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民俗学视野下的赵树理研究

作 者: 赵坤
导 师: 席扬
学 校: 福建师范大学
专 业: 中国现当代文学
关键词: 赵树理 精神内涵 民俗事象 民俗结构功能 审美机制 地方戏曲
分类号: I207.42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10年
下 载: 175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发展的进程中,赵树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正如赵树理不平坦的人生经历以及不平坦的创作道路一样,对赵树理的评价也走过一段“不平坦的路”。就赵树理研究而言,“吹捧者欲之升天”“批评者欲之入地”的研究思路,早已被证明是“执此一端”的“片面”评断。赵树理是一个“深深扎根于农村,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彻底农民化了的”作家。我认为,至今仍有一些研究者对所谓的“农民化”缺乏全面的认识与把握。“农民化”并不“低级”,更不是“低俗”,而是一种整体上的民间精神意识。我们从赵树理身上发现的“现实主义”、“现代性的内涵”、“理想主义”等,并不应是对赵树理的精神内涵的“抽象化”,而应是从上述的这种“农民化”中所概括而来的整体的艺术审美感觉。赵树理,作为一个“农民化”的“知识分子”,有着丰富的民俗生活体验,他对民俗文化在农村文化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也有着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笔者认为,由于民俗文化之于农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农民化”主要指的就是“民俗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赵树理进行民俗研究,是能“接近”甚至“走进”赵树理的真实艺术世界的,是能真正地“挖掘”出赵树理的精神内涵的。笔者拟运用民俗学的相关理论,结合赵树理的具体作品及相关的研究资料,从民俗学的这个“新”的角度来全面、系统地研究赵树理的创作思想、文化身份、作品价值、创作资源等,重新探讨赵树理的整体精神内涵及精神意识。论文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论述赵树理作品中民俗事象的艺术表现问题、赵树理作品中民俗的结构功能、民俗对于赵树理审美机制形成与发展的建构作用、赵树理与地方戏曲的关系等。通过这些分析,笔者认为,从很大程度上说,赵树理的整体精神内涵及精神意识,就是对农民生存状态及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高度关注,就是为农民争取应有的话语权力。

全文目录


相似论文

  1. 定窑瓷器艺术及其精神,K876.3
  2. 浅谈戏曲文化招贴设计中的民族性,J524
  3. 论唐剧的艺术特征,J825
  4. 周稚廉戏剧作品研究,I207.3
  5. 论中央苏区美术宣传形式及精神内涵,K263
  6. 武安平调落子研究,J825
  7. 在诗歌的十字架上,I207.25
  8. 民间文化与赵树理小说,I207.42
  9. 曾心散文研究,I207.6
  10. 乌托邦文学的审美特征及精神内涵,I01
  11. 对武术精神内涵的探析,G852
  12. 汉代马雕塑的造型艺术探究,J306
  13. 豫北四股弦戏曲音乐的初步研究,J825
  14. 真情美韵写人性,J832
  15. 论马勒交响乐的创作突破与精神内涵,J614
  16. 写实油画的精神品格,J205
  17. 透过哈哈腔等地方戏曲的衰落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G122
  18. 论民俗学视角下的周作人散文创作,I207.6
  19. 内蒙古二人台的调查与研究,J825
  20. 人之将逝 其鸣也哀,J605
  21. 论赵树理小说创作与“五四”新文学的关系,I207.42

中图分类: > 文学 > 中国文学 > 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 > 小说 > 新体小说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