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近世上海市民社会生活的解读与建构

作 者: 胡俊修
导 师: 姚伟钧
学 校: 华中师范大学
专 业: 世界史
关键词: 《申报》广告 近世上海 物化生活 理性精神 人性倦怠感 舞厅功能 生活模型
分类号: K295.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4年
下 载: 772次
引 用: 4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广告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是人类社会研究的体温与表情。作为近代中国最大的商业报刊,《申报》在近代沪上读者最众、影响最大、广告最丰。1927——1937年间的《申报》广告包罗万象,见证了上海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市民生活,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文字图片话语引导人们生活样式的改变。 近世上海市民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广泛变迁,精神生活呈现文明时尚,恋旧与趋新的胶着,使得这种嬗变表现出由传统向准现代的特征,并伴随畸形裂变与阵痛。在大都市的商业氛围与货币原则熏陶下,上海市民逐渐养成理性精神,追求个人合理主义与社会合理主义,即个人利益最大化与社会规范化运行的实现。他们操持功利型价值观,精明求实,注重知识,运用理智,法理意识浓厚,同时尊重女性,恪守人际距离,基于货币原则的理性精神使上海人自身也成为现实目标的追随者,人生意义何在的苦闷与拷问得不到回应,失去了生命快乐与满足的感觉,精神风貌下沉。为了消除人性倦怠感,人们往往选择一些物化的途径。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旧上海舞厅,所提供的独特场景、氛围、运行机制和心理暗示,使上海市民的人性倦怠感得到有效疏解与宣泄,让其体味到生活的幸福与自足。一部分精神调适失败者,在社会“失范”时,走向人生的困顿,精神失常甚至自杀身亡,这是由社会在转型时期对个体的无意识冷漠所致的。究其原因,构成上海市民日常生活的时间与空间、理性与感性、传统与现代三个维度出现失衡,从而导致身处其中上海市民的生活处于震荡与失衡状态。在社会转型期,只有社会和个体共同努力,实现良性互动,个体生活在稳定的生活模型,才能获得物质和精神的快乐,消除人性的倦怠,感受到人生的意义和幸福,获得社会归属感,进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

全文目录


导论 缘起与现状  6-11
第一章 由传统向准现代:近世上海社会生活的嬗变  11-28
  一 以《申报》广告窥探社会生活的可能性论证  11-14
  二 物质生活的广泛变迁  14-20
    (一) 衣食住行的变化  14-18
    (二) 其他物化生活的嬗变  18-20
  三 精神生活的文明时尚  20-24
    (一) 消费领域新动向——生命意识浓厚  20-21
    (二) 娱乐休闲新花样  21-24
  四 嬗变:由传统向准现代的裂变与阵痛  24-28
    (一) 错位的中西捏合  25
    (二) 矛盾的抉择  25-26
    (三) 崇洋的心态  26-27
    (四) 闪烁的霓虹  27-28
第二章 理性的光辉与人性的倦怠:近世上海市民的精神状态  28-65
  一 理性精神的光辉与展现  29-41
    (一) 注重知识,运用理智  29-30
    (二) 精明实惠的取向——对石库门的分析  30-31
    (三) 操持功利型价值观  31-32
    (四) 法理意识浓厚  32-35
    (五) 尊重女性,重视女性  35-40
    (六) 保持人际距离,固守自我空间  40-41
  二 人性的倦怠与消解:以舞厅的社会功能为中心  41-62
    (一) 旧上海舞厅的历史演进、时空印象与话语体系  42-53
    (二) 旧上海舞厅的社会功能  53-62
  三 社会失范与精神调适失败:以精神病与自杀为佐证  62-65
第三章 近世上海社会生活模型:建构与失衡  65-75
  一 生活维度:时间与空间  65-67
  二 精神维度:理性与感性  67-69
  三 价值维度:传统与现代  69-75

相似论文

  1. 新文化运动时期公民教育思想研究(1915-1925),G529
  2. 宋代士大夫与佛教,K244
  3. 付诸“理性”的精神诉求,J605
  4. 从《申报》广告看辛亥革命前夕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态,K257
  5.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启蒙思想的扬弃,D61
  6. 高中生数学理性精神的培养研究,G633.6
  7. 柯灵散文艺术论,I207.6
  8. 论梁实秋文艺观中的理性精神,I206.6
  9. 新理性精神文学论探讨,I0
  10. 《申报》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研究,G219.29
  11. 广告视野下的新生活运动,K263
  12. 宋代历史传奇研究,I207.41
  13. 现代西方商业广告中的人性精神,F713.8
  14. 论非理性因素与精神世界建构,B03
  15. 永恒的魅力,J205
  16. 暗夜里的独呓,I207.42
  17. 《诗经》农事诗与周代农耕社会,I207.22
  18. 试论我国媒体对国民理性精神的建构,G206
  19. 《清明上河图》的理性文化精神,J209.2
  20. 论陶渊明诗歌的理性精神,I207.22
  21. 论艺术理性精神,I01

中图分类: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地方史志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