济  61-66
    5.1.1 消费社会的来临  61-65
    5.1.2 消费文化的意义——我消费,我快乐,我存在  65-66
  5.2 大众文化与流行现象  66-70
    5.2.1 大众文化——颠覆与快乐  67-68
    5.2.2 洋节受众的主体性选择  68-70
  5.3 商业、广告与传媒的盛宴  70-78
    5.3.1 洋节流行的原动力——商家与广告  71-74
      5.3.1.1 商家  72-73
      5.3.1.2 广告  73-74
    5.3.2 洋节流行的催化剂——传媒  74-78
      5.3.2.1 传媒——时尚的舞者  75-76
      5.3.2.2 时尚的祛魅  76-78
6 启示与反思  78-92
  6.1 洋节流行的启示  78-82
    6.1.1 正确面对文化全球化  78-80
    6.1.2 合理吸收大众文化有益成分,积极建设公民社会  80-82
  6.2 中国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复  82-92
    6.2.1 大众文化文本与民间文化文本的差异  82-83
    6.2.2 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  83-87
      6.2.2.1 民俗节日符号对民族自我意识的确立与巩固  84-85
      6.2.2.2 传统的“和”与现代的“和谐社会”  85-87
    6.2.3 复兴传统节日的途径  87-92
      6.2.3.1 通过商业全面推进节日的符号化  87-89
      6.2.3.2 政府的传统节日制度建设  89-92
7 结语  92-93
参考文献  93-94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94-95
声明  95-96
致谢  96

相似论文

  1. 中国电视媒体话语范式演变的多视角分析,G220
  2.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研究,D616
  3. 消费领域中的民族主义,G206
  4. 文化哲学视域下的普世价值,G02
  5. 中日民俗中禁忌文化的对比研究,K893.13
  6. 《为中国量身打造》奢侈品产业的新挑战,F723
  7. 学术资本主义与科技政策的相互影响,G322.0
  8. 试析女性时尚资讯网站对女性消费的引导,C913.3
  9. 宜家家居采购和供应管理模式与改善策略研究,F721.7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经理人思想道德素质研究,F272
  11. 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企业技术追赶路径研究,F273.1
  12. 全球化语境下上海与香港都市文化的比较研究,I207.42
  13. 试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及其意义,B565
  14. 中俄传统节日的文化对比,G04
  15.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视觉研究,G122
  16. 中国国家文化安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G120
  17. 全球化视域中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建设,G122
  18. 全球化背景下中俄青年亚文化对比,G04
  19. 消费文化语境下的女性主体意识,I206.6
  20. 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保障水平的影响,D632.1
  21. 马克思视阈下的全球化与普世价值构建,A811

中图分类: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 中国 > 文化专题研究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