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罪与赎

作 者: 辛悦照
导 师: 李忠华
学 校: 中国海洋大学
专 业: 英语语言文学
关键词: 弗兰纳里.奥康纳 原罪 救赎
分类号: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40次
引 用: 0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被认为是20世纪坚决捍卫天主教的作家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在因患红斑狼疮而短暂的一生中,奥康纳共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慧血》(1952)和《暴力夺魁》(1960),及三十一篇短篇小说,其中19篇收于《好人难寻》(1955)和《上升的必将汇合》(1965)。她的短篇小说深受读者欢迎并为之带来了声誉。奥康纳的书信和评论文章被整理汇编成集,分别是《生存的习惯》与《神迹与表现》。奥康纳本人是纯粹的宗教产物。在她看来,一切事物包括她的疾病,都与宗教有关。宗教是她永恒的主题,通过其作品,奥康纳试图把那些已堕落和仍沉浸于罪恶中的现代人从罪中解救出来,并使其重归上帝。本文主要探究弗兰纳里.奥康纳四篇短篇小说中的罪赎观,四篇小说分别是《人造黑人》、《难民》、《圣灵的殿堂》、《启示》。全文分为四部分,包括绪论,罪,赎,以及结语。绪论部分交代了奥康纳的生平,作品以及对奥康纳研究的现状。第二章主要探究了罪的问题,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就什么是原罪、其发展历史及具体体现(即七宗罪)等做了表述。第二部分从家庭背景和社会背景两方面揭示了为何奥康纳对于罪情有独钟。就家庭背景而言,作为一名天主教徒,生活在南方圣经带,奥康纳深深地为宗教所影响,后者成了她意识的一部分。奥康纳笃信原罪论,即人生来就有罪,源自始祖亚当。就社会环境而言,奥康纳生活在一个混乱的年代,一个崇尚拜金主义的年代。宗教失去了固有的至高权。罪充斥于美国,乃至全世界。作为一位敏感的作家,奥康纳揭示了现代物质主义世界中的罪行现实。第三部分探究了奥康纳四篇短篇小说中的罪,例如,傲慢、自私等。奥康纳认为写作是一种使命活动,她希望让读者了解皈依上帝的重要性。第三章探讨了奥康纳在四篇短篇小说中所采用的独特的救赎方式,即以暴力与死亡及道成肉身的形式来唤醒人们并使之获救。在奥康纳看来,暴力和死亡不仅是适当的方式而且是上帝亲许的,她希望借此来唤醒在罪恶世界中的人们并使他们回归上帝。她发现暴力和死亡非常适用于她小说中的人物们,使他们回到现实,并为接受神恩而准备。道成肉身是奥康纳的另一种救赎方式。天主教徒笃信天父上帝派耶稣来到人世,作为上帝肉身化的耶稣的生活、痛苦、受难及死亡都是为了偿还人类的罪的。最后的结语部分对全文进行了简略的总结,得出奥康纳作为“南方世界的文学先知”,她的小说在上帝与人类之间建起了桥梁,揭示罪恶的现实,给人以警告。

全文目录


摘要  5-7
Abstract  7-10
1. Introduction  10-15
  1.1 A Biographical Note on O'Connor  10-11
  1.2 Literature Review  11-15
2. Sin  15-26
  2.1 Original Sin  15-17
  2.2 O'Connor's Special Interests in Sin  17-18
    2.2.1 Family Background  17-18
    2.2.2 Social Background  18
  2.3 Sins in O'Connor's Short Stories  18-26
    2.3.1 Sin of Pride  19-23
    2.3.2 Sin of Selfishness  23-26
3. Salvation  26-34
  3.1 Violence and Death  26-30
  3.2 Incarnation  30-34
4. Conclusion  34-36
Bibliography  36-38
Acknowledgements  38-39
个人简历  39
发表的学术论文  39

相似论文

  1. 日常生活审美化的伦理研究,B82-05
  2. 用生命擦拭生命,I207.42
  3. 史蒂芬·金《肖申克救赎》中的新哥特因素,I712.074
  4. 毛姆原型投射下《月亮与六便士》的心理学分析,I561.074
  5. 金基德电影暴力美学研究,J905
  6. 走向生命的圆融,I206.6
  7. 中西文学中人性回归主题比较研究,I106
  8. 权力与自由的冲突,I712
  9. 曹禺与奥尼尔戏剧“家”的主题研究,I106.3
  1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X2
  11. 苦难与救赎,I207.42
  12. 肉体和灵魂的救赎,I207.42
  13. 寻找精神的救赎—梯姆·奥布莱恩的《他们携带的物品》的原型解读,I712
  14. 基督教文化视野下的《蝇王》释读,I561
  15. 《恶之花》的救赎观及其意义,I565
  16. 寻求反抗下的终极救赎,I512
  17. 宫泽贤治文学与基督教,B978
  18. 现代魔幻主义作品的美学意蕴,B83-0
  19. 马克斯·韦伯的文化社会学对卢卡奇美学思想的影响,C91-06
  20. 审美救赎论研究,B83-0

中图分类: >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