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论文 > 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题录展示
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启蒙思想的扬弃
作 者: 王庆江
导 师: 李海新
学 校: 河北师范大学
专 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扬弃 启蒙思想 理性精神
分类号: D61
类 型: 硕士论文
年 份: 2009年
下 载: 117次
引 用: 1次
阅 读: 论文下载
内容摘要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现代社会主义,……就其理论形式来说,它起初表现为18世纪法国伟大启蒙学者所提出的各种原则的进一步的、似乎更彻底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对启蒙思想的扬弃。由于中国历史上实际上没有真正完成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因此,在缺少启蒙思想基础的中国尤其需要对启蒙思想进行新的扬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先后来到中国,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大影响,可以说是在20世纪除马克思主义以外对中国影响最大的西方思想。本文通过分析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在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地扬弃启蒙思想,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既是一个不断与本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扬弃启蒙思想的过程,启蒙思想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必须要面对的重要思想。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选题意义、研究现状、主要概念界定等;第二部分主要从启蒙思想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与启蒙思想的关系、中国启蒙思想背景分析等多个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扬弃启蒙思想的必要性;第三部分是从实践角度,对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从20世纪初开始,如何一步一步扬弃启蒙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主要选取三个阶段,即:陈独秀、李大钊扬弃启蒙思想的根本立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毛泽东扬弃启蒙思想,创造性提出实事求是思想和新民主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飞跃,改革开放30年来面对自由主义启蒙的再次兴起,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全面扬弃启蒙思想,实现了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飞跃;第四部分则主要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扬弃启蒙思想所获得的新成果,如实事求是思想对理性精神的发展、人的解放理论对个人解放思想的扬弃、以及对人权思想的扬弃等。
|
全文目录
摘要 3-4 Abstract 4-7 引言 7-1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扬弃启蒙思想的必要性 12-25 (一) 启蒙思想的历史意义 12-16 1. “启蒙”是什么 12-13 2. 启蒙运动和启蒙精神 13-14 3. 启蒙思想的历史价值 14-16 (二) 马克思主义是对启蒙思想的扬弃 16-19 1. 启蒙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化土壤 16-17 2. 马克思从启蒙思想到马克思主义的转变 17-19 (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仍需不断扬弃启蒙思想 19-25 1. 中国传统文化中启蒙思想基础分析 19-21 2. 新文化运动是未完成使命的启蒙运动 21-23 3. 对启蒙思想的重新反思要求我们必须再次扬弃启蒙思想 23-25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扬弃启蒙思想的实践历程 25-36 (一)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启蒙思想基本立场的扬弃 25-29 1. 陈独秀对启蒙思想的扬弃 25-26 2. 李大钊扬弃启蒙思想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26-28 3. 新文化运动从自由主义启蒙转向马克思主义启蒙的原因 28-29 (二) 毛泽东对启蒙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29-33 1. 毛泽东扬弃启蒙思想原则转向马克思主义者 29-30 2. 实事求是思想是对理性精神的全面发展 30-31 3. 新民主主义理论对民主革命的新理解 31-33 (三) 近30 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启蒙思想不断扬弃的过程 33-36 1. 真理标准大讨论是理性精神的回归 33-34 2. 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全面碰撞 34-36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扬弃启蒙思想的成果总结 36-44 (一) 实事求是思想与科学理性精神 36-37 (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类解放思想 37-39 (三) 新时期对启蒙思想宗教观的扬弃 39-40 (四) 中国马克思主义对人权思想的发展 40-44 结论 44-45 参考文献 45-47 后记 47-48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8
|
相似论文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贡献研究,D61
- 黄楠森文化哲学思想探析,G02
- 马克思主义团结观的中国化,A81
-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研究,D231
- 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A84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机制研究,D61
- 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方法论研究,A841
- 国民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K265
-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传播研究(1919-1927),K258
- 文化软实力的哲学研究,G02
-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贡献,A849.1
- 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品质,D61
- 科技文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D61
-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发展研究,D61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中的科学发展观研究,D61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研究,D61
- 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贡献,D61
- 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的理性民族主义探究,D820
- 党的创立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1919.5—1923.6),D231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论争研究(1927.7-1937.7),D231
- 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B27
中图分类: > 政治、法律 > 中国政治 > 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 2012 www.xueweilunwen.com
|