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通往救赎之路

作 者: 徐则臣
导 师: 曹文轩
学 校: 北京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父亲”想像 世纪之交 救赎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5年
下 载: 634次
引 用: 2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新时期以来的小说中,关于“父亲”的想像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略。先是张承志、张炜的“父亲”想像,他们笔下的“父亲”主要是精神引导者的形象,更多的具有抽象意义上的象征符码作用。到先锋小说家的作品里,“父亲”则成了被“审”和“弑”的对象,莫言、洪峰开启了“自暴家丑”的先河,率先将“父亲\父辈”暴露在太阳底下,其后,余华则以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将“父亲”彻底送到了“敌人”的队伍里,成为被颠覆和打倒的对象,“父亲”的神坛因之陷落。然后是 1990 年代,以“新生代”作家为主,重新对“父亲”作了属于这一个特定时代的想像,他们把“父亲”从意识形态的背景下解放出来,让他们回归到平凡的欲望的肉身,“父亲”们在这批作品里开始了作为“人”的日常生活,这方面代表的作品主要有朱文的《我爱美元》、吴玄的《西地》,以及莫言的《野骡子》等。最后是本论文着力论述的部分,即世纪之交的“父亲”想像。 从 1990 年代中后期到 21 世纪初几年中,出现了一批以“父亲”为描述对象的小说,包括电影。比如小说须一瓜的小说《海瓜子,薄壳的海瓜子》、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我和父亲》、东西的小说《我们的父亲》、艾伟的小说《寻父记》、墨白的小说《父亲的黄昏》、魏微的小说《寻父记》等。在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中,体现了相近乃至相同的“父亲”想像:对“父亲”的宽容、怜悯和理解,并且显示了不同程度的忏悔和救赎意识,甚至于不乏有将“父亲”神圣化的努力。这是新时期以来的“父亲”想像的新动向,也是“父亲”想像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抽象的象征符码到感性的、具体的“人”;从高高在上的“精神之父”到回到大地上的欲望的肉身;从被仰视到被俯视到被平视,及至重新出现了被仰视的趋势。而这种仰视的“父亲”想像,却是有别于张承志、张炜等人的想像,它根源于作家和这个时代对“父亲”意义的重新发现,寄托了不同程度的忏悔和救赎的愿望,并为之努力。

全文目录


前言  4-6
第一章 通往救赎之路  6-20
  一、宽容、怜悯和温情  7-9
  二、忏悔与救赎  9-13
  三、“父亲”形象的神圣化  13-15
  四、两种“神圣”  15-20
    1、张承志:黄河,“精神之父”  15-16
    2、张炜:大地上的智识者,“长兄为父”  16-18
    3、两种“神圣”的差异  18-20
      (1) 张承志的“父亲崇拜”  18-19
      (2) 张炜的“精神引领者”  19-20
      (3) 当下“父亲”神圣化趋势的特质  20
第二章 回归平凡的肉身  20-32
  一、神坛的陷落  20-26
    1、莫言:敞开“父辈”的隐私  22-23
    2、洪峰:“渎神”之初  23-25
    3、余华:反抗“父法”  25-26
  二、回归平凡的肉身  26-32
    1、作为同谋的平等肉身  27-28
    2、平视欲望之父  28-32
    3、“父亲”漫长的肉身化之路  32
第三章 当下“父亲”想像的必然性及其结构模式(结语)  32-37
  一、现实主义的回潮:重新审视血缘上的父子关系  33
  二、多元语境下作家的人文情怀  33-34
  三、当下“父亲”想像中的结构模式  34-37
    1、子辈——父辈  34
    2、知识分子或潜在的知识分子——农民  34-35
    3、城市\幸福——乡村\苦难  35-37
参考文献  37-38

相似论文

  1.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2. 用生命擦拭生命,I207.42
  3. 史蒂芬·金《肖申克救赎》中的新哥特因素,I712.074
  4. 毛姆原型投射下《月亮与六便士》的心理学分析,I561.074
  5. 金基德电影暴力美学研究,J905
  6. 走向生命的圆融,I206.6
  7. 中西文学中人性回归主题比较研究,I106
  8. 权力与自由的冲突,I712
  9. 曹禺与奥尼尔戏剧“家”的主题研究,I106.3
  10. 苦难与救赎,I207.42
  11. 肉体和灵魂的救赎,I207.42
  12. 寻找精神的救赎—梯姆·奥布莱恩的《他们携带的物品》的原型解读,I712
  13. 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罪与赎,I712.074
  14. 基督教文化视野下的《蝇王》释读,I561
  15. 《恶之花》的救赎观及其意义,I565
  16. 寻求反抗下的终极救赎,I512
  17. 宫泽贤治文学与基督教,B978
  18. 现代魔幻主义作品的美学意蕴,B83-0
  19. 马克斯·韦伯的文化社会学对卢卡奇美学思想的影响,C91-06
  20. 审美救赎论研究,B83-0
  21. 试论材料在艺术流变中的担当,J211.6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