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大气细颗粒物早期生物效应与标志物研究

作 者: 林治卿
导 师: 晁福寰;袭著革
学 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专 业: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关键词: PM2.5 气管滴注染毒 早期生物效应 标志物
分类号: R12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24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颗粒物是一种重要的空气污染物,颗粒物的大小、形态和组成与健康密切相关。特别是颗粒物粒径大小,决定了其能否吸入呼吸部位以及在呼吸系统沉积部位,直接导致其健康影响的差异。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的发展、机动车辆的增加,大气颗粒物污染尤其细颗粒物(PM2.5)污染越来越严重,并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注。现有资料充分表明,可吸入颗粒物中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是细颗粒物,即PM2.5。PM2.5在IP中占相当大的比重,约为70%,由于它的形态和组成相当复杂,不仅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如苯并芘(B(a)P),而且富集许多重金属如Pb,Cd,Cr等,更容易沉降在呼吸道及深部肺泡内。本课题通过建立PM2.5气管滴注染毒的实验动物模型,应用生化实验,改进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以及免疫组化技术等相关的生物学方法,检测PM2.5气管滴注染毒致实验动物氧化损伤、遗传毒性和免疫毒性等指标探讨PM2.5的生物效应,筛选人群健康监测早期灵敏的生物效应标志物。 研究结果如下: (1)大气颗粒物检测:采样点检测结果表明采暖期大气PM2.5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非采暖期,采暖期PM2.5细颗粒物超标率为84.85%,超标倍数为2.41(1.18-6.28)倍;非采暖期PM2.5细颗粒物超标率为22.50%,超标倍数为1.24(1.00-1.46)倍;元素分析结果表明PM2.5载带重金属的能力高于PM10和TSP。 (2)PM2.5气管滴注染毒大鼠氧化损伤毒性实验:结果表明,7d染毒大鼠后,肺氧化损伤测定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MDA含量和GSH-Px活性都呈一个降低的趋势,外周血结果表明实验组较对照组MDA含量表现为升高的趋势,GSH-Px活性表现为降低的趋势,这种改变可以证实整体PM2.5颗粒物具有比较明确的氧化损伤毒性,但同一采样期在两个作用剂量下,肺匀浆MDA含量表现随剂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GSH-Px活性表现随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外周血两项检测指标的变化趋势与肺相反;14d染毒大鼠后,除实验组外周血GSH-Px活性与对照组比较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外,其他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同一采样期在两个作用剂量下,肺MDA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而降低,GSH-Px活性表现不稳定,

全文目录


中文摘要  6-9
英文摘要  9-11
中英文缩写字表  11-12
前言  12-15
第一部分 大气颗粒物检测  15-21
  1 材料与方法  15
  2 结果  15-20
    2.1 不同粒径大气颗粒物污染状况  15-18
    2.2 大气颗粒物载带重金属含量分析  18-20
  3 讨论  20-21
第二部分 大气细颗粒物的氧化损伤效应  21-27
  1 材料与方法  21-22
    1.1 材料  21
    1.2 实验方法  21-22
      1.2.1 大气细颗粒物气管滴注染毒大鼠模型的建立  21-22
      1.2.2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22
      1.2.3 MDA含量的测定  22
      1.2.4 GSH-PX活性测定  22
  2 结果  22-24
    2.1 细颗粒物染毒7d对大鼠的氧化损伤  22-23
    2.2 细颗粒物染毒14d对大鼠的氧化损伤  23-24
  3 讨论  24-27
第三分 大气细颗粒物的遗传毒性效应  27-33
  1 材料与方法  27-29
    1.1 材料  27
    1.2 实验方法  27-29
      1.2.1 大气细颗粒物气管滴注染毒大鼠模型的建立  27
      1.2.2 组织细胞DNA损伤的测定  27-29
  2 结果  29-30
    2.1 细颗粒物染毒7d对大鼠细胞DNA的损伤  29
    2.2 细颗粒物染毒14d对大鼠细胞DNA的损伤  29-30
  3 讨论  30-33
第四部分 大气细颗粒物的免疫毒性效应  33-37
  1 材料与方法  33-34
    1.1 材料  33
    1.2 实验方法  33-34
      1.2.1 大气细颗粒物气管滴注染毒小鼠模型的建立  33
      1.2.2 MTT比色法测定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  33-34
  2 结果  34-35
    2.1 细颗粒物染毒7d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34-35
    2.2 细颗粒物染毒14d对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35
  3 讨论  35-37
第五部分 大气细颗粒物的环境雌激素效应  37-41
  1 材料与方法  37-38
    1.1 材料  37
    1.2 实验方法  37-38
      1.2.1 基因重组酵母(YM-ADER-ERE株)检测系统的建立  37-38
      1.2.2 大气细颗粒物环境雌激素效应的测定  38
  2 结果  38-39
    2.1 采暖期大气细颗粒物的环境雌激素效应  38-39
    2.2 非采暖期大气细颗粒物的环境雌激素效应  39
  3 讨论  39-41
小结  41-43
参考文献  43-47
文献综述  47-56
在学期间发表的综述和论文(全文)  56-61
致谢  61-62

相似论文

  1.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价值,R542.22
  2.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对食管癌和胆管癌诊断的临床评价,R735.1
  3. 基于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对乙型肝炎抗HBc和抗HBe的精密测定,R512.6
  4. 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中的临床意义,R580
  5. 联合检测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R737.9
  6.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尿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分析,R692.3
  7. 血清中内源性磷酸化肽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在肺癌中应用,R734.2
  8. 农作物秸秆燃烧排放PM2.5中有机物的研究,X712
  9. 低砷饮水暴露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膳食营养因素作用的研究,R151
  10. 肺癌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的临床意义,R734.2
  11. 不同地区颗粒物毒性的比较实验研究,R114
  12. 甲醛暴露所致工人早期遗传损伤的研究,R131
  13. 甲状腺癌血DNA甲基化谱的研究,R736.1
  14. Oct-4在皮肤肿瘤的表达,R739.5
  15. 婴幼儿肺炎心肌标志物及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R446.6
  16. 多参数生物标志物法重建冰期/间冰期日本海生态环境变化,X145
  17. 深圳市大学城大气颗粒物(PM_(2.5))污染特征分析及源解析,X513
  18. 大气颗粒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研究,X831
  19. H-FABP、IMA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R542.22
  20. SPP-1、GDF-15和CXCL-1在人小肝癌中表达的初步研究,R735.7
  21. 端粒缩短及DNA损伤与大肠癌的相关性研究,R735.34

中图分类: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卫生学 > 环境卫生、环境医学 > 气候卫生与大气卫生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