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中空纤维致密膜基吸收脱除CO_2研究

作 者: 孙承贵
导 师: 曹义鸣
学 校: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专 业: 化学工程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致密膜基吸收 传质机理
分类号: TQ028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87次
引 用: 8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CO2 气体吸收和脱除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传统气体吸收装置(如填料塔和除气器)在工业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常常会产生雾沫夹带、液泛、漏液等问题。膜基气体吸收(简称膜基吸收)是膜技术与气体吸收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杂化膜过程,采用非多孔膜基吸收器,可防止鼓泡和膜穿透现象的发生,实现气液两相独立操作。以硅橡胶/聚砜中空纤维复合膜组件为膜基吸收器,研究膜基吸收脱除CO2 纯气的传质机理,考察吸收剂种类(NaOH、MEA、DEA、TEA)、NaOH浓度、吸收剂流速、吸收剂压力和气相压力对CO2 传质速率的影响。实验发现,物理吸收时,液膜阻力较大,CO2 在液相中的传质为控制步骤;化学吸收时,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能增强液相传质,提高CO2 速率,当吸收剂为2×103mol·m-3NaOH 溶液时,CO2 传质速率与CO2 在硅橡胶/聚砜中空纤维复合膜中的传质速率接近。同时,建立数学模型对传质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与实验现象相一致的结果。为考察致密膜基吸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以φ200 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商业组件为膜基吸收器,淡水和海水为吸收剂,进行了CO2、N2 纯气吸收和脱除CO2/N2 混合气中CO2 的实验。结果表明,膜基吸收法易于放大,不仅具有较高的CO2 传质系数(9.5×10-7mol·m2·s-1·kPa-1),而且CO2/N2 分离系数α达到47。减少气相流量或增大液相流量均可提高过程的传质速率,提高CO2 的脱除率,当气液体积流量比为4:25 时,CO2 脱除率达到70%以上。

