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淮南粉煤灰环境影响及沉陷地生态修复模式初探

作 者: 史永红
导 师: 崔龙鹏
学 校: 安徽理工大学
专 业: 环境工程
关键词: 淮南矿区 粉煤灰 采煤沉陷地 有害元素 环境效应 生态修复
分类号: X171.4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87次
引 用: 6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淮南是座煤炭城市,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多年来,煤炭开采业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能源支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煤炭开采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大量工业固体废弃物(尤其煤矸石和粉煤灰)产生与堆置,大面积采煤沉陷地的形成。不仅占用、毁坏了大量土地资源,而且破坏淮南矿区生态景观,污染矿区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矿区经济发展以及人民正常生产、生活。 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是“生态矿区”和“生态淮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面对矿区土地资源的稀缺和煤电工业固体废物(煤矸石和粉煤灰)“三化”(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处置严峻形势,煤矸石和粉煤灰用于采煤沉陷地填充复垦仍是一个重要处置途径。因此,粉煤灰和煤矸石(前人已做研究)环境生态效应研究是实施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生态矿区”的基础。 本论文追踪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系统分析了淮南采煤沉陷地特征,着力研究了粉煤灰中有害元素的可迁移性和环境效应,依据《淮南生态市建设规划》(2003-2020年),初步探讨了淮南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模式。其宗旨是,通过“地质环境综合整治、工业固体废物填充复垦、沉陷地水域资源化和生态重建”系统工程实施,持续推进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逐步建设矿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建成华东大型循环经济型“生态矿区”,实现“生态淮南”建设目标。

全文目录


摘要  7-8
Abstract  8-9
1 绪论  9-14
  1.1 基本概念  9-10
    1.1.1 采煤沉陷地  9
    1.1.2 生态修复  9-10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0-14
    1.2.1 “三大基地”与“采煤沉陷地”  10-12
    1.2.2 “生态矿区”与“生态淮南”  12-14
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生态修复技术  14-23
  2.1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4-18
    2.1.1 国外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现状  14-15
    2.1.2 国内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现状  15-16
    2.1.3 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新进展  16-18
  2.2 采煤沉陷地修复技术  18-23
3 采煤沉陷地  23-29
  3.1 采煤沉陷地现状与预测  23-25
  3.2 采煤沉陷地特征  25-26
  3.3 矿区生态环境破坏  26-29
4 粉煤灰有害元素环境效应  29-55
  4.1 粉煤灰排放与矿区环境  29-30
    4.1.1 粉煤灰排放现状和预测  29
    4.1.2 粉煤灰与矿区环境  29-30
  4.2 粉煤灰中有害元素丰度  30-35
    4.2.1 有害元素仪器分析  30-32
    4.2.2 有害元素含量及初步评价  32-35
  4.3 有害元素迁移性评价  35-43
    4.3.1 BCR逐级提取及仪器分析  35-36
    4.3.2 有害元素迁移性评价  36-43
  4.4 水环境效应调查  43-50
    4.4.1 研究方案与元素分析  43-44
    4.4.2 有害元素水环境效应评价  44-50
  4.5 土壤环境效应调查  50-55
    4.5.1 研究方案与元素分析  50-52
    4.5.2 有害元素土壤环境效应评价  52-55
5 粉煤灰有害元素污染控制措施  55-61
  5.1 粉煤灰有害元素的风险评估  55
  5.2 粉煤灰有害元素污染防治措施  55-61
    5.2.1 化学物防治法  55-56
    5.2.2 生物法(植被修复)  56-58
    5.2.3 干法覆盖技术  58-60
    5.2.4 其它综合方法  60-61
6 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  61-69
  6.1 生态修复目标与原则  61-62
    6.1.1 修复目标  61
    6.1.2 基本原则  61-62
  6.2 生态修复模式建立  62-64
    6.2.1 生态修复实践  62-64
    6.2.2 采煤沉陷地基本类型  64
  6.3 采煤沉陷地生态修复分区  64-67
    6.3.1 目的与任务  64-65
    6.3.2 生态修复分区  65-67
  6.4 各矿井区生态修复模式  67-69
    6.4.1 报废型矿井区  67
    6.4.2 衰退型矿井区  67-68
    6.4.3 兴盛型矿井区  68-69
7 结论与建议  69-71
  7.1 结论  69
  7.2 建议  69-71
参考文献  71-76
致谢  76

相似论文

  1. 粉煤灰制备低温陶瓷泡沫材料的研究,TU52
  2. 改性粉煤灰处理氨氮废水的研究,X703
  3. 1200吨全自动粉煤灰蒸压砖成型装备液压系统研究与设计,X705
  4. 粉煤灰页岩烧结砖烧结过程中硫的固定及硫释放规律的研究,X701.3
  5. 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F205
  6. 多组分掺合料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开裂性能研究,TU528
  7. 应用等离子体质谱八级杆碰撞反应池技术测定化妆品中有害元素的研究,O657.63
  8. 红外炉与壁炉用轻质耐火材料的制备与性能,TQ175.1
  9. 改性粉煤灰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实验研究,X703
  10. 辽河河口区河网生态修复技术空间配置方法研究,X171.4
  11. 电石灰改良盐渍土底基层试验研究,U412.22
  12. 海工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开裂研究,TU528
  13. 氯盐侵蚀和冻融循环下高强粉煤灰混凝土的粘结强度研究,TU528
  14. 粉煤灰吸附—再生处理PNP和MB废水的特性研究,X703
  15. A火力发电公司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的可行性研究,F426.61
  16. 杭嘉湖平原河道生态建设理论与应用研究,TV85
  17. 骨架孔隙结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组成设计方法与性能变化规律研究,U414
  18. 基于RS的阜新地区自然生态修复监测研究,P237
  19. 粉煤灰制备聚氯化铝工艺研究,X703.5
  20. 人工湿地修复沈抚灌渠污水研究,X703
  21. 粉煤灰沸石的合成及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X703

中图分类: > 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 环境科学基础理论 > 环境生物学 > 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 >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