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作 者: 韦鹏
导 师: 景汉朝
学 校: 河北大学
专 业: 诉讼法学
关键词: 人民调解制度 民事纠纷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 反思 重构
分类号: D926.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360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特有的一种诉讼外纠纷解决制度,被誉为司法制度中的“东方经验”。在解决纠纷上,人民调解时间短、费用低,在解决纠纷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当事人的主体作用,求得纠纷的圆满解决。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由于工作机制的不合理,调解员素质不高、调解方法的陈旧和单一调解协议的效力弱、人民法院对民事调解组织指导的不力等方面的原因,人民调解呈现出衰落的迹象。而反观国外,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ADR)正在蓬勃发展。ADR 的功能和价值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这给我们反思人民调解制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我们看到,后诉讼时代的法治理念,民事诉讼机制的功能性缺陷,传统的调解文化,民事纠纷的类型化理论为重构人民调解提奠定了理论基础,而实际的纠纷解决需要,民事司法改革的内在要求则是重构人民调解的现实基础。在坚持人民调解民间性、自治性的思路下,要加强人民调解的规范化建设,表现在调解组织的健全化、完善化,调解过程的程序化,人民调解员的规范化,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指导的制度化,调解协议的效力化。为了更有效地解决纠纷,建构基层人民法院附设人民调解制度,以实现人民调解与诉讼机制的联通互动。

全文目录


引言  8-9
第1章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人民调解制度  9-28
  1.1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ADR)  9-21
    1.1.1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概念、特征和基本类型  9-11
    1.1.2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的功能和价值  11-12
    1.1.3 诉讼外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状况的域外考察  12-21
  1.2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21-28
    1.2.1 人民调解的定义、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原则及基本程序  21-22
    1.2.2 人民调解的特点  22-23
    1.2.3 人民调解原则作为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的思考  23
    1.2.4 人民调解的发展过程  23-26
    1.2.5 人民调解的新发展  26-28
第2章 我国现行人民调解制度的反思  28-38
  2.1 人民调解制度的现状分析  28-35
    2.1.1 从统计数字分析,人民调解作用降低、功能弱化单一  28-31
    2.1.2 从实证调研分析,人民调解显现出形式化趋势  31-33
    2.1.3 从人民调解员角度分析,不适应新形势下调解工作的需要  33-34
    2.1.4 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不到位,或流于形式化  34
    2.1.5 人民调解协议的性质和效力规定欠妥当  34-35
  2.2 原因分析  35-38
    2.2.1 社会经济生产方式转型方面的原因  35-36
    2.2.2 社会组织结构变化方面的原因  36
    2.2.3 社会政治环境方面的原因  36-37
    2.2.4 法律意识方面的原因  37-38
第3章 重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基础  38-48
  3.1 重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38-44
    3.1.1 后诉讼时代的法治理念是重构人民调解制度的理论基石  38-40
    3.1.2 民事诉讼机制的功能性缺陷为重构人民调解制度提供了制度空间  40-42
    3.1.3 中国传统的调解文化是重构人民调解制度的文化基础  42-43
    3.1.4 民事纠纷类型化理论为重构人民调解制度提供了可操作性空间  43-44
  3.2 重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现实基础  44-48
    3.2.1 纠纷解决的实际需要  44-46
    3.2.2 重构人民调解制度是进行民事司法改革的客观要求  46-48
第4章 重构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思路  48-60
  4.1 人民调解制度的规范化建设  49-54
    4.1.1 调解组织的健全化、完善化  49-50
    4.1.2 调解过程的程序化  50-52
    4.1.3 人民调解员的规范化问题  52-53
    4.1.4 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指导的制度化  53-54
    4.1.5 调解协议的效力化  54
  4.2 与民事诉讼机制衔接的设想  54-60
    4.2.1 基层法院附设人民调解制度之定义  55-56
    4.2.2 基层法院附设人民调解制度的具体构想  56-57
    4.2.3 基层法院附设人民调解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57-60
结束语  60-61
参考文献  61-63
致谢  63

相似论文

  1. 光学零件表面轮廓干涉测量方法研究,TG84
  2. 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算法研究,V249.328
  3. 配电网故障定位与网络重构算法的研究,TM727
  4. 电视文化生态的建构,G220
  5. 反思式生活,自我人种志式书写,G633.41
  6. 碳酸根柱撑水滑石的制备及结构重构性能研究,TQ424.2
  7. 高中生物反思性教学研究,G633.91
  8.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七年:一位亲历者的自我反思,G632.3
  9. 英国大学生个人发展规划研究,G649.561
  10. 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教学反思研究,G420
  11. 高职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的问题与反思,G712.3
  12. 长期高盐饮食诱导Wistar大鼠血管重构的机制及替米沙坦干预,R544.1
  13. 微带天线的频率可重构及其与滤波器的协同设计,TN822
  14. 即时通讯时代人的主体性反思,N02
  15. 阿托伐他汀抗氧化作用对血管损伤小鼠血管重构的影响,R543
  1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高血压心血管重构的相关性研究,R544.1
  17. 教师实践知识的形成及发展研究,G451.1
  18. 语文教学“泛人文性”问题的反思与对策,G633.3
  19. 高中化学学困生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G633.8
  20. 化学技术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哲学思考,X820.3
  21. 儒家人性论与转型期人性价值的建构,B222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法律 > 中国法律 > 司法制度 > 法院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