全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0-30
  1.1 二氧化碳分离的应用背景  10-12
    1.1.1 “温室效应”的起因和现状  10-12
    1.1.2 石油化工工业中二氧化碳的分离  12
  1.2 二氧化碳分离技术概述  12-19
    1.2.1 吸附法  12-13
    1.2.2 吸收法  13-15
    1.2.3 低温蒸馏法  15
    1.2.4 膜分离技术  15-19
  1.3 膜接触器  19-22
    1.3.1 膜接触器定义、分类、特点  19-21
    1.3.2 膜接触器工作原理  21
    1.3.3 膜接触器穿透压力  21-22
    1.3.4 膜接触器应用  22
  1.4 膜基吸收脱除CO_2 研究进展  22-28
    1.4.1 国外研究进展  23-27
    1.4.2 国内研究进展  27-28
  1.5 论文选题及论文结构  28-30
第二章 实验部分  30-37
  2.1 实验试剂、设备及仪器  30-31
    2.1.1 实验试剂  30
    2.1.2 实验设备及仪器  30-31
  2.2 实验方法  31-34
    2.2.1 硅橡胶/聚砜中空纤维复合膜膜基吸收CO_2 纯气实验方法  31-32
    2.2.2 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膜基吸收脱除CO_2 实验方法  32-34
  2.3 实验数据处理  34-37
第三章 中空纤维致密膜基吸收CO_2纯气实验  37-50
  3.1 引言  37
  3.2 传质过程分析  37-39
  3.3 硅橡胶/聚砜中空纤维复合膜CO_2 传质系数  39-40
  3.4 硅橡胶/聚砜中空纤维复合膜膜基吸收CO_2 传质速率  40-48
    3.4.1 吸收剂种类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40-42
    3.4.2 NaOH 浓度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42-43
    3.4.3 液相流量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43-44
    3.4.4 液相压力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44-45
    3.4.5 气相压力对传质速率的影响  45-47
    3.4.6 几种分离方式的传质速率比较  47-48
  3.5 小结  48-50
第四章 中空纤维致密膜基吸收CO_2传质过程理论分析  50-61
  4.1 引言  50
  4.2 膜基吸收传质经验传质关联式  50-52
    4.2.1 管程分传质系数经验关联式  51
    4.2.2 壳程分传质系数经验关联式  51-52
  4.3 膜基吸收传质系数理论值计算  52-54
    4.3.1 气相分传质系数理论值  52
    4.3.2 聚合物膜内传质系数  52-53
    4.3.3 液相分传质系数理论值的计算  53
    4.3.4 总传质系数的计算  53-54
  4.4 化学反应对传质的增强作用  54-55
  4.5 理论分析结果与讨论  55-60
    4.5.1 不同传质关联式对壳程分传质系数的关联  55-56
    4.5.2 化学反应速率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  56-58
    4.5.3 液相流量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  58
    4.5.4 液相压力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  58-59
    4.5.5 气相压力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  59-60
  4.6 小结  60-61
第五章 中空纤维致密膜基吸收法在CO_2脱除中的应用  61-82
  5.1 引言  61
  5.2 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组件的选用  61-62
  5.3 膜基吸收CO_2 纯气实验结果与讨论  62-69
    5.3.1 液相压力对CO_2 传质速率的影响  62-63
    5.3.2 液相压力对N_2 传质速率的影响  63
    5.3.3 液相压力对CO_2/N_2 分离系数的影响  63-64
    5.3.4 液相流量对CO_2 纯气传质速率的影响  64-65
    5.3.5 液相流量对N_2 纯气传质速率的影响  65-66
    5.3.6 液相流量对CO_2/N_2 分离系数的影响  66-67
    5.3.7 气相压力对CO_2 纯气传质速率的影响  67-68
    5.3.8 气相压力对N_2 纯气传质速率的影响  68
    5.3.9 气相压力对CO_2/N_2 分离系数的影响  68-69
  5.4 膜基吸收脱除混合气中CO_2 实验结果与讨论  69-80
    5.4.1 膜基吸收脱除CO_2 过程实现稳态时间  69-70
    5.4.2 淡水、海水为吸收剂时CO_2 脱除效率比较  70-72
    5.4.3 气相流量对CO_2 脱除效率的影响  72-73
    5.4.4 液相流量对CO_2 脱除效率的影响  73-75
    5.4.5 气相压力对CO_2 脱除效率的影响  75-76
    5.4.6 液相压力对CO_2 脱除效率的影响  76-78
    5.4.7 重复性实验  78-79
    5.4.8 稳定性实验  79-80
  5.5 小结  80-82
第六章 结论  82-84
参考文献  84-90
符号说明  90-92
作者简介及发表文章  92-93
致谢  93

相似论文

  1. 超临界流体制备多孔聚合物的传质特性研究,TQ311
  2. 响应面法优化白芍中芍药苷的超临界流体提取工艺及过程的数学模拟,TQ464.3
  3.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TS225.19
  4. 微波场强化中草药提取的传质机理研究,TQ461
  5. 中空纤维更新液膜稳定性及传质机理研究,TQ028.8
  6. 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塔的设计研究,X773
  7. 同槽电解锰和二氧化锰工艺条件及传质机理的研究,TQ137.11
  8. 纤维素中空纤维膜基萃取的油品脱硫研究,TE624.55
  9. 微通道内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成形与传质机理研究,TB383.1
  10. 多相反应器内流体颗粒传质、破裂分散和聚并行为的研究,TQ021
  11. 中空纤维更新液膜传质机理研究,U414
  12. 分离CO_2固定载体膜传质机理及其膜过程模拟和优化研究,TB383.2
  13. 减压膜蒸馏及其分离含铬溶液的研究,TQ028.3
  14. Cu(II)在中空纤维更新液膜中的传质行为研究,X703.1
  15. φ38脉冲筛板柱液滴直径分布的研究和模拟,TQ028.3
  16. DMF+KSCN萃取分离苯和环己烷及液液平衡研究,TQ028.3
  17. 液液萃取相平衡的研究及工程应用,TQ028.32
  18. 陶瓷膜疏水改性与真空膜蒸馏过程模拟研究,TQ028.8
  19. 共沸混合物分离过程综合,TQ028
  20. 膨胀石墨对油及苯基有机分子的吸附性能研究,TQ028.15
  21. 疏水性SBA-15/PDMS杂化膜制备及分离乙醇/水的研究,TQ028.8

中图分类: > 工业技术 > 化学工业 > 一般性问题 > 化工过程(物理过程及物理化学过程) > 分离过程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